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作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其成长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街道作为与儿童活动和成长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却被大量的机动车所占据,逐渐丧失了往日的活力,甚至成为儿童独立开展户外活动的阻碍。文章首先研究了街道空间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以及街道空间中儿童活动的特点,再通过对荷兰儿童友好型街道设计实践的分析,总结经验,以期能为我国儿童友好型街道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和交通政策专家,哥伦比亚波哥大市前任市长恩里克·潘纳罗萨曾说:如果我们能为孩子们建设一个成功的城市,我们就是为所有人建设了一个成功的城市.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关注儿童,确保儿童在安全、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基本权利和相关公共基础设施的有序发展,是本世纪城市发展战略的优先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1996年,第二届联合国人居会议(Habitat II)提出,儿童的幸福是健康人居环境、社会民主和良好管理的最终指标。之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发起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构想,目标是鼓励各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让城市更加适合儿童成长,更好地保护儿童权利。儿童友好型城市允许日常自由,儿童可以按照成长的需求自由生长1。近年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增长迅速,至今全球已有870个城市和地区获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儿童在城市生活中的权益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逐渐将这一项目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社区街道是儿童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儿童接触社会的重要功能性空间,设计时必须结合儿童的行为特点。本文总结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儿童活动与社区街道外部环境的关系,并以百花社区为例,分析了社区街道改造要点。  相似文献   

5.
白洁  徐美红 《山西建筑》2023,(11):1-3+8
以响应儿童需求,创造城市未来为主旨的“儿童友好型城市”概念已被提及多年。街道空间作为承担邻里活动、居民出行等频繁使用的户外活动环境,因过往注重以满足车辆需求为导向的交通政策和街道设计,导致城市的可步行性大幅下降,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城市街道空间的困境所在和更新途径。从对“儿童友好型道路”内涵的阐释出发,以实际案例总结提炼了石家庄在儿童友好型街道更新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概念的落地实施提供可借鉴的参考和推广模式,为实现“儿童友好城市”的愿景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街道设计要求街道从服务于一般成人转而关注儿童等弱势人群的需求。现有儿童友好型街道设计方法忽略了街道上儿童与成人的行为差异,没有系统的方法总结儿童街道行为特征。基于此,通过融合交通工程、行为分析、环境设计等学科,首先探究儿童、环境、行为的三元关系,捕捉与成人不同的“一米高度”儿童视角,构建“tri.CEB”三元儿童街道行为特征分析框架。其次,使用虚实结合的多种调研方法,归纳儿童街道行为特征。再次,基于行为特征提取儿童需求,提出儿童友好型街道安全、健康、陪护、活力的改善策略。最后,以上海市杨浦区鞍山路为例提出改善方案。通过对儿童友好型街道空间设计的探索,构建的“tri.CEB”理论框架具有可推广性,对推广全龄街道设计、街道社区治理、促进绿色出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国城市儿童公共空间的现状,从可达性、安全性、自然性、多样性四方面,阐述了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旨在创造出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城市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开敞空间是儿童活动接触最频繁的地方,愉快而健康的室外活动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成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城市开放空间质量特征和儿童行为特征之间的关联,分析了儿童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游戏的特征,分别从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需求、改善公共空间质量等方面研究城市开放空间的儿童友好度。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世界上有超过10亿的儿童生活在城市环境中,他们在享受着城市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更好教育和家庭照料的同时,也遭受着社会生态环境破坏带给他们成长的负面影响。交通安全、环境污染、自然空间缺失,儿童活动场地减少以及家长的过度保护、社会隔离和公平性缺失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接触自然、户外活动、积极交往的机会,进而对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2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城市化世界中的儿童》曾尖锐指出,我们的城市正在遗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义城市是基于市场经济效率导向的,其空间主要呈现增量扩张的快速发展态势,但逐步失去了对"人的抚育"功能,尤其忽视老人、妇女、儿童以及身体残障人群的需求。基于儿童权利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分析国外以"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为代表的空间实践,强调和保障儿童空间权利行使的主体地位,以儿童参与为重点,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中,形成"儿童空间需求表达→设计与决策→物理空间呈现"的有效途径和制度保障体系。就国内而言,在儿童尚作为"权利客体"的境况下,深圳市尝试探寻由成人与儿童合作、从战略引领到项目落实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交通出行是街道最基本的功能,目前国内对儿童友好型街道的研究和实践更侧重景观设计和游憩节点,对面向儿童的通行需求关注不足.基于环境行为学与交通工程学的融合,通过儿童机体特征的归纳与实地数据的观测,从活动的区域、尺度、形式与层次四个方面分析儿童在街道中的活动模式,解析儿童行为活动对街道空间要素的诉求,构建儿童友好型街道设计工具包,依据儿童活动类型,将街道划分为近家街道、休闲街道、通学街道、商业街道、其他街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街道提出设计要素的选择策略,以创建多层级的儿童友好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12.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城市开放空间是儿童户外游憩、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纵观中国目前城市,却未有从儿童层面考虑,如果把儿童看作弱势群体的代表,那么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是否得以体现堪忧。论文从城市开放空间的定义入手,通过国外规划设计实例,探讨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应对。  相似文献   

13.
胡丽红  王蕊  许增爵 《城市住宅》2021,28(5):130-131
通过了解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的相关理论层面,对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及游乐园的利用情况和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各类户外环境空间对儿童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阐明儿童友好型城市户外环境对儿童成长具有安全、健康、扩大社交范围等作用,是实现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而总结从自然绿地、植物配置、地面铺装、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从街道到城市"这个话题,提醒了我两个层面的问题:1.当提及街道时,我的关注点究竟是什么;2.当我"扫街"时,所拍摄的画面又是否与前述自己的关注点存在着下意识的对应?事实上,正是对于自己照片的回顾和挑选,让我意识到了第一个问题的必要性——它直接对接于挑选照片的标准,为什么是这张而不是那张?而在整个挑选过程结束之后,再反过来看,备选的那些照片是否又能按照自己的选片标准来进行大致的分类呢?  相似文献   

15.
引言 "我希望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可以尽情表达." "希望可以多参与志愿活动,为需要的人献爱心,也可以积累更多社会经验." "我希望马路上有儿童专用的、有警示标志的斑马线,这样就不用担心过马路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正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前苏联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一、未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城市正在经历三个转变。一是发展模式的转变。在城镇化率过半之后,原有相对粗放的模式会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并注重服务于人的品质提升。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是满足孩子有学上,未来是要有好学校上。二是发  相似文献   

17.
还记得十几年前,笔者在扬·盖尔(Jan Gehl)所著《交往与空间》一书中读到公共空间如何激发自发性活动时,曾被配图中欧洲城市大街小巷丰富的社会活动深深吸引,感慨其与中国城市机动车出行快速发展的巨大差异.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演变,人居环境也越来越注重高品质的空间建设和精细化治理,主张精明增长(smart grow...  相似文献   

18.
正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起儿童友好城市运动,旨在通过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保护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战略,建设一个尊重、关爱儿童,适宜儿童发展的城市。2002年,"联合国儿童问题特别会议"制定了《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世界》的成果文件,明确要求各成员国承诺建设有利于儿童居住的社区和城市,呼吁全世界所有城市市长携手建立儿童友好城市。2006年,我国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从实施"儿童保护体系与网络建设"项目,探索创建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截至2009年,儿童友好城市国际秘书处在全球认定了包括伦敦、慕尼黑、西雅图、哥本哈根等400多个儿童友好城市。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认证的超过3000个儿童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初级阶段,城市建设中仍有一些对儿童不友好的问题存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孩子们居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能否拥有开阔、多样化的绿色活动空间,是城市设计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儿童视角出发,提出在社区儿童出行路径、活动场地、儿童设施、绿化等方面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国家开放二孩政策,婴幼儿人口快速增长,我国重视儿童健康成长的程度日益增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完善建设迫在眉睫。文章采用调研访谈的方式,通过对中国首都北京和江浙沪地区城市的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进行研究,关注儿童及其看护人的使用需求,对城市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进行分类,并进一步从政府、设计工作者、运营方三类人群的角度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以后的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