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规划师》2015,(Z2)
在新常态下,城市的发展模式需要从以增量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基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动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科学推动城区扩容提质,需要从城市发展历程中进行历史总结和经验传承,探讨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定量研究城市化进程与肌理,科学制定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空间策略,才能牵住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牛鼻子",摒弃粗放扩张的老路子。文章通过对广东省阳江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轨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出阳江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和动力机制,方便管理层认识和制定城市扩容提质的发展策略,使城市空间结构趋于合理,保障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朝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方向上推进。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7,(7)
近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且多数大城市的轨道交通正逐步向都市边缘区延伸,以改善中心城区与都市边缘区的交通联系,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针对都市边缘区与中心城区的不同特点,文章引入E-TOD理念,并以宁波为例,通过分析其都市边缘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与成因,提出了E-TOD理念下的都市边缘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模式与策略:一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站点提出差异性的开发模式;二是要强化站点与周边土地利用的耦合度;三是要通过多种交通接驳方式来拓展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范围;四是要创新土地储备与开发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尤其发达大城市有多条轨道交通线建成或在建,这为城市中心区站点周边建成空间环境的提档与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然而,现有TOD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建设主要还是聚焦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以及站点周边空间再开发等领域,对于轨道站点周边绿色化打造和人性空间营造有所忽视。以南京而言,鼓楼地铁站周边开发考虑了绿色化要素,但总体而言属于"浅绿色"特征。文章结合鼓楼地铁站周边调研,引入深绿型TOD理念,提出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深绿型TOD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用地综合开发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已成为城市发展和优化提升的重要契机。对于广州市等超大城市,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地铁枢纽站周边综合开发尤为关键。论文以最近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审查的广州白鹅潭地铁场站综合体为研究对象,结合项目的背景和面临的挑战,从城市发展、枢纽设计和开发运营视角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当下地铁枢纽站及周边用地综合开发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6,(1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站城联动发展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轨道站点周边地段为例,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段开发规划的"站城联动"理念和策略,即借鉴"站城一体化"的全过程控制思路,在轨道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站城联动"理念,通过合理测算站点人流量,结合城市功能和多方利益诉求,在线站位选址上落实站点交通衔接方式与土地发展潜力、服务人口规模的承载力匹配,在站点功能定位上落实站点功能和土地功能的功能联动;借鉴TOD模式、"地铁+物业"等模式,分类引导重点站点与一般站点的周边规划,落实政府、市场和公众多方利益的联动,实现轨道站点建设与城市空间开发联动发展的目标,以期为我国统筹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研究认为,轨道交通站点影响下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将呈现"方式经营化、面积大型化、高强度随距离降低",但对旧城区未必尽然。本文在比较北京市中心城区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储备用地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北京市中心城储备用地的规划调整而言,除土地利用方式经营化外,并未出现其他情形,以微调为主,但仍可分出开发阻力型、公益建设型、原址改造型、旧城保护型和集中拆建型等类型,各自规划调整特征有别。究其原因:(1)北京旧城区轨道交通晚于城市建设,属补偿性建设;(2)历史风貌用地比例大,保护要求高;(3)土地权属复杂,利益主体需要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7.
去年6月,《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正式发布.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更加强化空间资源利用的提质增效.深圳是全国最先遭遇空间资源紧约束的超大城市,也是空间发展模式最先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规划是城市 综合规划的核心内容,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 段,其社会经济条件与主要规划理念、政策 保障之间的匹配度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持续影 响。在中国城市面临空间增长型向内涵提升 型转变发展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审视发达 国家大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综合规划在不 同阶段的范式变化(包括主要背景、发展理 念、规划要点、实施效果等),对比中国大城 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为中国大城市交通 与建成环境的提质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 通过梳理中美两国部分大城市交通与建成 环境规划的发展脉络,总结不同阶段的范式 发展特征,结合当前中国大城市空间发展趋 向,为中国大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的综合发 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系统化重构的背景下,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管控迎来了新要求。文章从效益、结构、趋势、低碳四个维度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工业用地规划管控技术,构建以多级传导为基本特征,以用地评价—指标配置—管控指引—支撑保障为核心逻辑体系的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规划管控技术路线,并以泰州市中心城区规划为例,探讨划分新增、存量与减量三类工业用地管控空间,同时耦合规模管控与效率管控内容,提出四类工业用地管控路径,以响应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为城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借助轨道交通建设契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高生活空间品质成为大城市的普遍共识。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存量提质阶段,如何通过TOD与城市更新的耦合更大发挥轨道价值成为当前规划关注的重点。虽然珠三角地区当前的城市更新单元模式与站点层面TOD综合开发模式已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还存在多站产业定位不协调、更新程序无序化、偏重经济利益等问题。因此,编制线路层面的TOD规划以统筹多各站点片区的城市更新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针对既有问题,探索线路片区产业目标统筹、空间结构统筹、公共配套统筹、更新利益统筹与土地融资统筹等五方面的更新策略,以期实现轨道交通带动沿线片区产业转型、整体品质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设计中观层面出发,在TOD模式的背景下,以空间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站点周边公共空间为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旨在揭示南昌市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结构特点及其对行人使用行为影响,为正在规划建设的南昌市轨道交通站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市郊铁路是连接市区与郊区的轨道交通,除了自身的运输功能外,市郊铁路还有优化城市结构的作用。市郊铁路的建设,已成为各大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卫星城镇发展、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的功能布置与规划均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有所不同。本文以英国三代新城哈罗、坎伯诺尔德、米尔顿凯恩斯为例,分析三代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功能分布与置换过程,并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不同规划理念下的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布局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山地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山地城市的特殊用地条件造就了特有的城市空间和独特的交通特征,其发展受制于山水地形,轨道交通建设为山地城市交通进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山地城市用地条件与平原城市差别较大,因此利用轨道交通优化山地城市用地的方法与平原城市有显著不同,轨道交通对城市用地的影响往往是以站点为中心展开的。本文提取山地城市相关特征和轨道交通的影响要素,进行站点周边用地优化的探索分析,并以重庆市的典型站点为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4.
以轨道交通引导外围城镇的发展建设是诸多国际大城市构建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举措。基于轨道交通相对于传统交通方式更为剧烈的"时空收敛"特性、更为明显的"等级联系"特性和更为突出的"节点集聚"特性所给大城市边缘城镇带来的影响,比较分析巴黎和天津的边缘城镇在职能定位、等级分布和空间布局上的差异,认为要真正实现边缘城镇对中心城区的"反磁力"效应就要充分尊重轨道交通特性,引导边缘城镇对轨道交通的影响进行积极的空间响应,使轨道交通与边缘城镇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适应,进而促进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薇 《建筑与文化》2021,(2):176-177
在存量提质的城市更新背景下,轨道站点作为地区复兴的触媒,愈加强调以精细化设计为基础的一体化开发.文章以南京地铁5号线朝天宫站为例,从功能提升、用地开发、空间优化、交通组织、文脉延续等方面,探讨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缓解人口过度集聚,资源分布不均,城市环境污染诸多大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结合轨道交通的TOD理念梳理城市空间,塑造具有标识性、积聚性、引领性的城市环境是我们规划工作者应进行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广州地铁14号线(从化段)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的实践,探讨轨道交通周边地区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具备"节点—场所"的双重特性。研究结合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六站点周边(上盖)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尝试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节点—场所"双重特性的规划设计思路,通过从与公共中心耦合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在城市和交通链中的功能定位、从轨道交通站点的多重属性优化用地交通布局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下用地空间形态调控三个方面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社会、经济和空间等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央城镇化会议后,我国城市逐步进入提升质量的发展阶段。2018年北京市启动了分区规划编制,在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减量提质"的任务目标的同时,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模式。本文结合朝阳区的分区规划编制,聚焦减量与高质量发展,提出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由关注新增到关注存量、由关注数量到关注质量、由关注建设开发到关注全域管控、由关注目标到关注实施"的规划转型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沈阳市地铁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发展条件与问题,从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地下空间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分析,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协同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轨道交通(地铁)为触媒导向,以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为契机,从而进一步探讨地铁站点周边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未来北京将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和实施减量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要求有效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区域的规划实施是未来城市发展需要面对的新的课题。存量发展阶段面临着更为多元化的需求主体和更加复杂的利益博弈,城市更新不再是简单的新建或重建,而是需要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综合解决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民生问题,塑造好首都的城市风貌。但是,当前局限于空间目标制定的规划编制方法和"以批代管"的规划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存量优化阶段"减量提质"的要求,为此,本文选取首钢园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了首钢园区的规划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推动首钢园区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和优化规划管理模式方法的建议,期望对未来我市面对存量和减量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有所借鉴,为出台我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提供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