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对球墨铸铁的激光表面铬合金化区内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相组成、硬度分布等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含铬量不同,显微组织截然不同;合金化区内存在许多化合物相。 相似文献
5.
6.
7.
8.
电火花技术和溶液中的电化学沉积,以及随后退火的工艺,均适用于钛、铬和不锈钢的表面合金化涂层。已发现表面合金化有效地取代了整体添加合金元素的方法。钛、铬和不锈钢表面钯合金化大大地改善了在硫酸和盐酸中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试验表明,单纯加铬虽能提高铸件强度和硬度,但有较大白口倾向,稀土能增加强铬的合金化功能,抑制其白口倾向较大的不良影响,并已为天炉生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1.
《金属热处理》2018,(12)
为提高注塑机螺杆性能,在45钢表面预置0.15 mm的铬合金化粉末,采用激光合金化方法在基体表面制备铬合金化层,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激光铬合金化工艺参数并对最佳参数下的合金化层性能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铬合金化层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加,铬合金化层的硬度逐渐降低;随着激光搭接率的增大,铬合金化层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预涂层厚度为0.15 mm的铬合金化层最佳激光合金化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为3.1 k W,激光扫描速度为800 mm·min~(-1),激光搭接率为30%。经该工艺处理后的铬合金化层厚度约为1.2 mm,其中铬合金化区厚度约为0.8 mm,平均硬度大约为583.6 HV0.1,组织为Fe-Cr、Cr_xFe_y等固溶体,热影响区厚度约为0.4 mm,硬度从572 HV0.1到230 HV0.1呈梯度分布,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局部表面合金化灰铸铁凸轮轴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铸铁壳型铸造汽车发动机凸轮轴,在其工作部位用Cr-Mn-Mo合金涂料进行铸件表面合金化,获得一定厚度的白口层,从而保障了工作部位的硬度,提高了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善FeCrAl涂层表面组织,提高其耐高温盐溶液腐蚀性能。方法用电弧喷涂方法在45碳钢表面制备FeCrAl(Cr 25.5%,Al 5.5%,Fe余量)涂层。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对FeCrAl涂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工作参数为:脉冲宽度200μs,能量密度分别为20、25、30、40 J/cm^2。处理脉冲次数均为1次。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层形貌进行分析,通过电子探针方法测量改性前后涂层中Fe、Cr、Al和O元素的分布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比改性层的相成分组成。在温度650℃下,以Na2SO4+K2SO4饱和盐溶液为腐蚀介质,测试FeCrAl涂层的高温腐蚀性能,并对腐蚀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HCPEB处理FeCrAl涂层发生表层重熔,原始粗糙疏松的涂层组织变得光滑致密,表面出现分离的球冠状凸起,凸起内部由排列紧密的Fe-Cr柱状晶组成,Al元素向凸起结构的表面和周围凹陷处聚集。随HCPEB处理能量密度增大,凸起结构尺寸增加,涂层表面的Fe2O3相消失,α-Al2O3相含量增多。经120h高温腐蚀后,原始涂层腐蚀增重63.8 mg/cm^2,HCPEB能量密度20 J/cm^2处理的样品腐蚀增重51 mg/cm^2。结论使用HCPEB在脉冲宽度200μs和能量密度20 J/cm^2下处理FeCrAl涂层后,其高温腐蚀增重较原始涂层减少20%,而使用过高的HCPEB能量密度处理会导致FeCrAl涂层表面结构和耐高温腐蚀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7,(2)
采用硬度测试、金相显微、透射电镜、慢应变速率拉伸、扫描电镜和极化曲线对2 mm厚Al-Mg-Mn-Sc-Zr冷轧-退火板材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硬度相比母材有所降低,硬度最低值出现在前进侧搅拌区与热机影响区的交界处;焊接接头在空气中和3.5%Na 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低于母材的,且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加。此外,在焊接接头中,热机影响区是耐蚀性最差的区域,但是在空气和3.5%Na Cl溶液中的拉伸试样均断裂在厚度最薄的搅拌区而不是耐蚀性最差的热机影响区,可见应力腐蚀对试样断裂的影响有限,说明Al-Mg-Mn-Sc-Zr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具有较好的抗应力腐蚀性。 相似文献
18.
激光扫描速度对灰铸铁的Cr表面合金化区成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熔占(Tm=1860℃)纯Cr粉在灰铸铁(Tm=1200℃)表面上激光合金化的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慢扫描时,合金化的成份较为均匀,但热影响区尺寸随之增大,在扫描速度快时,在合金化表层中存在未熔Cr粉。 相似文献
19.
对电磁连铸生产的AZ31镁合金铸坯的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材料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连铸未改变镁合金铸坯相的组成,电磁连铸坯晶粒细小,树枝晶破碎,分布在块状α-Mg相周边的β-Mg17l12相均匀连续。质量分数为5%的NaCl盐雾腐蚀试验结果表明,电磁连铸生产的AZ31镁合金铸坯的腐蚀速率比普通连铸下同牌号铸坯下降29.4%,其主要原因是连续分布的网状β-Mg17Al12相有效阻碍了镁合金的腐蚀。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对掺法熔铸镁合金AJ61++xY,研究了合金中相的组成和分布及其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添加稀土Y使AJ61镁合金的晶粒明显细化,Mg17Al12相的数量明显减少且由连续网状变成弥散颗粒状分布,沿晶界处生成耐蚀稀土相Al2Y、Al3Y,AJ61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得到明显改善.耐腐蚀性顺序为:AJ...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