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盘是我们电脑中最为重要的存储部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容量从数十MB发展到数百GB,转速也有很大提升,接口也从IDE发展到串行ATA,体积也缩小很多。虽然硬盘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原理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采用温彻斯特技术,机械转动的部分成为整个电脑速度和稳定性的瓶颈。随着闪存和传统的磁盘存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业界领导厂商也在探讨推出混合硬盘,集闪存介质的稳定性、低功耗和快速度与磁性驱动器的超高存储密度和低成本优势于一身。而微软Vista对混合硬盘的支持,将使它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硬盘的发展     
硬盘接口标准是指硬盘与计算机主板连接线的定义标准。最早的硬盘接口是ST-506,由Segate公司开发,该接口用于PC/AT机的硬盘中现在常用的硬盘接口类型有IDE(Intelligent De-vice Electronics)、EIDE(增强型IDE接口)、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Ultra DMA33和Ultra DMA66等。1.IDE和EIDEIDE接口又称ATA接口(AT-Attachment),这种接口为40线接口,连接线是40线的数据电缆,不需要专门的接口卡,而是直接插入主板扩展槽中。采用IDE接口时,硬盘与主机之间主要以PIO(Programming I/O)方式连接,CPU直接参与读写控制。硬盘容量最大为528MB,最大突发数据传输率为每秒8.33MB,最多只能挂接两个内置式IDE设备。 随着CPU功能的不断增强,应用程序所占的磁盘空间也随之增加,硬盘厂商和系统厂商不得  相似文献   

3.
随着硬盘存取介质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硬盘容量和存取速度有了飞速的提升,对硬盘控制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了解硬盘控制的工作原理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硬盘控制器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工作原理的同时,结合当前最新技术,比较了各种控制器的性能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数码世界》2004,3(9A):38-39
回顾硬盘市场近年的发展,恐怕只能用风起云涌、变幻莫测这样的词来形容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这里只有迟幕的英雄,没有常胜的将军从最早的希捷、昆腾笑傲江湖,到昆腾、IBM的没落,再到日立、三星这样的新军崛起,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回味和思考,可惜厂商们没有时间驻足只能选择匆匆上路,因为残酷的竞争一刻也未曾停止过……  相似文献   

5.
《数码世界》2004,3(17)
回顾硬盘市场近年的发展,恐怕只能用风起云涌、变幻莫测这样的词来形容.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这里只有迟幕的英雄,没有常胜的将军.从最早的希捷、昆腾笑傲江湖,到昆腾、I BM的没落,再到日立、三星这样的新军崛起,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回味和思考,可惜厂商们没有时间驻足只能选择匆匆上路,因为残酷的竞争一刻也未曾停止过……  相似文献   

6.
《数码世界》2004,3(14):38-39
回顾硬盘市场近年的发展,恐怕只能用风起云涌、变幻莫测这样的词来形容.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这里只有迟幕的英雄,没有常胜的将军.从最早的希捷、昆腾笑傲江湖,到昆腾、IBM的没落,再到日立、三星这样的新军崛起,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回味和思考,可惜厂商们没有时间驻足只能选择匆匆上路,因为残酷的竞争一刻也未曾停止过……  相似文献   

7.
《个人电脑》2005,11(4)
由于缺乏具有统治力的行业领导,硬盘MP3产品良莠不齐,甚至为数不少的产品仍在延续闪存MP3的设计思路而且缺乏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王翔  刘泽申 《大众硬件》2006,(10):108-112
作为计算机存储系统的核心,硬盘一直较受人们关注。相比而言,关注硬盘容量的人远远超过关注速度的。其实想想也不奇怪,特别是在数码网络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视频文件乃至HDTV、形式各样的图片文件甚至于RAW……致使一款上百G的硬盘使用没多久便会不时弹出“容量过低”的警告。虽然DVD刻录机的普及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硬盘容量危机,但是,在容量充足的情况下,相信更多使用者仍然更喜欢硬盘,毕竟它具有无可比拟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提升每平方英寸的存储密度是提升硬盘容量的途径,每一步硬盘容量的提升都与每平方英寸的存储密度息息相关。本文作为一篇基础性文章,将对硬盘存储的基本原理、存储密度的历史以及革命性的“垂直存储”作简单回顾与介绍。  相似文献   

9.
《电脑爱好者》2003,(12):81-82
随着数字应用的发展,数字媒体将占据更大的存储空间,以时下流行的DV(数码摄像机)为例,若要将自己拍摄几个小时的家庭聚会视频下载到PC上并进行编辑,那至少得准备几十GB的硬盘空间,而这还仅仅是精彩生活的一个片断。面对如此窘境,对更大容量的存储空间的渴求也就呼之欲出了,而一些传统ATA硬盘的技术限制(如:接口带宽、转速、记录密度等)也呼唤突破。如果说2002年是硬盘业界颠覆的一年,那么2003年将是推进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1、最早的硬盘接口要算是ST-506/412接口.它是Shugart Technology公司推出的一种硬盘接口,全称即Shugart Teehnology 506/412。它的硬盘驱动器与控制器是分离的,最多可安装4个硬盘驱动器,允许的最大硬盘空间为150MB,数据传输速度约0.6MB/s。使用这一接口的硬盘被称为ST-506/412硬盘.或MFM(Modified Frequency Modulation,指一种编码方案)硬盘。  相似文献   

11.
《微型计算机》2007,(3S):1-1
PC厂商一直以来都是硬盘的最大买家,然而今天.另一种力量已经将硬盘产业推向了十字路口。但这还不是硬盘厂商面临的唯一转折。在垂直存储技术突破容量瓶颈以后,如何增强硬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及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加细心、周到的服务.都是硬盘厂商将要面临的新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一天早晨,你愉快地按下电脑的电源按钮,开始你一天的工作。突然,系统向你发出警告,你硬盘空间已经不够用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他的硬盘二年后还够用,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低速的硬盘已经影响了处理器性能的发挥了。纵观硬盘的发展,从过去的10M到现在的10G,我们已经可以花费更小的代价得到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硬盘了。面对众多的选择和各种各样关于硬盘的说法,用户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需要首先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所以请看本文!  相似文献   

13.
从第一块硬盘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整整50年,这对于日新月异的IT业来说,已称得上一个漫长的岁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硬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存储容量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而且直到今天还在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回首昨日,纵览今朝,展望明天,我们可以看到硬盘的历史、发展与未来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硬盘的历史1956年9月13日,IBM公司的一个工程小组向全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350RAMAC。从图1中可见这套硬盘鼻祖将近半人高,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总容量却只有5MB,这些盘片表面…  相似文献   

14.
我的2GB硬盘终于下岗了,新买的IBM桌面之星46GB硬盘光荣上岗。回到家,轻车熟路地换上了新硬盘, 就等着享受 46GB带来的快感了,没想到开机后BIOS检测不到硬盘。依据经验这应该是硬盘跳线或数据线的问题,但鼓捣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无意之中,笔者注意到硬盘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使用后,表面还是冰凉的,这说明硬盘从始至终就没加电!仔细查看电源接口,接得很牢固。故障出在哪儿呢?笔者拿起硬盘仔细察看,差点当场晕倒!原来硬盘电源接口上有一根针已经翘了起来,马上就要折了,表面看起来一切正常, 实际上里面并没…  相似文献   

15.
硬盘     
存储设备在计算机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我们现在拥有了以GHz为单位的处理器甚至千兆交换网络,但是计算机中处理器所运算的、网络中所传输的数据,这一切都来自于存储介质,也必将保存到存储设备中。为了使用户能够针对自己的应用环境正确的选择硬盘产品,我们测试了市场上最新的4款ATA100硬盘以及3款支持SCSI 160传输协议的高端  相似文献   

16.
地铁仔 《微型计算机》2011,(22):133-135
在尽享高速+海量所带来的快感之时,我们曾一路走过的硬盘发展之路,没有理由将之遗忘。借着硬盘单碟突破1TB之际,笔者本期和大家一起重踏硬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硬盘     
近日,台式机硬盘市场,价格依然维持着小幅下降态势,涉及产品数量较多,但波动幅度却不大,最高仅有10元涨跌。其中希捷80GB/160GB出现5元幅度的涨跌;迈拓三款产品波动幅度在5-10元之间;西部数据主流产品出现大面积下降,250GBSATA一举突破600元。  相似文献   

18.
硬盘     
李杨 《微型计算机》2005,(C00):60-71
硬盘是数据的“仓库”,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以及我们创建的各种文档,都保存在硬盘上,硬盘作为外部存储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是用户对硬盘不变的追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硬盘     
《大众硬件》2003,(10):91-91
  相似文献   

20.
硬盘     
《大众硬件》2005,(1):28-28
无论台式机硬盘、笔记本硬盘,还是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微硬盘,直都是以数据存储为最终目的,因此数据存放的安全性、稳定性、容量、传输速率是消费者在购买时最在乎的要素。不过各大硬盘产品研发及生产厂商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已经很微弱,谈不上谁家的产品真正具有绝对的竞争力,因此2004年的硬盘市场,格局依然没有大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大容量、更高传输率的硬盘产品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