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创新联盟(Alliance for Innovation)白皮书:《联系的社区:地方政府作为市民参融(Citizen Engagement)和社区建设的合作伙伴》2009年10月在佐治亚州的迪凯特(Decatur)由创新联盟发起主办了"大主意"会议,会议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即地方政府需要进行更多的工作以促进市民参融。白皮书由此产生,并汇集了美国  相似文献   

2.
社区发展规划应以社区居民为本位,体现多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参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我国当今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现实状况,在上海友谊路街道社区发展规划的实践中,以安斯汀(Sherry R.Arnstein)"市民参与的梯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适合我国城市社区的"推进式参与"的理论演绎框架,并将该理论框架转化为现实的行动计划.在行动的经验基础上,本文归纳出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社区发展规划的操作要点,涉及组织方式、参与机制、政府主导等三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国内社区经历了"单位制""、街居制"和"社区制"3个历史阶段。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其治理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要有从封闭走向半市场化的原单位社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共存的商品房社区以及政府管理为主、市场为辅的安置保障房社区3种类型。然而,当前社区治理在实践层面却存在着一定问题,包括城市基层政府定位不明、权责模糊,社区自治组织权力受限、功能难以发挥,各组织间矛盾突出以及居民治理参与热情低等。因此就社区规划转型入手,从政府、社会以及居民3个方向提出了相关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帅 《华中建筑》2015,(2):109-112
社区市民农艺园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新的形式之一,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了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社区内绿地缺乏、人与土地互动不足等问题。作为一种参与式的景观,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亲近土地和自然的机会。该文从功能划分、设计要素、活动内容、管理模式等四个方面对社区市民农艺园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通过"美国底特律拉斐特社区市民农艺园"和"英国伦敦社区药用植物康复市民农艺园"等案例归纳总结了参与式社区市民农艺园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市社区的更新规划逐渐增多、乡村社区崛起及治理改革呼声渐高,社区将是未来中国规划师的主要工作场所之一。从文献时间分布、代表人物及文章、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研究内容5个方面切入,利用Citespace软件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9-2014年近15年间关于社区规划的1681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外社区规划研究的爆发年份为2002年;管治、参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等是研究的热点;体现了从早期规划探索到主题多元化并逐渐将社区规划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的发展趋势。最后系统梳理了"社区协作和参与""、物质规划内容""、特殊社区""、社区安全""、社区情感与身份""、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复兴""、GIS在社区规划中的应用"等8大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对我国社区规划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引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人 《城建监察》2006,(7):35-36
市民论坛作为长沙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明程度的一种探索,自2003年8月开讲以来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并以话题的贴近性、主题的突出性、市民参与的广泛性、活动形式的新颖性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全市350多个社区坚持开展“市民论坛”,市民参与论坛积极性高,参加人数100万多人。全市通过论坛解决问题2000多件,市民论坛不仅是居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与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还成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分解民忧与凝聚民心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社区共治为视角,探讨了东京三个代表性社区在社会空间转型过程中社区营造的共治转向以及涌现的新兴模式.三个案例都面临如何应对社区变迁,联合新旧居民团体、政府与第三方协调参与社区发展决策和执行规划政策.笔者基于长期观察和参与式研究,揭示了三种协作型社区网络的逐步构成和不同参与者的权力动态,指出无论是社区和开发商协作进行管理的模式,以当地社区为主的动态的城市保护模式,还是依托中间组织建立连接点的模式,都是多元主体共治转向的一种尝试.本质上,共治需要立足于地方的文脉特性,认知不同主体的变化,并依托中间专家联合各方,以促成共同愿景的实现和社区的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类城市人居环境提升政策项目在我国广泛开展。从海外经验看,超地方组织和社会资本对城市事务的介入缓解了因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导致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压力,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自主性"为原则、在激励与监测机制下保障地方主体自主权和公共投资绩效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政策项目组织模式,其中数欧盟城市社区倡议最为完善。我国相关政策具有在行政体系内部自上而下贯彻执行的惯性,但近年来的实践已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色彩。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上海M区的社区提升实践案例发现,基于"自主性"原则的项目组织架构能够适应我国城市发展制度环境并获得良好的项目实施效果,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有借鉴意义,可从基层社区为起始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台湾自1968年第一次提出"社区发展"的政策,至今已有半世纪。本文以青年与社区的关系为前提,铺陈分析80年代市民参与中,规划设计专业者、市民-社区居民以及大学这三个角色共同型塑台湾社区的过程。文章中后段介绍台湾自2010年开始逐渐形成大学进入社区的联盟网络,聚焦于2015年之后台湾社会在治理层面,如何在高教大学校园层次以"大学社会责任"之价值观,政策性鼓励跨领域师生跨出校园进入社区场域,以社区营造的场域化教学,寻找社区真实议题,创新创业的新方向。以台湾大学的"食养农创"计划为例,说明大学跨领域师生如何结合社区共创生态生活与生计动态平衡的实验。中国大陆规划专业者开始关注台湾社区营造的当下,台湾本身已经从社区营造转型进入强调大学社会责任的社会创新。特别侧重于由大学师生针对自己关心的社区议题,在寻找解决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自身问题相关的社群网络。20世纪80年代滥觞的社区营造在台湾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关键性地创造了当时市民社会草根力量的社会参与机制。面对21世纪当前台湾城乡发展失衡现况,大学校园知识青年师生,立基于社区营造寻找可持续文化与循环经济的地方创生机制,担负起创新社会翻转城乡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CE所推行的理念,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市民参与"的城市规划。他们更推进了一步,即"具有创造性的参与"。在这里,市民本身成为决策者和实施过程的原创者。CE为使用者们提供了图纸和工具,让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以此形式获得方案并最终得以深化和实施。"非专业"的市民将个人兴趣转变为实际行动,同时兼备"开发方"和"设计者"的身份,甚至也成为了"施工方",与其他参与者一起,实地动手、共同完成服务于自己所生活社区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社区集体记忆不仅是社区环境和社群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激发本土意识和地方认同的重要基础。社区集体记忆研究具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指导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的重要价值。本文选取福建省泉州市传统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维度分析传统社区的边界和街巷关系、从时间维度分析传统社区的需求和空间实质,探讨集体记忆存续过程中的"静止—变化""物质—精神""有形—无形"等相对关系。以集体记忆为轴,未来社区可以吸取传统社区的空间组织架构和社会关系,识记、保持、再现和确认地方的共同记忆。  相似文献   

12.
推行县市自治和乡镇自治是我国地方政府改革和民主法制发展的趋势之一。由中央有关部门和高校专家组成的“地方自治研究”课题组在国家行政学院杜钢建教授率领下,已在我刊连续发表《加强民主参与开展乡镇自治》(第一期),《日本地方政府与地方自治》(第三期),《英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改革》(第四期),《推选镇长与地方自治——从大鹏镇民主选举看地方政治改革》(第五期),《儒家思想与地方政府改革》(第六期)等文章,引起较大反响,有的文章被多处转载,本栏目欢迎各界人士参与讨论,挥笔投稿。  相似文献   

13.
杨辰 《规划师》2013,(9):26-30
"国家—社会"的关系是法国社区规划发展的一条主线。法国经验的独特之处在于政府能够根据经济形势和社会诉求的变化,灵活地调整其社区政策;而社区居民也有能力在法律的框架内动员社团、专业人士和媒体等各种资源来影响政府的社区政策。社区规划实际上是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一种沟通与协商,它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博弈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作为城市基本空间单元,是城市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比较视角,系统梳理和分析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发展历程和模式,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城市社区治理发展背景、治理目标、治理参与主体以及组织方式来比较其中异同。与此同时,本文通过分析和评估美国、英国、日本城市社区治理绩效,即不同国家在所处特定阶段治理目标和政策实施效果之间的差别来更好地厘清不同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特征和差异。其中,第三方力量的崛起为美国社区治理带来生机;英国治理模式则具有较强政策驱动性;日本则更依赖其较高的社区居民自治能力。同时,美国、英国和日本社区治理具有一定共性。例如,政府和社区关系相对分离;公私部门互动合作较为紧密;居民参与意识及水平普遍较高;社区治理具有较强政策和资金支持。文章通过对中国社区发展阶段的反思,提出在引入和借鉴国外模式需要将"政府与社区关系"、"第三方组织参与程度"以及"居民自治能力"三个要素纳入考虑范围,同时,需要因地制宜地培育符合自身发展诉求的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119消防周"活动期间,本市每天设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消防开放日""消防演练日""社会消防组织活动日""媒体关注日"等系列活动。各区县也以"参与社区消防,建设平安家园"为主题,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因地制宜开展富有区域特色的群众性消防宣传体验活动,大力普及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和疏散逃生常识,努力形成了"人人关注消防,共创平安和谐"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全社会火灾防御能级。11月2日,浦东新区在陆家嘴金融广场举行2015年"119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推出"市民城管"理念,其核心导向是"为市民服务,请市民参与,让市民满意"。为了广泛动员市民参与,他们还开展"城管执法队员体验日""城管开放日"等活动。这是好的探索、好的开端。市民参与了、满意了,城市治理必将是一个全新的局面。但是,与其他地区、其他"共建"类活动一样,"市民城管"活动中,市民参与度不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很多人忙于生计;有些人对城管有成见;还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玩噱头。  相似文献   

17.
社区发展规划应以社区居民为本位,体现多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参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我国当今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现实状况,在上海友谊路街道社区发展规划的实践中.以安斯汀(SherryRAmstein)“市民参与的梯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适合我国城市社区的“推进式参与”的理论演绎框架,并将该理论框架转化为现实的行动计划。在行功的经验基础上,本文归纳出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社区发展规划的操作要点,涉及组织方式、参与机制、政府主导等三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6)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群众性自治组织,体现了我国从国家向社会让权的过程,它对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和农村的市民社会化有着重要作用。但立法设计上的村民委员会是地方自治的理念,而实际中的村民委员会已经成为一级政府或者基层政府的"代理人"。本文拟从国家公权力还是社会公权力的角度去分析村委会的法律性质,并结合当下制度生长环境探讨该制度的原初本质和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建设、文化传承、市民记忆、名片宣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高速发展阶段下,历史街区保护存在着重要的问题。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亚洲最早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国家,在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方面启蒙较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社区营造的案例——岐阜县古川町,详细的介绍日本古川町使用"社区营造"的保护方法对传统地区进行保护,并从"文化营造""提高市民地位""丰富保护模式""发挥NGO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街区保护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以期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作为全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参与"意指全社会层面的大规模协作,整合居民参与、社区参与、公众参与的核心思想,吸纳居民、社区、公众等全社会力量促进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即平衡多元利益需求,整合社会资源,吸引多层次主体自发的创造性的参与。强调各市民阶层、民间团体、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从而推动多元主体有效参与规划决策,带动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复兴。本文从历史街区的多元诉求、参与现状和社会矛盾出发,结合居民参与、社区参与、公众参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试图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