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昕 《饮食科学》2007,(4):52-52
齐鲁之乡向来重礼仪,我的家乡便有一种礼节:那就是来了客人一定要泡茶,不管来的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不管是上午、下午、晚上,只要客人坐下,主人一定要泡上一壶茶.即使茶叶只有几元钱一斤,即使主人不喜欢喝茶,也要殷勤地给客人一次坎的添茶.否则,就是很大的失礼。而父亲在这种情况下会格外热情,因为他喜欢喝茶,喜欢喝着茶闲聊,客人的来访于他是一次“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特别是他的好朋友来的时候。冒着热气的茶水倒在杯子里,父亲总忘不了问问那时还只有桌子高的我:“你喝不喝?”而我也总是毫不客气地端一杯,一来二去,竟喜欢上了茶苦冽的味道。一直到现在,茶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惦记着父亲烟酒不沾,只嗜好茶.逢年过节回家.总要给父亲带上一包茶叶.比父亲自己买的要好一些.劝他换换口味.父亲却不认账,一直坚持说我买的还不如他自己喝惯的好。于是.我便会想起父亲多年淡泊如茶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喝茶的氛围     
郁舟 《饮食科学》2006,(6):53-53
古有叶公好龙.我是“叶公好茶”,我之好茶,并不是自己懂茶识茶,其实是喜欢那种喝茶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皿,寄于爱茶人。”这是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咏茶写的一首诗。刚刚见面,白庆琳就把这首诗说给我听。因为之前我只是听说她十分爱茶,没想到她对关于茶的诗句也如此了解,让我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4.
芯火 《中国宝石》2008,17(2):136-136
我是她世代的一名老会员了,从第一次购买她世代的产品开始,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她。记得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也是第一次拿到薪水,我特别想送给妈妈一件礼物,可又不知道送什么好。一个周末的早上,我在北京双安商场.漫无目的地逛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个卖首饰的柜台前,  相似文献   

5.
来自河北保定的任小姐.年纪轻轻.已经是一个电视节目的制片人。那实际上就是一个小老板.因为“制播分离”嘛。我常跟她开玩笑.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说完又给她别解说:京油子没得说,旧时北京真有一批“油子”。卫嘴子.并非说天津卫的人喜欢卖嘴.而是说,天津.人多美食家,那嘴会吃.懂吃,能吃出道道来。而保定人,实际上是“勾腿子“.就是会摔跤.运动健将。  相似文献   

6.
蔡源霞 《饮食科学》2008,(11):56-56
说到茶饼.许多爱茶喜茶的人,就会想到制成饼状的茶叶,可我要说的九江的茶饼.却是当地特有的一种茶后点心。九江茶饼是要配茶吃的.如沏的庐山云雾,当然要配“云雾”馅的茶饼.小姑娘们喜欢喝茉莉花茶,那就可以吃“茉莉花”味道的茶饼……茶与茶饼相得益彰.增色添香。  相似文献   

7.
蒋平 《新食品》2013,(23):11-11
很喜欢王先生的文章。每每阅读王先生的文章都能给迷茫之中的我一些指引。王先生提出的“中国白酒需要一场理性价格战”(详见本刊第21期),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不过关于“一线名酒不可能成为价格战主体”的提法我不是特别认可。在我看来,如果没有一线名酒的加入,那价格战就仅仅是价格战。  相似文献   

8.
慈母如茶     
我姥姥是青岛富商,母亲少女时代别说在故乡青岛,还去过京、津求学,因此言谈举止不是周围邻居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从记事起.就知道母亲爱喝茶。那时候,我已有两弟一妹.母亲虽然很操劳,但略有空闲,她就拿过写字台上放着的景德镇茶具,斟上半盏茶,浅浅地呷。我也跟着学会了喝茶。对此.母亲好像很欣赏,只是慈爱地嘲笑我:“茶哪好那么喝,岂不成饮驴了吗?”  相似文献   

9.
三、日本学生山本由子小姑娘的宿舍里弥漫着蛋糕的香味。可爱的日本女孩告诉我,她的名字叫山本由子,我没有听清楚,她给我写在纸上,很漂亮的汉字。她给我拿了几块点心,果然好吃,比西点店里的味道更细腻、甜而不腻。“太好吃了,是你自己做的吗?”“是啊!”她很得意。“我每星期做一次,同学们都喜欢。”真是太贤惠了!看来,娶日本太太确实不是坏主意。“原料好买吗?”她伸出四个手指,“我每次要去四个超市才能买齐,这种蛋糕需要十八种原料。”十八种原料,跑四个超市。我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你喜欢吃中国菜吗?”我问她。“我喜…  相似文献   

10.
驯服狮子     
一位妇女因为丈夫不再喜欢她而烦恼。于是.她乞求神给他帮助,教她一些吸引丈夫的方法。神思索了一会儿对她说:“我也许能帮你.但是在教会你方法前.你必须从活狮子身上拔下3根毛给我。”  相似文献   

11.
因为拍照,我有幸与美女张庭“亲密”接触,在影棚旁边的一家茶楼,我和张庭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她和我讲起了她关于吃的故事。她说她从小到大就特别喜欢吃,特别是拍完了电视剧《满汉全席》后,大家索性送她一个绰号:“食神”。每天拍戏收工前,张庭就开始想自己今天要吃什么,她不喜欢每天都吃一样的,就像她的个性,不喜欢每天看到一样的人,觉得那样很闷。  相似文献   

12.
鸳鸯苞米豆     
姐姐下乡的时候,我还在念初中.姐姐下乡的地方距城区一百多里,那时青年点生活很苦,她就经常回家来“改善”一顿。有一年夏大,姐姐回家,从乡下带回来几穗青苞米,还有一书包青毛豆。姐姐喜滋滋地对我说:“俺青年点儿发明了一种新东西,可以靠它改善生活,姐姐马上做给你吃。”姐姐很麻利地剥开青苞米,将苞米粒搓掉,又叫我剥毛豆。她将苞米粒和毛豆粒混在一起,选出颗粒匀称的(太小的和瘪的淘汰掉),估摸有一盘,说:“好了,姐姐炒给你吃。”那时,豆油很缺,定量供应。姐姐就用荤油爆锅,待油烧开后,将苞米粒和豆粒放进去翻炒,…  相似文献   

13.
阿男 《美食》2009,(7):12-15
奇芳阁,在秦淮雅俗并行的人文脉搏中,一直是个拳拳不息的“穴位”。只要你去亲近她,便就能感受到“桨声灯影,十里秦淮”的清纯和香艳。在贡院街的一隅,奇芳阁的远眺,自然是百年梦幻的一瞥,今昔胜景的定格……我小的时候,常听大人们讲打“茶围”的事,那时必去“新奇芳”。打“茶围”,就是谁买单吃早茶,大人们说起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牛肉包子的神情,陶醉一般眉飞色舞,我至今不忘。及至我年长,每去夫子庙,必到奇芳阁楼下的窗口买些包子点心。现在楼下虽然是“麦当劳”,色彩艳丽的装饰,反而映衬了奇芳阁的典雅和清纯。  相似文献   

14.
白露 《饮食科学》2007,(7):53-53
来到我的老家.如果主人说要为你“倒”一杯“茶”.你可千万不要信以为真.他们端出来的一定会是一杯白开水.如果真有茶给你喝.他们会说是给你“泡”一杯“茶叶水”。老家不产茶,老家人穷.时鲜的青菜都舍不得吃.更买不起茶。  相似文献   

15.
我极喜欢秋夜。因为了这种喜欢的缘故,在整个秋季中,我便始终蓬勃着一种兴奋,当然,年轻的我,有时就显得格外唐突。我这是指十几年前的我。那时我酷爱写诗。不断地将波德莱尔和聂鲁达等人的诗改头换面,重新组装,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宇,再投往全国各地。当然,没有任何回音。我很焦灼,总觉得内心有一种要倾诉的欲望。这时,我认识了她。我喊她安姐。她比我大十二岁,她是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考上市开大学历史系的,毕业后在中学教书,后来又离开学校,从事心理学研究。安姐非常明净,无论是皮肤,还是发丝间,好像没有一丝灰尘。她…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和一个朋友在看电视.当造型师李大齐出现在节目中时,朋友感慨:幸好周迅没成李夫人,否则她哪还能遇上高圣远这位青年才俊.我回答:“李大齐也没什么不好,周迅看上过他,就证明他某方面很优秀.”朋友用电影《后会无期》里的经典台词反驳我:“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言外之意,朋友认为,当初周迅之所以那么高调、霸道地宣称“这个男人我嫁定了”,是因为她并没有那么爱李大齐,充其量不过是喜欢,正因如此,两人最终“后会无期”.  相似文献   

17.
周祥 《西部皮革》2006,28(7):52-56
春秋战国时,陈轸向秦惠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从前楚国人娶了两个妻子,有人去勾引那位年纪较大的,结果被骂了一顿。又去勾引那个年纪较小的,她也反过来勾引他。过了不久,丈夫死了,有人问曾经挑逗过他妻子的那个人:“要是让你挑选其中一个的话,你要娶哪一位呢?”那人说:“要年纪大的。”问话的人有些不解:“大老婆不是骂过你,小老婆不是勾引过你吗?为何要娶骂你的呢?”那人回答说:“如果做为一个外人,我当然希望她来勾引我:但要做我的妻子,我就希望她能拒绝并责骂其挑逗她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中外玩具制造》2008,(11):58-59
小侄女妞妞今年7岁了.天真活泼,十分讨人喜爱。她是我们全家的开心果,每个人的感受她都懂得顾及。比如,她会“煮”我们喜欢吃的食物,她给爷爷奶奶“建造”温暖舒适的大房子,她还“教”我这个小姑姑读书写字,看谁生病了她也会拿起她的“针筒”来给我们打针……  相似文献   

19.
kathy 《饮食科学》2004,(12):5-5
见过瞿颖的人都说.这姑娘太漂亮了。的确.她长了一张从哪个角度看都好看的脸.几乎无须雕琢。问及她的漂亮,她却会说“也就是仗着上一点妆就会好看吧.我就不怎样打理它”。可是漂亮的脸颊也有遗憾。唯一不足的是她的油性皮肤,从青春期到现在就一直长痘,老是出油。笔者和她探讨控油的方法,率直的瞿颖大呼:“不要让她们和我学!你就把我当反面教材吧。”原来.美丽如瞿颖也会有恼人的面子“问题”呀。  相似文献   

20.
一杯竹叶茶     
在一个朋友家做客,我的朋友给我端上了一杯绿茶,一种让人一见就明了的绿,让我想起了我在很小的时候喜欢喝的竹叶茶。那是用竹叶放在水中煮后再饮用的一种很特别的“饮料”。尤其,是在夏天,在它冷却了以后再喝,那种淡淡的清香混合在那凉凉的带着一种透明的绿色的水里,让人见了就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不是因为它的稀罕,而是它的独特,它小像茶叶茶那样的涩,也不像咖啡那样的苦,更不像那些饮料那样的富有内涵,它就是那样的平凡,平凡的让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