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南宁地铁一号线广白区间盾构施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双线盾构施工过程进行了全过程模拟,并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圆砾地层双线盾构施工的地表沉降特征,及不同开挖面压力、注浆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对施工提供了一些建议。分析表明,圆砾地层中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更为明显,使得左右线隧道施工相互影响更大;当开挖面压力减小较多时,开挖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影响范围明显增大,施工中应在理论计算和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大开挖面压力,尽量避免开挖面压力过小或者失压;增大注浆层刚度对减小沉降值作用非常明显,在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的区段,应适当增加注浆压力,并保证注浆量,必要时应进行二次补注浆。  相似文献   

2.
盾构下穿高速铁路高架桥沉降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某地铁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工程为背景,采用ANSYS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分别对盾构施工时不采取防护方案和采取防护方案两种情况进行沉降变形分析。并在下穿前进行4个试验段掘进,通过分析掘进参数和地面沉降,确定盾构下穿施工参数。最后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对桥梁墩台沉降和隔离桩水平变形规律进行监测分析。综合得出:1采用隔离桩防护方案,盾构下穿施工引起的变形量1mm,满足设计要求;2通过试验确定上土仓压力、出土量、浆液配合比、注浆量及注浆压力等施工参数能够有效控制地表沉降;3在盾构施工阶段,桥梁墩台最大沉降值为0.8mm,施工结束后变形均趋于稳定;盾构施工时隔离桩朝隧道方向变形,在隧道埋深处变形较大,最大水平位移为3.15mm。  相似文献   

3.
赵冬梅 《建筑技术》2024,(6):705-709
以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4合同段屯佃站~屯永区间盾构接收井盾构区间下穿团结渠及侧穿团结渠桥桩为例,针对盾构近距离侧穿团结渠桥桩风险控制进行研究,采用设定试验段的方法,总结盾构近距离侧穿桥桩时掘进参数,建立土压平衡,控制出土量,保证土舱压力,控制同步注浆压力、注浆量与掘进速度的协同作用,确保管片壁后的空隙充满,减小隧道围岩径缩、地层沉降。并采取径向注浆加固措施,确保盾构稳定、匀速通过团结渠及团结渠桥。同时对团结渠及周边地表进行实时监测,保证了团结渠桥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时有发生,高铁的正常运营对桥桩的沉降要求极为严格,而传统地层注浆加固的方案难以满足要求。文章依托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下穿沪宁高速铁路工程,使用ABAQUS对不同加固措施下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及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树根桩联合袖阀管注浆加固可以有效地控制隧道下穿施工后的桩土沉降变形,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沉降控制施工措施,给类似工程下穿沉降分析提供参考。实际工程验证了此加固措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汪波  万忠豪  王运周 《山西建筑》2022,(23):144-148
以交通4号线坛子口站—丁公路南站区间盾构近距离侧穿桥桩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确计算土压力来模拟施加于盾构掌子面上压力,采取三维有限元对盾构过程进行了分析,模拟了双隧道侧穿顺序对桥桩及地表沉降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先后顺序对桥桩及地表沉降影响均较小,但双隧道同时侧穿引起桥桩沉降增加了45%。施工中先盾构右侧再盾构左侧隧道引起的桥桩最大沉降为1.78 mm,地面最大沉降量为3.77 mm,与模拟结果很接近,均小于设计允许值;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为盾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桂彬 《建筑安全》2021,36(4):26-29
盾构施工下穿重要建构筑物等地表设施往往无法避免。为减少施工引发的环境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对地表设施进行保护。文章以广佛环线东环地铁隧道下穿广河高速高架桩基为背景,为达到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减少地表及桩基沉降的目的,分析了隧道下穿高架桩基过程主要施工参数的变化情况,从开挖面压力维持和地表注浆加固两方面提出了施工安全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和桩基沉降,可为相似地层条件盾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盾构始发近距下穿既有线沉降控制难度大、施工安全风险高等难题,以某区间盾构近距下穿既有线为例,利用有限元建立近距下穿既有线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盾构下穿施工过程中地层力学响应和变形特性及对既有线的影响,模拟注浆加固效果,结论表明:盾构下穿施工过程,对既有应力影响较小,注浆时既有线随盾构掘进的沉降曲线较为平稳,注浆对位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为盾构掘进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徐州地铁某盾构施工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针对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下穿地下通道的开挖问题,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开展基于注浆加固工况下的盾构隧道开挖对地下通道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分析,研究不同工况下地下通道与隧道的位移场、应力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在下穿地下通道过程中存在相互的力学扰动,穿越过程中采取壁后注浆加固措施能有效减小地下通道与隧道的沉降,提高施工安全性。隧道开挖会引起周围环境的应力场发生变化,使地下通道主体结构产生更大的集中应力。研究结果可以为类似隧道下穿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时,将对既有隧道产生扰动,威胁着既有隧道的运营安全。针对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施工展开研究,探索粉质粘土地层盾构下穿施工中土仓压力、掘进推力、刀盘扭矩、刀盘转速、掘进速度、同步注浆量、同步注浆压力、出土量、盾构机姿态等施工参数的优化方法,提出适用于粉质粘土地层盾构下穿施工参数,形成盾构短距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沉降控制技术,为西安地铁乃至西北地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合肥地铁全断面微膨胀粘土地层盾构区间下穿既有箱涵为依托,通过对盾构掘进过程进行研究,总结了黏土地层下的沉降控制规律与下穿既有箱涵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黏土地层中通过提高刀盘转速和刀盘喷水可以有效改善渣土,适当提高土仓压力、控制注浆量、加强二次注浆可以有效控制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