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栅栏更新计划于2011年启动,是在北京市文化历史保护区政策的指导和西城区区政府的支持下,由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区域保护与复兴的实施主体,创新实践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基于微循环改造的旧城城市有机更新计划。同时,成立了开放工作平台——大栅栏跨界中心(Dashilar Platform)。大栅栏跨界中心作为政府与市场的对接平台,通过与城市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商业家合作,探索并实践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模式。作为大栅栏更新计划中的一个长期项目,"大栅栏领航员"从2013年起,通过设计征集的方  相似文献   

2.
正在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探索软性发展模式,大栅栏更新计划,已持续开展了五年。本文以"建筑空间""社区建设"和"本地文化"三部分,列举了大栅栏更新计划从2011年至2015年的一系列项目,系统和立体地领航示范了新发展时期下城市核心区的发展模式。建筑规划本章节分为三个主题小节:胡同新空间、杂院创想和老房新利用,所涵盖的项目着力解决基础设施缺乏、人口密度高、产权复杂、环境和建筑条件恶化、内部公共空间稀有和邻里生态欠佳等问题,涉及大栅栏整体城市背景到实际条件,再到创新和功能适应性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规划理论的发展,公众参与己经被认为是城乡规划决策具有合法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基础。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历史街区往往遭到建设性的破坏,面临着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仅需要技术手段在空间上进行更新,更需要科学的公众参与。新媒体对公众参与发挥了巨大的驱动作用。本文从大栅栏改造更新中新媒体介入的实际案例入手,对新媒体的参与模式进行了总结。又从信息传播方式、影响力、互动性三个方面,探讨新媒体对大栅栏公众参与老城更新的影响。最后剖析当前困境,以期对今后的公众参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疏解减量谋发展、老城整体保护、"大城市病"治理与强调精治、共治、法治的基础上,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等纷纷展开了街区更新工作。西城区率先以一系列措施与城市设计导则自上而下地开始了街区整理工作,随着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出台,还创立了由西城责任规划师团队组成的"西师联盟"。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北京市规自委西城分局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科副科长郭冰,聊聊这些创新背后的故事,一探创新的效果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5.
擦亮首都历史文化的"金名片",是新版北京总规提出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北京开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等一系列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从街巷整治走向街区更新的理念。以北京崇雍大街的保护与更新实践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城市设计研究,以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老城历史地段的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基于多视角研判大街整体功能定位,制定管控导则,从而指导街区更新的具体工程设计实践。另外结合示范段的风貌更新设计,介绍了如何在做好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探索一种老城街区走向有机更新与可持续治理的实践新范式。  相似文献   

6.
正绿色微更新的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局面,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城市扩张,聚焦城市新区的建设。近期,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的城市更新项目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如何保护承载记忆的老城街区历史价值,如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如何激发区域活力,是当今城市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栅栏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悠久的绿色空间营造传统,居民间存在大量自发的绿色微更新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201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北京城市发展建设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北京老城作为传承历史文脉,展现国家形象和进行国际交往的主要窗口地区地位不言而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针对北京老城的未来发展,提出“要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建设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以下简称“核心区控规”)明确提出,“核心区街区保护更新是千年古都的保护更新……是减量背景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保护更新,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保护更新”。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围绕推动老城街区更新调研时,强调北京老城发展要从街巷整治走向街区更新。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栅栏地区是一个极具传统特色的、具有北京"活化石"之称的历史街区。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该地区近年来发展缓慢。该文选取大栅栏历史风貌保存完好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构成、商业活动和街巷空间三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发挥原居民与新居民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的"互助更新"改造模式,通过产业互助、生活互助和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三个方面,调动原住民和新居民的生活积极性,为社区自助更新挖掘内生力量,以探寻适合大栅栏地区更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地调研,以拟人化视角分析白塔寺历史街区"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探究白塔寺历史街区居民关切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问题。通过与属地政府、实施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等座谈,归纳总结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践工作面临的问题。在上述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共管理三种运行机制提出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提升策略。政府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针对历史街区等特殊区域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完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体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改善旧城历史街区整体环境。市场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探索直管公房市场化管理机制,创新历史街区不动产权管理方式;创新财政政策,探索新的保护资金投入模式。社会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财政资金应更多地投向居民更关注的保护更新问题,避免供需错配;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历史街区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张仲 《城乡建设》2024,(5):48-51
<正>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保留历史面貌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街区进行更新改造,有助于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经济价值,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本文以北京市核心区三个老城保护更新项目为样本,梳理和总结老城保护更新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推进老城保护更新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一、老城保护更新项目探索申请式退租和多方共建新模式(一)多方共建,引入社会资本老城保护更新项目所需资金规模较大,仅通过政府财政补贴难以覆盖投资成本,更新过程中需引入社会资本推进项目实施落地。在A片区老城保护更新项目(以下简称“A项目”)和B胡同老城保护更新项目(以下简称“B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均为40%,  相似文献   

11.
城市传统民居是一座城市演进历程的见证者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起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与交融。观之洛阳老城,历史厚重,建筑新老混合,多种历史样式交织。基于国务院提出的城市双修理论,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街区中传统民居的保护更新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史料分析、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以洛阳老城85号院为例,探寻老城历史街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作为一种强烈的外部扰动,正在加剧突显社会内部的"不平衡"与"不正义",因此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实现美化城市环境、提供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目标,还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与多元利益等社会诉求。从空间正义维度出发,借助多尺度、多途径分析方法研究北京老城街巷的热适应性景观设计策略。首先,在城市尺度上通过定量分析识别出北京中心城区的高温脆弱性空间,结果表明脆弱性最高的片区是老城的大栅栏和椿树地区;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寻找大栅栏地区开放空间的类型组成及景观设计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北京老城胡同空间的景观设计正义需求及其对策,为面向"空间正义"与"气候适宜性"的胡同空间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和途径参照。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不破坏历史街区原真性的基础上,让历史街区保持应有的魅力和活力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该文以北京大栅栏为例,尝试从传统中医理论引申出都市针灸学视角,对历史街区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小尺度介入的手法,形成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精气血津和腧穴学说一系列针对现状问题的空间改造设计策略,从而形成大栅栏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方案。期望通过设计策略的实施,探索一条北京大栅栏地区文化复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要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老城双修是指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而"城市修补"工作中难度较大的是"文脉修补",做好"文脉修补"既要找准不足,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目标引领,还要着重处理好文脉修补与功能提升、街区更新和文化传承的关系.尤其是要方法得当,因地制宜,分类进行.  相似文献   

16.
李泽  关睿  李雪  邱宁 《住区》2021,(2):47-55
在当前存量时代老城区宜居性更新诉求下,健康导向的街区治理和更新成为业界和学界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对街区尺度下建成环境要素与居民健康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内在机制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天津市和平区三个老城街区为例,针对肥胖和超重的健康问题,建立以建成环境空间要素为自变量、以居民BMI指数为因变量的地理加权回归建立模型,探究二者...  相似文献   

17.
<正>1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发展概况1.1历史沿革南锣鼓巷历史地段是北京市第一批颁布的25片历史街区之一,承载着珍贵的北京城市记忆。南锣鼓巷于元大都时期建成,经历了700多年的数朝更替与城市发展,目前依然完整保存着元大都时期的"鱼骨式"街巷空间结构(图1)。南锣鼓巷的更新和发展一直是北京老城更新的焦点之一,原因有三:1)南锣鼓巷是北京市最古老的历史地段,也是重要的城市记忆组成部分;2)南锣鼓巷既是居住区,又是一条商业街,且内部游客流动性较大,主体构成比较复杂,具有主体认知研究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层面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活态城市遗产,而非"物质躯壳"。本文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在研究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再生的视角,梳理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变迁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等核心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实践研究从历史街区更新的价值认知和更新技术判定为技术手段,继而提出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大多数老旧城区都面临着物质衰败、经济衰退、文化衰落等问题。随着城市更新概念的演进,“城市织补”作为老城更新改造的设计理念之一,为城市历史风貌的重塑和街区活力的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依据。本文以扬州市文昌百汇地块更新设计研究为例,针对场地定位模糊、空间尺度失调和街区活力丧失的问题,基于“城市织补”理念制定更新策略:明确地块定位,织补旧城肌理;完善路网结构,重塑开放空间;优化空间节点,激发街区活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开始关注儿童需求,包 括自然性和游戏性,但缺少从儿童教育性视角的研究。借助大 栅栏街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胡同街巷线性空间特点,从承 载文化教育功能视角,研究大栅栏历史街区公共空间适儿化改 造对儿童友好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具有借鉴意义。首先以大栅栏 街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挖掘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中华优秀文 化基因,通过人本观察、儿童心生理认知实验和语义分割等方 法,研究儿童认知特征及文化认知偏好,建立大栅栏适儿化文 化教育基因库;其次梳理大栅栏公共空间类型和模式,构建大 栅栏适儿化文教场景体系;最后通过归纳景观场景范式提出优 化策略,并结合党建引领、多元共融的社区营造工作体系下开 展的“党建四合院”“大栅栏儿童责任规划师”和“大栅栏文 化童学路”3个特色项目实践,探索具有文保区特色的儿童友 好城市建设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