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已形成了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街坊)、风貌保护道路(河道)以及历史建筑组成的"点-线-面"保护体系,侧重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但风貌区间要素类型差异较大,保护与发展呈现出"碎片化"和"一刀切"等诸多问题,亟需风貌区规划精细化管控.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的街景分析技术,对上海主城区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传统风貌区遗产碎片化及历史文脉中断的 普遍现象,从强调遗产载体“物质-价值”关联的文化景观视 角出发,以重庆市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传统风貌区为例, 借助历史档案调查和实地考证,回溯再现传统风貌区近百年的 时空变迁过程,厘清文化价值层积演化的内在规律,发掘物质 空间与地域人文信息,剖析其文化景观构成要素,最终从价值 体系构建、文化空间织补、建筑风貌提升和场所功能重构4个 方面探讨了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策略,搭建了传统风貌区保护 与更新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3.
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解析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品牌特征,倡导依托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来建设和发展成功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城市历史文化品牌,并从文化价值提升的角度,尝试提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和更新的品牌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是历史城市保护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品质营造和城市形象提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出现的城市传统风貌消失和城市特色危机的严重现实问题,分析和梳理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历史由来,从风格延续、结构延续以及生活环境内涵与场所的延续等方面讨论和研究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本质内涵。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从城市文化的高度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就加强历史城市传统格局的整体保护、注重历史城市环境景观特色的保护、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与城市发展以及通过精心的城市设计有机延续传统风貌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风貌区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生活的缩影。文章尝试从社区营造的视角来探索传统风貌区的保护更新,构建社区营造式的保护方法。并以重庆市山城巷传统风貌区为例,从社区营造的"人、文、地、景、产"五大方面,分析其特色并总结核心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更新策略,并以多方协作为实施保障,强调公众参与,共同实现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海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其中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更新保护更是给予高度重视。然而风貌区内的大量历史建筑并未得到与规划要求相当的保护管理,风貌破坏甚至拆除重建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城市风貌以及居民生活条件。为了更好地对风貌区历史建筑进行重点保护、促进城市的有机更新、改善民生条件,有必要在原有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对风貌区内的历史建筑进行进一步的价值甄别并制定对应的保护策略。本文将以位于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武夷路21街坊为例,通过引入二维分析法,以风貌区保护更新为评价导向,构建适用的价值评估体系对街坊内历史建筑逐一进行价值评估并分类,针对不同类别历史建筑的特点提出后续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工业建筑》2017,(1):62-67
历史文化风貌是城市历史的累积与文化的载体,是城市活的标本与记忆。对历史文化风貌的相近概念与价值构成进行解读,分析了提篮桥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认为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独具犹太特色并具有多重价值。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上海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提篮桥的城市记忆与建筑类型的多样性,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呈现出历史街区的原生形态与人居环境空间的多样性,成为中犹政治文化交流的环境载体与民族友谊沟通的桥梁,在当下具有旅游与经济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风貌区是大连重要的文化载体和城市记忆承载地,保护规划作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与更新的法定文件目前在大连已启动。文章聚焦国家城市更新背景,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中遇到的困惑出发,分析传统保护与更新整治规划的不足,进行再思考。结合笔者亲身参与编制的《大连化物所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从关注风貌区总体格局保护、风貌区展示利用两个维度出发,对保护体系的构建、相关内容的补充、与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的结合、实施机制体制的配套完善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力求探索一个更加优化、完善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方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传统聚落构成要素的分类及其特征凝练是认知传统聚落资源属性与特色,是传统聚落保护与再生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评价则要从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特征及其价值进行梳理评估。本研究以贡川古镇为例,将传统聚落的资源按"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分类,建立传统聚落资源要素构成体系的要素分类分析法,同时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贡川古镇的传统聚落构成要素及特征,为传统聚落特色价值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风貌区是城市特征的体现,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其保护与复兴是刻不容缓的,福州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涵盖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其场所精神需要保护、延续和复兴。本文将从场所精神理论切入,分析场所精神的概念、内涵和影响因素,从空间形态、人文氛围、人群活动三个方面分析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场所精神,对复兴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场所精神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龙娟 《园林》2022,(2):117-124
近些年乡村在环境整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特色难以彰显、村民归属感低、风貌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一个乡村的风貌是由在地的"物""事""人"共同构成,基于"在地性"的乡村风貌设计可以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和满足村民需求,构建地方认同和达到情感共鸣。以上海市青浦区徐练村为例,提出"在地性"乡村风貌设计的三大策略:(1)通过保护生态本底、顺应自然肌理、体现美学价值进行在地环境修复;(2)通过物化文化要素、再现文脉情景、使用乡土材料进行在地文化重塑;(3)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公共空间、引导村民参与进行在地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强调对历史城市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进行整体的风貌保护。梳理了风貌的概念以及国际历史城市保护中与风貌相关的内容,分析风貌的内涵与关联性保护措施。结合承德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风貌保护规划实践,认为"风貌"作为中国保护语境的关键词之一,其含义与关联要素并不狭窄。"风貌"作为历史城市及其环境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历史城市保护的其他要素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它的保护与控制综合体现在历史城市的诸多保护控制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加大对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历史文化名镇、街区和传统风貌区的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脉,丰富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三层七类"保护体系,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会同市文化旅游委开展全市范围历史文化名镇、街区和传统风貌区的申报评定工作。历时近一年,通过基础调查、成果补充完善、区县复核确认、专家咨询审查、  相似文献   

14.
阐述上海市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发展历史,探讨保护和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的措施及意义,以延续其城市发展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15.
永年广府古城是邯郸地区具有天然湿地特色和历史文化沉淀的古代城池,是邯郸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溯源、实地调研等途径,梳理广府古城风貌要素,结合古城现状,分析风貌价值特色,提出广府古城风貌的保护原则、方法与利用策略.在当今城市风貌缺失,亟待发掘和保护的背景下为邯郸城市风貌特色的完善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该文梳理了重钢传统风貌区形成的背景,对传统风貌区内所遗存的传统风貌及单体建(构)筑物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分级分区域"保护措施,为后续的保护利用工作提出对策,以达到延续、协调传统风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历史文化谱系的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镇的保护对象已经从注重保护典型文物古迹、优秀建筑发展到重点保护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见证实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本文引入谱系学原理,提出历史文化谱系概念,并从我国非典型传统村镇的保护实际出发,对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思路与原则进行探讨.进而构建了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AHP模型,最后提出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李艳华  夏一铭 《规划师》2012,28(8):33-37,47
攀枝花市是景观可识别性不高、风貌有效度较低的中小城市的典型代表,提高其城市风貌有效度,对提高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功能和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攀枝花市风貌规划在明确城市风貌有效度的概念及其提升前提和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了城市风貌有效度评价,主要包括风貌结构的整体性、风貌区的有效比、风貌带的完整度、风貌核的标志级和风貌符号的统一性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建立完整的城市风貌结构和系统的城市风貌载体,打造"山水情境体验""绿色地标""智慧栖居"和"工业文化创意"等内容,为其他的城市风貌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涵江旧城西区整体风貌极具江南地方特色,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再生策略包括:延续城市文脉,以居住、休闲文化为主导功能,体现水文化特色;尊重原有空间格局,凸显街坊特色;保护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挖掘其厚重内涵;对新建建筑进行体量控制和色彩引导。  相似文献   

20.
百年首钢,留下了极具规模、气势磅礴的工业遗产。北京园区停产后,经过重新规划定位,逐步确定建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发展思路,并成为北京"十三五"规划的四大高端产业新区之一,直接纳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于2009年进行的首钢总体城市设计工作,文章回顾了2015年进行的《首钢园区城市风貌研究》工作。本文选取首钢园区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建筑的文化复兴为出发点,基于对园区现状及基础资料的归纳梳理,以及对京津冀空间发展格局的理解分析,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对比,要素提炼,思路总结,体系建立及设计尝试的研究方法,对首钢园区风貌进行了评估与分析,提出保护思路,总结评价体系并对园区及我国其他大型工业厂区更新改造过程中的整体形态风貌控制与引导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