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长三角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城市体系演化表现出新的特征.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采用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揭示了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演化的3个主要特征:①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门户城市",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②长三角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关联网络具有层级和地域的双重属性,企业是城市之间关联网络的"作用者":③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劳动分工导致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正在从以"行业类型"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转变成为以"价值区段"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研究,从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和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将上海置于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中,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和总体演化规律,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内外部发展条件的分析,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定位,并从全球化进程、区域一体化、差异化发展战略、城镇空间格局、世界级城市群以及区域管治策略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整合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于涛方  李娜 《规划师》2005,21(4):17-24
长三角体化进程已纳八到国家战略中。借鉴分析全球化中的其它区域整合事例,通过“空间分析”和“事件性分析”,概括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主要阶段和驱动力。长三角区域整合可分为自上而下的中央政府推动进程、“市场主导 地方政府促进”的区域整合进程、“市场主导 制度驱动”共同作用的全方位区域整合过程等3个阶段。通过人口增长的区域变动演变及经济类型的聚类分析,长三角地区区域体化进程以1992年为界,经历了个由缓慢到加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近10年,随着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崛起,电子商务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已经形成,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考虑到B2B电子商务是国内电子商务的主体,且覆盖的产品门类远大于B2C及C2C电子商务,试图通过对B2B电子商务企业网络数据的挖掘,剖析当前"大长三角"区域内电子商务经济的空间特征。发现长三角电子商务经济空间总体上呈现高度不均衡和带状集聚的特征",沪义集聚带"和"温台集聚带"构成了当前长三角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空间,不同于长期以来对长三角南北两翼产业空间格局的传统描述。这一巨大的混合经济空间的浮现显示了传统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的特征。这一借助互联网实现升级的过程在长三角的分布并不均衡,沪宁线上以"大工业""、重工业"为特征的城市在新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有所削弱",沪义集聚带"悄然成为长三角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三大核心观点:①区域联盟发展决定了各个城市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前景;②全球化的世界中各个城市的世界地位取决于城市区域的发展基础;③只有通过区域和谐联动才有单个城市的科学发展.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和等级结构与功能与空间结构的定量解读,特别是对长三角城市群边界、重心、结构的20年演变分析,得出"长三角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与趋势都体现出一种行政区经济影响在空间结构上的反映"的基本判断:继而展开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事件性统计分析,并指出2010上海世博会应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首要因素:最后提出从行政经济走向城市群经济,是长三角发展的破题之作,也是区域未来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核心诉求,联盟、创新与转型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未来成长为Global Region 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绍兴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呈现出经济区域重于行政区域、单一竞争走向综合竞争的趋势。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区位条件独特、发展势头良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环杭州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活力较强、产业集群明显,所有这一切,既为绍兴的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也对绍兴的发展构成严峻的挑战,作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15城市之一的绍兴应加快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本文从分析绍兴在长三角15城市中的地位入手,进而分析了绍兴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优势、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并由此提出了绍兴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世界建筑》2010,(1):60-63
<正>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化过程中,极具经济文化实力的城市绵延区之一。汤山为长三角作为全球化城市区域在本土空间的场景延伸,吸引和容纳了包括都市文化、创意产业、优质生活、教育文化、休闲娱乐及旅游度假等各类城市事件。本项目重新思考"谁  相似文献   

8.
在“流动空间”及“全球城市区域”等理论概念的指引下,运用城市网络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各县市单元以企业分支机构空间数据为支撑的网络联系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获得对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空间组织特征与演变趋势的认知.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组织关系呈现出不断强化的网络化特征.在演变进程中,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地位得到了巩固,网络能力不断提升;以上海为中心的跨省域近域都市圈也已形成且不断发育;而南京、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其各自省域范围内的中心功能和核心功能腹地亦很显见.在省会以下层面的地级城市则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专业化节点的功能特征,其本级城市和直接腹地空间则受到了多个强中心的辐射而同时融入了不同都市圈;总体而言,在市场经济的自组织作用力下,长三角区域空间的网络化格局日趋显著.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对我国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要义、趋势和取向做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三个表征和从四个维度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趋势,并且讨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和中国大陆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正在发生相互关联的显著变化.但是,与工业革命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颠覆性变化不同,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呈现出多极化的变化趋势,无论是区域层面上的欧美和亚洲的此消彼长还是经济板块层面上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此消彼长.这种多极化的变化趋势将会持续下去,成为区域和城市发展研究的一个关注领域.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科学评估与优化长三角一体化格局,对于探索新时代区域发展范式、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其它区域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研究应用人群活动、企业关联等新数据与区域空间组织规律分析等新技术,系统搭建从理论研究到关键网络解析技术的评估体系,构建应用导向的空间优化关键技术框架,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科学评估与空间优化的研究集成。一方面,重点聚焦区域一体化研究的科学范式和量化方法,提炼形成基于长三角又超越长三角、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区域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聚焦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组织规律与空间优化方法,使经济、社会、环境与空间发展相匹配、相适应。最终形成长三角“城市群—都市圈—城市”三个层次的系列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与研究,积极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德高 《城市规划》2011,35(Z1):127-131
金融危机之后,长三角核心区的产业转移持续向周边地区扩散,发达板块与新兴增长板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市场导向下的长三角扩区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华东经济板块。但以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和以安徽为代表的新兴增长地区都面临转型发展的新挑战,前者需要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后者需要双轮驱动,加速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本文以安徽为例探讨了工业化、再工业化、城镇化、异地城镇化和人口回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不仅是地理上的相邻性,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关联性,而企业是城市关联网络的“作用者”。在全球、国家和地区3个空间层面上,采用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主要异同所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既是全国的核心城市,也分别是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经济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主要城市和一般城市在各个层面的关联网络中都形成明显的梯度格局。在地区层面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两个核心和单一层级(省域)为特征,显然不同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单一核心和两个层级(区域和省域)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简述了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其次,介绍了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并分析了区域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总结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详细阐释了上海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14.
探索了近代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化进程中内部空间组织特征、演变趋势和发展模式。在研究方法上以近代工业遗产建筑元素传播为视角,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近代工业建筑遗产进行解构,研究该元素出现的来龙去脉以及在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工业建筑中的演变过程,以辅助证明长三角城市群近代工业发展模式。经分析得出,长三角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上海、南京为核心城市,无锡、南通、宁波等为二级城市,嘉兴、常州等为三级城市的逐级辐射圈。各城市原有基础、开埠的外力入侵、交通网络以及建造者是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开发区群的空间结构及产业分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长三角工业产业的主要载体,长三角开发区群的属性主要体现在其空间用地和产业构成两方面.从空间结构和产业发展两方面对长三角开发区群的总体宏观特征进行梳理,得出基本结论为:从空间结构上看,长三角开发区群呈现出明显的"点一轴"体系:"五心三轴+网络化基底";从产业特征上看,长三角开发区群在宏观产业结构存在同构现象的同时,存在产品间分工和产业链分工.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网络的视角讨论创新和大都市圈发展的内在联系,基于逻辑推演提出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的基本概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多尺度"的空间尺度特征、"多中心"的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城市节点与城市创新网络整体的关系特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大都市圈为例,初步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的三大发展特征。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创新网络存在于区域、国家和全球三个尺度,并且空间尺度越大,城市创新网络的功能多中心程度越低。上海在长三角大都市圈内承担的创新枢纽功能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全球尺度上,区域尺度的枢纽功能则被其他次中心城市所分解。  相似文献   

17.
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发展,是《环淀山湖地区概念规划》的出发点。在研究处于沪苏两地的淀山湖地区的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区域统筹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功能、产业、布局等规划中推进地区合作,为长三角地区合作发展积累经验,推进区域共融。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地区,2011年在面临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国内通胀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其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尚较平稳,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均有一定增长。在总结2011年长三角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及2012年经济运行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认为长三角地区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提出了未来上海引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