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从文化传承视角探讨总体城市设计对保护古镇、传承地方文脉、构建城镇特色的作用与方法.通过苏州角直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探索在古镇保护的前提下从建立水乡生态格局,构建水乡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功能,构建交通体系,营造特色公共空间等方面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古镇开发的热度持续升温,对古镇复兴研究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因此有必要开拓新的理论视角,探寻古镇复兴的内涵与路径。研究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与解读古镇的文化景观类型和构成要素,提炼基于物质要素和价值要素的古镇复兴内涵,总结出融合生态、形态、文态和业态"四态合一"的古镇复兴策略和方法,并结合黔东南下司古镇概念性城市设计实践,阐述"四态合一"的古镇复兴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旧城发展中存在的历史空间破败,文化的缺失,特色的丧失等问题,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旧城复兴,并以武汉武昌旧城城市设计为例,从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城市意象、规划、历史建筑保护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统筹考虑,采取综合的措施,把保护与建设协调起来,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城市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秩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从城市是一个大系统的观点出发,进行高层次的保护和更新.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古镇作为我国传统聚落,因受到快速城镇化的影响,肌理与文脉发生断裂,空间趋于同质化,目前人们对其的保护与更新仍停留于孤点断线,缺乏系统性的策略与方法。本文基于社会-空间系统理论,以厦门沧江海丝古镇为实践案例,探究古镇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提出古镇空间活化更新三大环节,即时空并置、时空叠合、时空迭代,构建古镇社会-空间统一体网络化活化更新路径,挖掘历史空间节点,提取传统模式语言,耦合古镇时空体系,关联历史空间脉络,再塑包容文化网络,复兴智慧活力共生体,以期为我国城市转型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在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代表城市特色的滨水古镇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古镇逐渐失去其原有风貌。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实地调研,通过分析赤石古镇"河流-码头-街巷"空间特征,从地域文化、空间肌理和历史建筑等方面,对古镇滨水空间进行新的解析、重构,探析滨水古镇保护与复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杨柳  郑志 《中外建筑》2022,(10):69-74
历史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对中华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不当的建设方式使部分古镇的文化、功能与生态脉络断裂,生态空间的修复是古镇保护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城市双修的社会背景下,选取珠海唐家古镇为案例,以城市织补理论为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其生态空间修补所面临的困境,并从节点补充设计、廊道网络生成建构两方面探索其生态空间织补修复的策略,最终达到修复古镇破碎的生态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设计角度入手,探析洛带古镇老街空间形态构成,分析了洛带古镇的图底关系、空间色彩肌理,以及街巷空间的界面、尺度、节点等方面,挖掘洛带古镇可被用于现代城市设计参考的价值,并提出古镇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苑  陈建飞 《华中建筑》2022,40(2):88-91
滨水地区是体现城市风貌特色,彰显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将"文化"作为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的重要动力的背景下,该文结合国内外城市文化复兴研究和实践,从五邑文化复兴的角度出发,结合江门市江门水道城市设计实践,提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具体策略,以期对国内类似地区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颜旸洋 《山西建筑》2014,40(30):35-37
以成都洛带客家民居古镇为研究对象,从洛带历史来源、区位地理环境、街道空间特点分析了古镇城市设计特点,探讨了洛带古镇的保护措施,以弘扬和延续洛带历史街区的城市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旧城中心区历史地段复兴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保护"和"发展"两个方面,而我国的许多相关实践在这两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文章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探讨了旧城中心区历史地段的复兴问题,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基本复兴策略,并论述了风景园林在复兴中发挥的作用。最后,本文从"保护"和"发展"两方面深入探讨了旧城中心区历史地段公共空间的风景园林设计策略。其中,"保护策略"包括保护历史的结构、保护文化景观和营造历史的精神,"发展策略"包括与城市融合、承载现代功能以及适应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11.
塘栖是浙江省十大名镇之一,城镇开发建设面临着如何在保护中求发展的课题.设计结合大运河、历史遗存、地铁等环境资源和发展机遇,以城市复兴和新旧共生为主要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结构性保护、交通保护核等多项设计构思与策略,并通过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紧密结合,促进方案的有效实施.从建成环境和使用现状来看,基本实现了原先设计理念,水乡古镇重塑了历史传统特征并充满了现代活力.  相似文献   

12.
孙莉  张乐 《风景园林》2007,(1):22-29
在概述爱尔兰基本国情及其城市复兴运动背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两大城市都柏林和科克在城市复兴进程中的公共空间改造及建设实践,总结了爱尔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优点:公共空间建设与区域发展框架相协调,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整体设计简洁但细部富于特色,强调空间标识性;功能安排切合国民性,凸显人文关怀。提出对我国公共空间建设的几点建议:制定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进行系统化建设;突出城市特色,重视对地域历史及文化的挖掘;公共空间的功能及意义均应市民需求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张凡  卢济威 《新建筑》2009,(2):12-16
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与发扬的概念分析入手,在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发扬城市历史文化可在更高层攻上实现文化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目标。结合案倒实践总结出发扬城市历史文化的几种方法,力图寻找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7,(10)
随着城市更新时代的到来及风貌保护要求的提高,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上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章探讨了城市设计在不同规划层面的特点,提出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思路与方法,并通过城市旧区及历史街区、郊区老城及古镇、风貌道路及滨水廊道等线性公共空间、工业区转型更新四种城市更新类型的实践案例来诠释基于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与城市治理的重要性,以及规划师如何运用城市设计方法搭建政府、开发商、设计师和市民等多方协调平台,以实现共治共赢的城市治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等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人文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这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正在推进文化对于城市复兴的重要战略实践总体一致。本研究结合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和国家推进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战略,借鉴国外城镇文化复兴经验,以文化创意新城发展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两者联动,提出从空间上形成"聚落文化-城镇文化-区域文化-国家文化"承接、关联和活化的总体战略,为城镇文化复兴提供顶层空间战略支撑和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法,并将智慧、低碳、绿色等核心理念与文化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16.
高伟  张婉婷 《华中建筑》2015,(2):158-162
该文首先从城市设计的视野出发探讨了历史环境保护问题,归纳并总结了城市设计与历史环境的定义,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国际遗产保护发展的历程中梳理了复兴型保护概念发展的脉络,总结并分析了国际遗产保护重要技术文件中关于复兴型保护方向的研究内容。该文挑选了美国查尔斯顿作为案例,以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复兴型保护的实例,总结了查尔斯顿的"循环基金"经验以及美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参与"经验。最后,综合归纳、分析,提出了构建城市历史环境复兴型保护的具体思路,也为城市体现自身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提供了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的城市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型的同时,面临大规模的衰落。城市设计作为一种重塑空间的有效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西方城市的复兴过程中。本文在对城市复兴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西方城市复兴中两个层面的城市设计实践及其策略,最后归纳总结出西方城市复兴中的城市设计策略给中国的城市复兴带来的五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快速进程导致社会空间分裂以及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环境的急剧恶化。显然,城市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作为历史遗存的重要载体,保护与再生直接影响了城市发展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结合漳州石码古镇后港历史街区景观设计实践,围绕城市文化历史、空间特征、景观风貌、保护与再生设计等多角度进行了探索,从而为后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刘豫  胡纹  冯立文  郭宇  李娜 《重庆建筑》2021,20(2):12-16
城市的文化复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核心议题,近年来,历史学研究领域的"公众史学"研究方法也被引入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领域.该文首先对"公众史学"理论的起源、本质、发展进行简述,其次筛选其中"公众记忆"的概念,从场所观察的"内在性"与"外在性"、街区空间的"内侧"与"外侧"、图式再现方式的"形而下"与"形而上"三方面,探讨其与"城市记忆"概念间的差异.最后,依托国内设计实施案例,探索性地提出"四轴文化定位法"——"公众史学"与"CRS模式"下街区文化定位方法,并在"公众史学"理论框架内,探讨其在城市街区空间构成要素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以期对街区尺度下的城市文化复兴规划与设计的"中国之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镇与现代城镇相比具有有机发展的整体性(whole)魅力。农耕文明的瓦解使古镇走向没落,如何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同时又保留传统,这是中国古镇都必须面临的问题。结合洛带古镇城市设计案例,介绍了整体性为目标的城市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古镇的中心体系和连续性的演变过程,得出古镇改造方案不但完善了古镇的整体性,而且满足了旅游产业的要求,但是依然存在不足。最后,指出整体性为目标的城市设计方法,也许能为古镇复兴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