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是尊重历史、崇尚文明的体现。老城改造发展带来的住宅改善、交通改善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的同时,也往往出现一些让人若有所失甚至痛心疾首的现象,如许多城市千城一面雷同得象是同一个模具制造,老城的独特韵味荡然无存。本文试以佛山梁园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为例谈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老城改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逐渐暴露出活力缺失、业态发展不均衡等不同程度的问题.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襄阳城历史上最繁荣的商业街之一,典型性是其历史格局的特点之一,但如今在城市风貌的延续、文化的发扬、经济发展等方面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了实现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针对其正在面临的街区衰败问题,文章将根据城市触媒理论原理,从空间,功能和文化三种角度选择并分析触媒元素,探讨塑造触媒元素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其活态遗产的特殊性面临保护与发展、效率与公平、近期与长远的多重矛盾,亟需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更新模式和方法.针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更新中面临的问题,引入微更新理念,探讨自下而上、上下联动的“微更新”模式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应关注三个视角,即脉络修复、触媒带动和内生动力激活.并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阐述系统化的微更新方法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物质环境与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以生活传承为切入点,实现两者的统一共存是历史街区传承文脉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传承,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可以通过凸显文化特色、延续多样生活、保持街区功能与社会网络相对稳定的方法,结合具体形式实现街区的生活传承,并以此带动街区功能提升、引导街区空间环境更新与历史场景再现,从而塑造多彩的街区生活和空间意象,实现街区的活力复苏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面临肌理断裂及传统风貌趋同的问题,通过空间基因概念的植入及空间基因技术体系的应用,探讨历史街区中空间要素原真性的保留。以济南将军庙作为典型案例,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类空间基因,解析评价街区要素的价值并探讨街区内存在的活力丧失、空间秩序失衡等问题,提出了维持街道格局、延续区域肌理、恢复建筑风貌等三个层次的基因传承策略,为提升历史文化街区认同感、推动街区原真性保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打破以往保护工作的思路,以一种新的方法来重新审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对历史街区内的各种保护要素进行整合,主要就如何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历史保护与城市活力的关系展开探讨,以天津市海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保护规划应在保存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营造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和市场机制要求的空间环境,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蒋楠  杨红波 《建筑与文化》2011,(11):120-121
基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理念的解读,以海安东大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为例,探讨了历史街区整体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并从街区、建筑、环境等方面提出有机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保存欠佳型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具有其特殊性,其更新改造的比重大于保护整治的比重,对原有街区居民的生活将造成较大影响。如果不从居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忽略居民行为、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简单化地按照常规套路编制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将难以满足居民的要求。基于此,研究结合北京长辛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提出一种以居民行为、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来决定规划方向的设计策略,通过对路网骨架、建筑形态的运用,从宏观上保存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从微观上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生活场所。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一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发展的印迹和脉络,这些印迹及脉络经过继承和传衍,成为有别于其他城市最鲜明的特征,是塑造城市归属感和识别性的基础元素,是城市文化赖以生存的载体。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基本都是以旧城为中心来逐步发展的,旧城一直是城市的生活和经济中心,有着良好的街道空间和脉络,汇集了一个城市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和风格。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最具  相似文献   

11.
法念真 《住宅产业》2022,(Z1):31-34
当前存量土地有机更新已是城市再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更有其特殊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既要重视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要对居民的生活条件加以改善。本文基于利益主体视角,分析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施难点,从政策法规、管理机构、多方参与、利益分配4个方面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实施路径的探索,以期能为后续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姜腾 《建筑与文化》2021,(8):160-161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独特记忆之一,具有传承历史、彰显特色、记录时代精神的特点.将城市中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体现人文魅力和历史特征,城市规划才能变得更加有人情味.文章通过综述国外相关学者研究,借鉴融入文化要素的城市规划方法,探究文化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方式.以大栅栏历史街区为例,通过文化符号、文化声音、文化脉络和文化空间四个方面对历史街区的活力进行提升,激活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3.
14.
如何在不破坏历史街区原真性的基础上,让历史街区保持应有的魅力和活力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该文以北京大栅栏为例,尝试从传统中医理论引申出都市针灸学视角,对历史街区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小尺度介入的手法,形成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精气血津和腧穴学说一系列针对现状问题的空间改造设计策略,从而形成大栅栏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方案。期望通过设计策略的实施,探索一条北京大栅栏地区文化复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肖勇  李朝芬 《中外建筑》2009,(11):70-73
历史文化街区赋存的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延续和发展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骨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科学可行的保护体系,同时通过合理的产业置换和功能更新,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结合邵阳市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特征分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规划进行实践探索,并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两大规划体系和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同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常态的提出,我国经济已经朝着高质量、优结构的方向蓬勃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个城市魅力展示的关键要素是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又是今人生活的空间,一旦破坏就不可再生。本文阐述了粗放经济模式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造成的严重影响,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趋势,并以广府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在对古城的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沿革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盘活历史文化街区无形遗产,完善"质的提升",恢复历史文化街区生活气息,把握"理念的转变",规范历史文化街区编制制度,突显"制度的创新"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2008年4月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探讨在当前发展形势下,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城镇化“下半场”, 城市发展的范式产生转变,历史街区价值逐渐 显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城市更新进程 中的重要类型。本文聚焦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 新模式的研究,以纽约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 研究案例,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纽约市《城市 地标保护法》出台后,纽约市应对不同尺度、不 同类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的模式机制。研究 以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项目为对象,从历史街区 遗产价值与更新模式相互关联的维度,梳理历 史街区的发展背景和空间演化过程,解析了历史 街区的层积性的历史价值、活态化的文化遗产和 多样性的美学特征,详细阐释了应对历史文化传 承和城市更新发展双重目标导向下,纽约历史街 区从建筑单体到街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项目 的保护更新模式机制。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街区广泛分布在城市各处,是城市发展的记忆,也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有利于传承和延续地方历史文脉.然而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中,囿于重视程度、现代文明入侵等因素,使其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提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和场所营造传承路径,并结合武汉老租界区坤厚里社区更新改造设计案例,探索...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着较多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存,对彰显城市文化与魅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街区发展步伐往往落后于现代城市发展进程,逐渐陷入区域活力丧失的困境。文章以扬州市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湾子街现状的调研,分析总结街区活力缺失的主要原因。针对历史建筑残破、道路通行度低、公共空间匮乏等问题,提出以激发街区活力为目标的渐进式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