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金渣氯化焙烧提取金银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氯化焙烧—水浸—氰化工艺对某提金渣进行了提取金、银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氯化温度为500℃、氯化时间为60 min、NaCl的用量为10%时,金、银的浸出分别为66.41%、40.18%。在上述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氰化前进行干磨3 min,则金、银的浸出率可以达到72.30%、53.85%。  相似文献   

2.
以浮选难处理金矿产焙砂为原料,试验氰化工艺提金效率可达55%,硫脲法提金效率可达60.34%,均较低。而试验氯化工艺时,研究出当盐酸加入量1.3倍(焙砂Fe理论耗量倍数)、氯化钠加入量90g/L、氯酸钠加入量为矿样量的10%,浸出时间6h和浸出温度85%时的浸金效率最佳可达87%。通过对氯化提金工艺进行简单热力学分析,得出增加盐酸和氯化钠的含量有利于氯酸钠浸金。  相似文献   

3.
提高铅阳极泥中金浸出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政德 《黄金》1996,17(3):41-45
本文介绍了处理铅阳极泥工艺──盐酸浸铜、锑-浸渣氯化浸金。试验研究表明:该工艺流程简单易行,对环境污染小,金浸出率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银金泥性质,采用有机酸除杂—氯化溶金—金分步还原、氯化溶金渣中氯化银铁粉置换—熔铸—电解精炼工艺分步精炼提纯金、银,并考察了酸浓度、反应温度、除杂时间等因素对金泥除杂率及金、银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获得的最佳除杂工艺条件下,有机酸除杂效果较好,金泥除杂率约为8.2%;除杂后的富金银渣采用氯化溶金工艺处理时,金直收率为93.56%;该工艺可获得满足国标要求的金、银产品,且金、银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从提金渣中回收金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高温氯化工艺对新疆某提金渣进行提取金、银等有价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干式混料,粉状焙烧,氯化挥发温度1 000℃,氯化时间30 min,CaCl2用量5%的条件下,金、银挥发率分别为95.19%和59.26%。  相似文献   

6.
单巩贤 《江西冶金》2000,20(3):15-19
叙述了用氧化焙烧-氯化浸出工艺处理含砷含碳较高的金精矿。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提高金的浸出率,获得较好的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氯化—水解法处理铅阳极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新氯化一水解法处理铅阳极泥解决了浸出液中各金属的分离问题,浸出渣的处理也具特色。各有价金属回收率均在97%以上,特别是金,银总回收率大于99%。该工艺能耗低,原材料来源容易、消耗少,消除了砷的二次污染。现已完成10kg/次规模的扩大试验,力争早日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文章叙述了含砷难浸金矿石经加盐两段焙烧、培砂氯化浸金、湿法分步浸出Ag、Cu、Zn、As、Pb等有价金属的试验研究结果。与全泥氯化浸金工艺相比,该法Au浸出率高(92.44%),各有价金属回收率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水氯化法处理废载金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奇 《有色矿冶》2005,21(2):21-23
研究了用水氯法处理废载金碳的一种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焚烧—氯化—还原过程从废载金碳中回收金是可行的。采用本工艺,金的回收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0.
李卫锋  刘玉兰  翟爱平 《黄金》2002,23(6):36-38
阐述了湿法处理铝阳极泥工艺过程,指出了采用氯化-萃取工艺回收金的生产过程中影响金锭质量的因素,介绍了提高金锭品位,生产国标Au-I的工艺改进措施及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氯化物体系中金的浸出热力学,预测合理的电位和pH值范围。通过对硫化金精矿压热预处理后的氧化渣进行液氯化浸出试验,考察了浸出过程中电位变化与浸金率之间的关系。氯化浸出金适宜的热力学条件为pH值8以下、电位0.9 V以上。从次氯酸钠溶液的氧化能力角度考虑,pH值在4~5.5时其氧化能力较强,此时溶液中氧化剂以HClO为主。对金精矿压热氧化渣的次氯酸钠浸出,为得到较高的浸金率,必须控制至少2 h电位在1.0 V以上。若在浸出过程中电位低于1.0 V,已溶解生成的金氯络合物会再沉淀,使浸金率下降。在初始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5%、初始pH值为4.0时,可保证2 h内电位在1.0 V以上,此时浸金率可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12.
液氯化法浸金过程热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氯化物体系中金的浸出反应进行热力学计算,分别绘制出Au-Cl-H2O体系电位-pH图、lg[Au(Ⅲ)]-pH图、lg[Cl-]-pH图,并分析了金氯化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影响因素。电位-pH图中存在着金氯络合物的稳定区域,在pH为中性或弱酸性并保持氧化电位高于0.9 V的条件下,金将以AuCl4-的形态浸出。AuCl4-的稳定性很差,易受氯化物浓度、AuCl4-浓度等热力学因素的影响。加大氯化物浓度或降低AuCl4-浓度,在热力学上有利于金的浸出。在保证金尽可能浸出的角度来说,热力学上最佳条件为pH 3.5~7.8、氧化电位高于0.9 V、氯化物浓度高于1 mol.L-1,AuCl4-浓度1×10-5~1×10-4mol.L-1。  相似文献   

13.
杨凤云 《黄金》2020,41(2):57-61
某碳质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很低,小于30%,为进一步提高金浸出率,针对碳质金精矿性质,进行了富氧焙烧—氯化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氧化焙烧相比,富氧焙烧降低了焙烧温度,缩短了焙烧时间;富氧焙烧最佳焙烧温度550℃~600℃,氧气体积分数50%,焙烧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碳、硫去除率均在95%以上;焙砂采用M-NaCl氯化浸出,在最佳浸出条件为固液比1∶6,浸液pH=3,浸出剂用量8 kg/t,试样粒度62~75μm,浸出时间4 h时,金浸出率可达92.50%,相对于试样直接氯化浸出时有显著提高;表明富氧焙烧—氯化浸出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某黄金冶炼渣经过高温氯化焙烧处理,金以氯化物的形式挥发到烟尘中,后续被冷却塔喷淋收集,获得金含量1.21mg/L的酸性淋洗液。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回收酸液中的金,研究了萃取剂种类、萃取剂浓度、相比、温度、时间对金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度90%的二丁基卡必醇为萃取剂,在常温、相比O/A=1/4、1 600r/min振荡10min后金的萃取率可达到99.01%,再用草酸进行反萃可制得海绵金产品。  相似文献   

15.
酸性水溶液氯化提金新方法与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江西高砷高硫难浸金矿石的特点,提出了酸性水溶液氯化提金的新方法与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成本低、浸金速度快、浸出率高、环境污染少等特点,为江西难浸金矿石的湿法冶金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氯化浸金机理研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民权  关玉蓉 《黄金》2003,24(2):35-38
主要研究讨论了氯化浸金机理和条件,并通过试验证明中推理的合理性,提出氯化法提金的工作前景。  相似文献   

17.
柳林  王威  孙启亮  刘红召  张博  刘磊 《黄金》2020,41(1):61-63,77
某黄金冶炼渣经高温氯化焙烧,金以氯化物形式挥发进入烟尘,再经湿式收尘设备喷淋收集得到淋洗液。该淋洗液pH值为0. 16,Au质量浓度1. 21 mg/L,具有一定回收价值。采用硫化沉淀法从该淋洗液中回收金,考察了沉淀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Au沉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甲硫醇钠作为沉淀剂,在沉淀剂与淋洗液体积比1∶2,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40℃条件下,Au沉淀率达到99. 17%;沉淀再经洗涤、焙烧可获得纯度较好的金产品。  相似文献   

18.
吴永胜 《湿法冶金》2006,25(3):148-152
某金银冶炼厂环保工序产出的废水沉渣是一种复杂的含金物料,金质量分数约1 000 g/t,银质量分数约500 g/t,还含有其它杂质如铜、硫、炭等。本研究采用焙烧-硫酸预处理-氯化湿法工艺从其中回收金,金浸出率为97.95%,银浸出率为79.86%,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石吉友  张静茹  王艳荣 《黄金》2012,(11):53-55
针对某含砷、含硫微细包裹类型难处理金矿石提金工艺进行了研究。该矿石常规氰化金浸出率仅为12.54%。通过对其浮选金精矿进行生物氧化预处理,并对生物氧化渣提金工艺的氰化法、氯化法、硫脲法进行了浸金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氯化法浸金效果最好,金浸出率可达94.73%,指标优于其他两种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