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今天是第53届世界标准日,是我们标准化工作者的节日。作此主题报告契合世界标准日国际主题“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历程概述简单回顾一下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包括启蒙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内涵完善阶段。从1960年到1989年是世界绿色建筑发展的启蒙阶段。它起步于1960年保罗·索勒的“生态建筑”理念,之后出现了一系列有关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正11月9日,在第三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峰论坛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主办了"绿色建筑分论坛"。分论坛以"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为主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张志新、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经理曹彬、常州市武进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贺军等出席论坛,标准院标准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海悦主持了论坛。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已经十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些绿色建筑是比较生硬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包括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标准体系要求的完成情况。提炼了绿色建筑标准中全生命期、四节一环保、健康适用高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技术理念,以及60项主要技术内容。结合国家的标准化工作改革和"十三五"规划等新形势,用态势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展望了绿色建筑标准未来将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历经"建筑节能""节能省地""四节一环保"等发展阶段。在政策和标准的指导下,绿色建筑迅猛发展。未来的绿色建筑将由单体绿色建筑向单体与绿色生态城区联动,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由新建建筑扩展至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进行存量优化;健康建筑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深层次需求,更加关注人员健康;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实践更加扎实深入,绿色理念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宽广。绿色建筑标准将在保障和引导两方面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据统计,我国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70%,工业建筑能耗占行业总能耗的35%—50%。因此发展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既能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又可为生产、科研和人员提供适用、健康安全和高效使用空间的绿色工业建筑势在必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8月发布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2012年8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国内首  相似文献   

6.
周利军 《城市建筑》2014,(14):203-20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发展。近年来,绿色建筑行业逐渐地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对绿色建筑产业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了解绿色建筑行业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瑜  覃琳 《室内设计》2012,93(6):33-37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绿色建筑评价系统是评价一个建筑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指标体系,同时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和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管理具有指导、规范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外先进评价体系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标准的发展过程,提出了现行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优点与不足,探讨了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应行的科学、自主的创新之路,并提出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应着重发展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我国绿色建筑工程建设标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1了建立健全绿色建筑主题标准体系和加强绿色建筑标准实施能力建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推进装配式建筑水平整体提升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中心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的切实推进需要标准先行,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4项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以下简称《混凝土技术标准》)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以下简称《钢结构技术标准》)。2017年1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的装配式  相似文献   

10.
引领绿色建筑,建设生态文明。从2005年至今,建设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引领绿色建筑的技术文件:2005年10月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6年3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8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一连串标准、细则的出台,凸显了中国政府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道路上的强势姿态。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行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坚持引领绿色示范,营造绿色环境,推广绿色建筑。在规划建设初期,天津生态城就提出了绿色建筑100%的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可再生能源方面,天津生态城自建设之初设置了可再生能源比例20%的要求,2019年对指标体系进行升级,可再生能源指标要求提升到32%。在此基础上,天津生态城还编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从优化可再生能源结构、创新开发利用形式、完善供应方式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了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主的综合可再生能源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我国也顺应潮流,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以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郦锁林 《建筑技术》2005,36(5):353-353
最近,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组织编写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已出版发行。该书在结构上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制定的工艺标准靠近,在内容上尽量宽泛和具体,以强化可实施性,同时体现企业标准的一致性。考虑到企业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管理紧密相关,这套标准将部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获得LEED认证可表明开发商将绿色策略,节能系统,环保特色融入到建筑设计、施工和营运当中。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及特点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或城市相对集中的一个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的扩展,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数量猛增,而且城市规模变  相似文献   

15.
正绿色建筑方兴未艾,绿色建筑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技术是基础和手段,人文理念则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正如阮仪三教授所说,"绿色建筑是广义的概念,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过去、未来的和谐相处"。承载着美好的生活愿望,绿色建筑要为人们营造"诗意安居"的场所。为此,人文理念应该贯穿于绿色建筑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建筑》2017,(20)
<正>发展装配式建筑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从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产品、模式、管理这些方面的创新,跟装配式建筑提出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管理创新涉及到政府的管理、企业的管理;机制也是这样,都存在着政改和市场主体的双重创新。装配式建筑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六化:即设计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正>绿色建筑是建筑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自2005年原建设部和科技部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已走过十余个春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建筑政策、标准体系,全国已建成的绿色建筑超过10亿平方米,有多个省市对绿色建筑立法,已衍生出健康建筑、绿色校园等更为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所需的工程建设标准。随着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的发布实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在创新引领各行各业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18.
<正>绿色建筑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业进行有机结合,既保证了建筑业发展,又减轻了环境负担,是建筑业发展的主导趋势。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及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我国绿色建筑经历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已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建立了覆盖设计、施工、运营、改造及评价全过程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在保障和引导两方面为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及特点 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或城市相对集中的一个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的扩展,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央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工作进展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的1号文件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自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