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它的发展一直牵动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长三角拥有享誉全国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特色经济,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19%的GDP、吸引了超过50%的外商直接投资,2007年GDP达467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这些举世瞩目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倚重外来投资,依赖出口,靠的是资金、资源和能源的高投入、高消耗。而随着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严重,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2.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城镇规划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镇发展的选择。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城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城镇的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以及空间结构和布局等,因而也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适应一体化趋势下的城镇规划已经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辨析区域创新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在2009—2018年的属性数据与关联数据,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测度长三角各市的创新能力与一体化发展水平;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探讨长三角区域创新和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进特征。总括而言,研究时段内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趋势较好,但各市创新能力仍偏低,致使区域内创新和一体化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较低;空间格局演化方面,长三角各市创新能力和一体化参与度的耦合度变化较大,而耦合协调状态呈现出长三角核心地区较高、安徽省边缘城市较低的状态,总体上是在核心城市上海和各中心城市引领下向着区域协调均衡的格局演进。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投入合理配置、创新产出高效共享、创新环境协同优化等建议,以期对长三角区域创新和一体化协调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下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趋势的解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经济空间的重构,经济空间趋向于更加不均衡的分布,并整合在紧密的城市区域之中.在全球产业分工与地域分工深化的背景下,不同经济活动形成了不同的区位模式,呈现出生产职能的分散与管理职能的集中等特点.通过"网络化连接"的"全球城市"极化带动的城市区域之间存在交错的分工联系,它们之间存在层级上的差别.跨国活动日益集中,并远离其他发展较慢的内陆地区.通过对上述趋势的分析与概括,探讨了区域研究与规划的方法论、具体方法、政府空间管理模式等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后发优势日益明显。在上海的带动和辐射下,“长三角”已成为今日中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迅速的区域,据了解在世界城市群的表现排名第六。但是,区域经济长期以来仍呈悬而未决的态势,竞争多于合作,产业结构趋同,市场壁垒不少,外资引进时优惠政策搞N+1,同类产品出口时价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长三角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城市体系演化表现出新的特征.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采用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揭示了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演化的3个主要特征:①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门户城市",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②长三角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关联网络具有层级和地域的双重属性,企业是城市之间关联网络的"作用者":③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劳动分工导致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正在从以"行业类型"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转变成为以"价值区段"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转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不同于对城市的感知,区域是一个地域弹性很大的空间概念,它泛指由于地理因素以及基于其上的社会经济联系,使得有关地区得以相互结合并同时具备相当程度的依赖关系。因此,它既可以指一个国家之内的若干具体地域的结合,也可以指代超越主权国家的某些空间层次,全球化使区域空间层次的弹性变得更大(Newman.1996)。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历程来看,我们大致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区域城市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区域与城市日益暴在复杂的全球竞争环境中,由于信息技术的时空压缩,各种流的运动,导致一系列新的区域城市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区域空间的理论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凯 《城市规划》2004,28(10):21-25
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外资的全球流动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做了分析,对过去50年经济地理对区域空间的认识做了简要的回顾。认为区域规划理论的新趋势特别要注意对跨国公司在全球垂直产业分工的认识、对产业集群在区域空间兴起的认识、对大城市地区的研究以及对区域空间管制制度的研究。认为区域规划的精髓在于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空间组织和为这种发展确定更宽松环境的制度设计,同时认为即使我们要构筑一个理想的空间形态,其基础也在于区域“经济马赛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视野中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博弈与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京祥 《规划师》2005,21(4):14-16
长三角,这个中国受全球化影响最深刻的先导地区,目前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城市区域”,其先发优势正在转化成先发劣势。强调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发展内涵与发展质量,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引导区域经济由产业集聚走向产业集群,改变政府的角色与干预方式,提高区域竞争力是长三角目前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人口、产业、用地三个角度入手,以1980年代以来的统计数据和遥感卫片解译为技术方法,分析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态势,揭示其演替规律.意在理清其发展历史,有利于新的宏观发展环境中制定积极的区域空间调整优化策略,构建和区域一体的空间发展框架,来顺应区域发展趋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正在经历经济地理的变迁。借鉴全球城市理论与网络城市理论,基于工商总局的企业大数据以及人口统计资料,运用价值区段、关联网络、人口流动的分层城镇化等分析方法,从等级化与网络化两个维度,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地理变迁的发展趋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功能等级与关联网络、人口规模与流动网络的演变特征,进而探索长三角巨型城市地区多中心、网络化的主要特征与城市体系再集聚与再分散的未来趋势。并提出有的城市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而崛起,有的城市在被边缘化,城市的起落关键是要融入区域关联网络。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和聚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 《规划师》2006,22(9):52-55
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是当代区域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区域研究的重要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在全球化作用加深、产业集聚与扩散、交通体系建设与优化提升、城市化与工业化交互推进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以上海市区与浦东新区为一级中心,以南京市区与杭州市区为二级中心,以无锡市区、宁波市区、苏州市区、绍兴市区、宝山区和闵行区为三级中心,以常州市区、扬州市区、常熟市、淳安县、舟山市区、镇江市区、江阴市、昆山市、嘉兴市区、靖江市和湖州市区为四级中心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在城市化迅速推进和城镇空间快速扩展过程中 ,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统一的空间发展框架的意义与内容 ,以及上海在城市空间进一步发展、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 ,如何关注长江三角洲这个区域大背景 ,衔接、促进并建立起更大范围的整体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引力和网络: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的空间组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作为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区域层面的创新集群和活动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中国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案例,从创新阶层、创新经济投入、创新文化环境、创新产出四个维度的指标入手,通过创新引力和外向创新联系度,来观察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的组织特征和空间网络.结果表明:①城市创新引力.形成7级划分,第一级别城市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前4级城市的创新引力与后3级城市有明显的分野;②创新外向联系.空间上呈现沿沪宁线和沪杭线的“八字形”的核心结构和沿海“C型”的潜力圈层;③网络总体特征.创新群落由核心圈层、关联圈层和边缘网络三部分组成,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相关联形成两个嵌套三角形的结构组成了核心圈层.  相似文献   

16.
胡琦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149-153
廉洁教育是积极构建腐败惩防体系、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研究这一地区学生的廉洁教育对全国也有借鉴作用。高校应因地制宜地把廉洁教育纳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全方位整合学校资源,将廉政意识、廉洁观念的培养与日常的教育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完善教育体系,使学生始终处在校园廉政文化的沐浴之中。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区域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地.以长三角和美国湾区两个创新型区域为例,以授权专利数据作为创新活动衡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首位度、Moran's Ⅰ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重点从空间分异、空间聚集和空间关联3个方面比较长三角和美国湾区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湾区的创新活动呈现出单中心极化空间模式、长三角创新活动则是多中心扁平化空间模式.最后指出了未来长三角需进一步聚集创新活动,提升在国家创新体系战略中的地位,同时加强城市间创新联系,共同构筑长三角创新集群.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各扬所长,通过差异化的空间分工形成发展合力。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基于空间均衡理论,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空间分工需要遵循经济集中、生态安全、社会公平三个基本准则;结合国家和各省市主体功能区要求,提出未来一体化空间分工格局,明确重点都市圈的功能定住和发展导向等;最后提出一体化空间分工来来研究趋势与重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逐步走向一体化,其文化整合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这一地区的文化起源、文化生态及其交互影响,主张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构筑共同繁荣的长三角都市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圈),同时提倡发展多样性、个性化的城市历史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