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Na变质剂及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K/Na变质剂对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金的熔炼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得出最佳的淬火和回火工艺温度(淬火1000℃+450℃回火)。金相观察表明:未变质的高铬铸铁组织中,碳化物呈粗大板条状分布,晶粒比较粗大;变质后残余奥氏体量明显减少,初生奥氏体显著细化,碳化物由粗大板条状向细板条状、菊花状转变。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变质和热处理共同作用可同时提高高铬铸铁的硬度、耐磨性和冲击韧度。  相似文献   

2.
《铸造》2015,(5)
介绍了ISO 21988:2006标准中的普通耐磨铸铁和低合金耐磨铸铁、镍铬耐磨铸铁、高铬耐磨铸铁等材料典型的金相组织构成及材料的力学性能。标准规定了这几种耐磨材料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影响材料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耐磨材料的金相组织影响断面敏感性,因耐磨材料基体中不含有游离石墨,因而其断面敏感性不同于其他铸铁材料;普通耐磨铸铁和低合金耐磨铸铁通常可以在铸态下使用,但镍铬铸铁和高铬铸铁需要热处理来强化其性能;选择耐磨铸铁材料时,需要考虑其耐磨性、抗冲击和耐腐蚀性等。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对工艺高铬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强  孟繁琴 《铸造》1998,(4):44-46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淬火,中温回火可以大大改善高铬铸铁的组织形态,显著提高其冲击韧性。并对热处理工艺的合理选择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奥贝白口抗磨铸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艳兵 《铸造》1994,(4):8-13,45
将白口铸铁等温淬火获得奥贝白口铸铁,研究了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比较了铸态及不同温度等淬的白铸铁,高锰钢和高铬铸铁的抗磨性能。奥贝白口铸铁兼有较高的硬度和韧性,是一种较好的抗磨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尹军 《铸造技术》1991,(1):10-12
一、前言本文以Mo、Cu、Ti作为主要合金元素,对高铬铸铁的最佳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磨球的铸造和热处理工艺及其应用性能做了生产试验,并将磨球投入了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一种高铬合金耐磨铸铁生产耐磨衬板,对高铬合金耐磨铸铁进行080±5)℃x3h空冷淬火和(220±5)℃×3 h低温回火,观察了耐磨衬板的金相组织,测试了不同状态下衬板的硬度,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耐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铁铸态组织含奥氏体量多,硬度低;热处理后组织中碳化物弥散度高,组织分布最均匀,耐磨性好.  相似文献   

7.
高铬铸铁轧辊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提高高铬铸铁轧辊的硬度和耐磨性,生产中从化学成分的选择、铸造工艺的分析以及热处理工艺等的研究方面探讨它们对高铬铸铁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高铬铸铁试样经过高温淬火和中温回火(1070℃+450~480℃)后,其硬度高于铸态试样的硬度值,其耐磨性为铸态试样的1.61倍.用此工艺制造的高铬铸铁轧辊强度大、硬度高、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高铬铸铁轧辊目前普遍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有两种,即低于临界温度的低温热处理工艺和高温奥氏体化热处理工艺。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铁轧辊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高铬铸铁轧辊最优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淬火,中温回火可以大大改善高铬铸铁的组织形态,显著提高其冲击韧性。并对热处理工艺的合理选择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Cr26型高铬铸铁组织性能及其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Cr26高铬铸铁化学成分的控制范围和热处理工艺对其硬度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该成分高铬铸铁经过不同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所述生产工艺和1 040℃±10℃×6h特殊淬火液淬火+275℃×6h或440℃×6 h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高铬铸铁硬度达60 HRC以上,冲击韧度达10 J/cm2,其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15的1.32倍,高锰钢ZGMn13的1.95倍.  相似文献   

11.
魏海鸿  张腾  董立新 《电焊机》2021,51(2):41-45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的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硬度测试和耐磨性测试研究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固溶处理温度在920℃以下时,淬火+回火后的组织为铸态组织;当固溶处理温度920℃及以上时,淬火+回火后铸态组织消失,出现淬火组织;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高铬铸铁硬度与耐磨性先升高后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高铬白口耐摩铸铁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对显微组织、机械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高铬白口耐磨铸铁经济性和机械性能的研究方向,并且列举了一些工业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高铬铸铁被认为是良好的抗磨材料,这种材料碳化物(or,r幻,Ca呈均匀分布弥散形式及断续网状,嵌在回火马氏体基体中。这种组织硬度最高并有一定韧性。热处理是使高铬铸铁获得上述优良金相组织的必要手段。脱稳处理由于高碳、高铭使高铬铸铁淬通性好,珠光体转变被遏止,也使Ms点降低,故铸态高铬铸铁基体组织多以奥氏体为主要相.铸态组织的硬度通常为45~50HRC。淬火热处理后硬度可达到60HRC以上,故高铬铸铁不经过淬火不能发挥其固有潜力。铸态奥氏体,合碳铅量高,比较稳定(即Ms点较低)。重新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并保温,使其铬…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心铸造制备两种高铬合金铸铁气门座圈.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和扫描电镜(SEM),对气门座圈铸态及热处理态后的试样物相组成、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及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高铬合金铸铁气门座圈的耐磨性能进行了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前高铬合金铸铁主要为由...  相似文献   

15.
用调整化学成分和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进行试验,从显微组织和性能上来看以锰代钼研制高铬白口耐磨铸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铸造》2017,(4)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Cr26型高铬铸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铬铸铁铸态组织是由珠光体+奥氏体+马氏体+碳化物组成。热处理促使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热处理后组织主要为马氏体+碳化物。在热处理温度范围内,显著提高高铬铸铁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同时均随淬火温度增加而增高,在95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HRC62.2和8.3 J·cm~(-2)。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对含钨高铬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组织,x射线衍射仪分析相组成,并测定洛氏硬度、冲击韧性及耐磨性,研究了热处理对含钨高铬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钨在高铬铸铁基体和碳化物中均匀分布,热处理对钨的分布影响不大,钨能显著提高高铬铸铁的性能.含钨高铬铸铁合理热处理工艺是1050℃奥氏体化淬火,250~350℃回火,在该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为马氏体 碳化物 少量残留奥氏体,铬的碳化物类型为Cr7C3、Cr23C6,钨的碳化物有WC1-x、W6C2.54W3C,硬度为62~63 HRC,冲击韧度为7~8 J/cm2,耐磨性比不含钨高铬铸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高铬铸铁里的碳化物形貌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铬铸铁里的碳化物形貌直接决定了其力学性能的好坏。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成分、不同热处理工艺的高铬铸铁的组织与硬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能的关系,解释了高铬铸铁不同的碳化物分布产生不同的力学性能的现象机理;并指出,Cr/C为4~8时能得到呈不连续的块状、棒状分布的M7C3,合金组织和性能较好;高铬铸铁在1000℃×3h淬火+350℃×3h回火的热处理工艺下,可以获得理想的组织,块状、曲面板条状碳化物不连续的分布在硬度和韧性都能较好的回火马氏体基体上,合金的整体力学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9.
《铸造》2017,(11)
通过以NiO代替Ni进行直接合金化、添加稀土复合变质剂,对中频炉制备高铬铸铁进行了工艺试验。从高铬铸铁化学成分设计,熔炼工艺、NiO及稀土变质剂的加入方法、热处理工艺等方面介绍了工艺优化后高铬铸铁的制备方法。以NiO代替Ni,Ni的收得率达到98.9%。采用该工艺制备的高铬铸铁铸态硬度HRC 58~59,热处理硬度HRC62.5~63.5。采用该工艺制备的高铬铸铁耐磨性能比高锰钢衬板耐磨性能提高2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9.1%~10.6%。  相似文献   

20.
高铬铸铁的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铬铸铁被认为是良好的抗磨材料,这种材料的碳化物(Cr,Fe),C3呈断续网状,嵌在回火的马氏体基体中,基体上均匀分布着弥散的二次碳化物,硬度高且具有一定韧性。热处理是使高铬铸铁获得上述优良金相组织的必要手段。1脱稳处理通常,高铬铸铁的铸态组织为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且以后两相为较多。这是因为,浇注成形相当于在固相线温度进行奥氏体化,基体中碳与铬含量较正常热处理奥氏体化时的高。虽然,特型中冷却慢,但由于高碳、高铬使铸铁淬透性好,珠光体转变被遏止,其民点亦低,故铸态高铬铸铁基体组织多以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