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韧性城市理论引导下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划师》2017,(8)
随着大量人口和经济向城市集聚,城市成为各种灾害和风险的多发地,城市脆弱性不断加重,城市安全和城市韧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基于韧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借鉴国际经验,从规划观念、技术思路和系统方法三个方面分析韧性城市视角下的防灾减灾规划与传统的防灾减灾规划的差异,并以深圳为例,探讨基于韧性城市理论引导下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从防灾、减灾和救灾三个方面提出城市安全运行框架与应对策略,增强城市韧性。  相似文献   

2.
正自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我国在灾后重建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也取得巨大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市调研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将防灾减灾救灾提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提出了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3.
曲琦 《建筑》2021,(21):12-17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2016年7月28日,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唐山市调研考察,就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也就是"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深刻吸取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建设韧性北川,构建防灾减灾"安全网"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调研考察时就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防灾减灾救灾理论、战略和方针,特别是在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还就防震减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风险挑战愈加复杂."城市韧性"概念的出现,为应对不确定性问题和理解城市复杂系统的发展演变,尤其是为城市规划领域的防灾减灾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发展历程和演变逻辑,认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必然走向"演进韧性";通过进一步梳理城市...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韧性是城市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从社区自身多角度出发分析其防灾韧性能力需要确定其评价指标。通过对城市社区韧性减灾能力各要素的研究,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从定性角度出发把城市社区韧性指标分为社区结构韧性、社区制度韧性、社区经济韧性、社区生态韧性和社区设施韧性五个层面,为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建设工作评估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防灾减灾经验证明,城市防灾与减灾工作必然要走综合防御的道路,通过建设和不断完善城市综合防御体系,增强城市重要工程与生命线要害系统综合防灾能力,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安全。本文以苏州市抗震减灾规划为例,首先分析了城市建设抗震防灾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防灾空间布局规划对策、防灾空间布局、救灾骨干网络布局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相关抗震减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穆祥纯 《特种结构》2009,26(3):69-76
近期,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为了引起对城市桥梁防灾减灾问题的高度重视,推动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发生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7个城市桥梁的典型的灾害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诠释了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内涵。同时,客观地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陈述了目前国际桥梁界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们应当立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大背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为此,"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的主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反思、探索和深化。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防灾安全,从灾害系统论角度出发,剖析了我国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在总结近几年典型城乡灾害启示基础上,探讨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基本对策,提出以灾害风险理论为基础,将防灾规划、工程防御、预警处置和救灾恢复为支撑点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就防震减灾工作先后做出二十五次重要批示,对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1月10日印发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彰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出了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工作方针,"六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和"九大重点工程"的战略谋划,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防灾减灾救灾道路。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努力让全省各族人民享有更安全、更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4.
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为做好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底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这就要求,把“防”放在主要位置,将常态减灾作为基础性工作,坚持防灾抗灾救灾过程有机统一。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专题研究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问题,部署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此次开展的全国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就是一项立足于“防”、着眼于“治”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三届韧性城乡与防灾减灾论坛"于2021年4月10-1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韧性城市与智能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和《建筑结构》杂志社共同承办。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多名全国防灾减灾领域的权威专家出席了本届论坛,来自全国各地196家单位的700余名学界、业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对防灾减灾的需求,在总结国外相关韧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防灾韧性城市的理念,并从减轻灾害影响能力、对灾害适应能力、灾后系统恢复能力3个方面探讨了韧性城市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城市缺乏韧性的原因,给出了评估城市防灾韧性能力的定量方法。基于该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了不同城市在灾害过程中的韧性表现形式。最后探讨了提高城市韧性能力建设的举措,并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对规划师的要求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增强城市韧性的安全防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分析有关城市韧性的内涵与特性,研究增强城市韧性的安全防灾策略,提出城市外部空间韧性、城市内部空间韧性、城市关键设施韧性、城市建设与管理韧性等方面的安全防灾策略,试图从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增强城市韧性,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前言:2008年-2018年,"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0年,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特色救灾治理机制中,人们的家园得以重建,损毁的城市得以修复,地震带来的伤痛也正在远去,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从救灾举措、重建规划、防灾减灾、对口援建、灾后跟踪和韧性城市等方面进行系统反思,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社会的救灾治理能力,还能推动城市建设理念的完善和更新。  相似文献   

19.
韧性理念是现阶段城市防灾减灾的新思路,近年来,建设"韧性城市"的呼声不断提高。介绍了韧性城市理论及其基本框架,概述了国内外韧性城市相关规划设计策略与实践,并总结了卡特等构建的韧性城市规划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韧性城市"在城乡规划中的探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城市减灾防灾与安全建设逐步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韧性城市"的概念也由此而产生.本文在解析韧性城市涵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韧性建设遇到的问题提出韧性城市建设的体制建议.最后通过深圳市创建综合减灾社区的典型案例,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从推动韧性城市建设多层级协同的统筹规划和实施、提高韧性城市建设的公众参与度和重视智慧化在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