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作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理念最为密切的度量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指标,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均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探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区域差异在多尺度下的演变规律,廓清我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区域差异特征及最佳研究尺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和尺度方差等方法,将地带、省、市3个尺度纳入统一框架,探究1996~2016年我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区域差异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差异指数测算显示,3种尺度下区域差异均长期存在,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2)尺度方差分解表明,尺度方差及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市级、省级、地带级,即尺度越小,其尺度方差越大,对区域差异的贡献份额越大。以期丰富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区域差异的研究视角,为制定差异化的城市绿地区域建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地水平普遍提高,但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失调较为严重,且城市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研究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采用1990~2011年各市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截面数据,通过模型测度各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离差系数,以揭示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失调的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全国整体失调较为严重,并且失调等级呈增强的态势;四大地区失调性由东北向东、西部再向中部逐步增强;巨型城市协调性最好,其他几类城市总体发展比较均衡,但其内部差异性也比较明显,规模小的城市高度失调以上等级所占比例大;从城市类别上看,行政级别越低的城市,失调等级越高。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城市绿地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重要转型,掌握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的协同性及时空差异,对统筹城市绿地和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运用年均递增速度、协同度分析模型,呈现1990—2010年我国大陆、四大地区、省级行政区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增长速率及协同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实证分析表明:1)我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速率远大于建成区绿地率增长速率,两者的差距呈现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且此现象在省级行政区之间普遍存在;2)在时间维度上,我国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的协同性较差,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多处于相对不协同或不协同类型,未呈现出优化趋势;3)在空间维度上,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的协同度具有较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四大地区的协同度均较差,东部、东北为相对不协同,中部、西部为不协同;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协同度差异显著,天津为协同类型,北京等8个省级行政区为相对协同类型,辽宁等3个省级行政区为相对不协同类型,西藏等19个省级行政区为不协同类型。  相似文献   

4.
《重庆建筑》2009,8(10):39-39
近日,重庆政府公众信息网发布消息,到2012年底,我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总量将增加到现在的三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超过25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反映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探明其在市域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对推动我国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群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代表,其公园绿地与人口的深度融合是推进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该文以20个城市群为研究单元,结合数理统计、空间分析法,探究1996年—2016年城市群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①时空分布上:整体发展优势明显,呈国家级→区域性→地区性的层级递减格局;②差异变化上:相对差异逐渐缩小,但绝对差异仍然显著,地区性内部差异及波动程度最高;③差异分解上:不同层级组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因,其中,国家级组内差异贡献率最大且不断增强。以期为优化跨区域绿地协调、缔造美丽宜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园绿地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优质公共绿色空间,并受建设用地的支撑与约束,科学认识其与人口、建设用地相互关系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引入"脱钩"理论及模型,将"公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联动,系统分析1996-2016年三者耦合特征及整体复杂关系.研究表明:1)公园绿地建设与人口协调关系严峻,与"以人民为中...  相似文献   

7.
王艳霞  蔡祖亮 《风景园林》2023,30(1):110-118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对不同出行方式下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区域内街道人口老龄化加深现象明显,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区域内社区公园绿地的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老年人人均供给量依旧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在空间变化上并不匹配,区域东南侧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缺乏较为严重。【结论】进一步提出增加社区公园绿地、优化存量绿地、完善交通网络等具体措施,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筑业碳排放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影响重大,在中国建筑业碳排放测算的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Slope 值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2006~2017 年建筑业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2006~2017 年,我国建筑业碳排放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建筑业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南部地区排放量较大,其他区域排放量较低。大部分省份建筑业碳排放量为中速和缓慢增长型,建筑业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建筑业碳排放的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呈缓慢波浪式上升态势。建筑业碳排放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出增强-减弱-增强的波动变化趋势,集聚程度较低,但局部空间关联性较强。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建筑业碳减排管理的差异化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实现城市绿地合理规划的重要前提是科学认知其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难点在于识别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以进行针对性调控。文章选取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32个建制市为样本单元,综合应用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1996—2016年市域建成区绿地率时空分异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表明:①时序变化上,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且高于全国水平,内部差异逐步缩小但长期存在。②空间分异上,整体水平"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增长速率及幅度"由北向南"逐步提高。③影响因素探测上,社会经济政策类因子的影响力较自然地理环境类因子更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最强。双因子交互作用力普遍高于单因子,人口密度在交互过程中提供持续驱动力。通过研究,以期为科学制定京津冀城市绿地建设政策、实现绿地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亦对其他城市群绿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采用城市位序—规模模型和基尼系数对近期广西城镇规划分步的时空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1997~2008年间,广西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数量增长较快,大城市的规模增长较快,中等城市的规模增长较慢,小城市增长不显著,特大城市没有增长;(2)广西城镇体系经历了位次型—首位型分布模式,城市首位度升高,但其间有波动;(3)广西城镇体系呈现平行的增长态势,城市体系中各种规模的城市增长率大体相似,城市规模分布保持相对稳定;(4)广西城镇体系呈现不均匀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极化现象比较明显,城市规模的形成与演变大体遵循"低水平均衡→极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地面沉降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地质灾害。在对太原市地面沉降的发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采用D-InSAR技术监测太原市地面沉降,分析了太原的地面沉降演变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并提出了防治地面沉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京津冀城镇体系得到了高速发展,但也出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及空间差异大等问题。本文基于城市地理学视角,从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体系两个层面,运用了主成分分析、城市首位度、基尼系数及Moran's I指数等方法和指标,结合GIS技术制作专题地图进行分析,初步探究了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时空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况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静  何捷  徐苏斌 《城市规划》2021,45(9):79-88
基于整体上认知和把握中国近代城市工业遗产历史价值的需要,利用近代重要厂、矿建立一个近代工业的典型样本,进而构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进一步通过空间统计和分析方法,研究1840至1949年间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近代工业发展中行业门类逐渐演化,其受到自然、政策制度、交通、观念、市场、资本、战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近代工业总体呈南北分布,平均中心呈现出北—南—西—东的移动趋势,工业布局整体呈空间正相关,表现为空间集聚分布模式,其中沈阳、天津、上海、武汉、重庆、广州等城市工业最为集聚.文中采用的方法提高了近代工业整体性时空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直观性,能够对传统文献研究进行有效的印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刘静  何捷  徐苏斌 《城市规划》2021,45(9):79-88
基于整体上认知和把握中国近代城市工业遗产历史价值的需要,利用近代重要厂、矿建立一个近代工业的典型样本,进而构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进一步通过空间统计和分析方法,研究1840至1949年间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近代工业发展中行业门类逐渐演化,其受到自然、政策制度、交通、观念、市场、资本、战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近代工业总体呈南北分布,平均中心呈现出北—南—西—东的移动趋势,工业布局整体呈空间正相关,表现为空间集聚分布模式,其中沈阳、天津、上海、武汉、重庆、广州等城市工业最为集聚.文中采用的方法提高了近代工业整体性时空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直观性,能够对传统文献研究进行有效的印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张兵  仲敏 《工程管理学报》2022,36(2):80-085
由于宏观经济及市场认受程度不同,绿色建筑在地理分布上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能源环境、产业结构、行业结构 4 个维度选取指标,综合运用熵权法对绿色建筑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并通过自然间断点、变异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绿色建筑总体处于低水平,具有地域差异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差异程度较小,并且这种空间差异在整体上有缩小的趋势;另外,我国绿色建筑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演变,空间聚集性逐渐加强,而省域之间的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为绿色建筑区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河北涉县革命旧址建筑展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革命旧址建筑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革命旧址建筑的历史演化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第一,时间维度层面,涉县革命旧址建筑在历史发展中呈现聚集分布特征,集聚程度先增加、后减小,集聚区域由早期西北、东南部的县域交界地带密集分布,到中期中西部的清漳河沿岸线性空间分布,最终演化形成东北、中西部的主次双核心区;第二,空间维度层面,建筑主要聚集在相对低海拔区域,呈现临水分布的特点,具有清晰的清漳河谷地与中山峡谷指向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天际线是城市重要边界空间要素,也是城市"美"的最直观物化体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天际线构成要素的多样性导致其复杂属性特征显著。所以文章以其复杂性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在时间维度上对比东西方城市天际线的演变规律,归纳总结出其复杂属性具有"同源—分异—突变—相似"的特点;并针对目前城市天际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空间维度复杂性中剥离出横纵两个主要空间进行组织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景观生态不仅是地区景观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写照,还反映了地区生态过程、变化效应及社会历史的发展。丹江口水库作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其水库水质与水环境对沿线供水地区经济民生至关重要,而水库区域中心城市生态环境及周边自然条件,会对水库水质与水环境产生影响。丹江口水库汉江库区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中部,自调水工程运行以来,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日趋完善,城市主要土地类型大致呈由岗地向农田和林地转变的特点。根据丹江口市域地形特点、景观构成要素、土地资源及城镇建设分布与利用情况,可以将丹江口市域景观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草地、耕地、  相似文献   

19.
研究聚焦珠三角地区,划分1km×1 km空间网格为研究单元,探析具有空间精确性和时间动态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布的演变格局,并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分布的演变特征将研究单元划分为持续高集聚型、快速集聚型、爆发集聚型、爆发回落型、缓慢集聚型和持续低集聚型6类,分析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分布演变单元的空间和行业特征,进一步探讨高新技术企业时空演变的内生逻辑。得出以下结论:区域格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呈现点—轴式演化特征,从点式集聚到扩散成轴带式分布;具体空间方面,以核心城市的高校集聚区、城市中心区和先发高新区为早期集聚地,后期增加通过早期集聚地扩散或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形成的集聚地;行业演变方面,高新技术企业持续高集聚或快速增强集聚的空间,通常行业集中度高,服务业专门化程度高;后期爆发集聚的空间,通常行业集中度一般,新兴制造业专门化程度高,依据高新技术企业分布演变单元特征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为珠三角地区推动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第四极,对其城市扩张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能为区域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文章选取了成渝地区4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GEE提取了1990—2019年的城市用地,采用圈层梯度分析法和城市用地密度函数,对比分析不同规模城市的扩张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扩张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成都、重庆双核的扩张速度较快,带动了沿线及周边城市的发展,但总体上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镇体系结构及区域协同性有待加强。(2)从城市紧凑度(Kp)、扩张速度(D)来看,城市半径随时间而扩大,多数大中城市的紧凑度下降,而小城市趋于紧凑。(3)根据城市形成演变特征,可划分为高速发展型、集聚增长型、分散发展型、发展滞后型4类,其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高速发展型,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集聚增长型,成渝连接区域的中等城市为分散发展型,小城市为发展滞后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