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却无法为其提供住房,在此背景下"城中村"应运而生。根据聚居活动的不同,"城中村"可以被划分为商住结合型、产住结合型和单一居住型三大类。本研究以"温州村"为例,通过自上而下的"城"的规划与自下而上的"村"的自生长两方面研究,加深人们对"商住混合型"城中村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陈欣  赵聃 《江西建材》2015,(7):48+50
"城中村"一直被人们当做一种城市问题,各大城市以改造城中村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这种改造确实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城中村"的城市功能一直被忽略。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也会给城市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从城市肌理,城市拥挤,城市交通,城市界面,空间个性和弹性以及新的城中村危机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城中村被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由于其发展和演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直被视为城市"顽疾"。随着"城市修补"的提出,运用其理念对城中村进行综合整治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首先对"城市修补"的提出及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是西方"城市织补"概念的某种延展和更新,提出可以将"城市修补"拆分为城市的"修"与"补"两种规划手段;其次回顾对比了石家庄市藁城原有城中村的整治模式,将"城市修补"理念运用到城中村整治当中,提出了城市与村庄两个层面的"2+2+6"整治策略;最后以藁城北街、东街两村为例,对城村关系修补和村庄自身修补的规划框架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结合实践总结了运用"城市修补"理念指导城中村整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型城市化,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的背景下。本文结合河南省三门峡市城中村的改造模式和对策进行探索和思考。根据城中村在城市规划中具体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因素下,全面分析了"城中村"改造中的主要问题,从而积极探索"城中村"的改造模式和改造对策,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为城市决策和发展提供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紧锣密鼓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北京绿化隔离带上的许多农村发展却出现了发展滞后、环境恶劣、外来人口聚集等一系列问题,催生形成"城中村",与周边环境形成鲜明的反差。北京绿化隔离带上"城中村"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如何对其开发成为规划的关键,结合朝阳区高碑店村的规划实践,对此类"城中村"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及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指那些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或城乡结合部,被城市建成区用地包围或半包围的、没有或仅有少量农用地的村落.在中国,城中村是城乡二元矛盾在空间上的缩影,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孕生的"畸形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综合体.在广州、深圳、杭州、北京、西安等经济发展、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城市,城中村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中国城市中,教以万计的"城中村"(即城市中的村庄)作为一种乡村城市化的形式出现并迅速流行起来,虽然并不显而易见并且其出现并不引人注意。本文认为,这些奇怪的、混血的尝试(它们构成了诸如北京等城市里大部分集中的低成本住宅)结合了市民们非法建造的房屋与经过统一规划并实施的基础设施,可以被看作新兴的都市主义的一种全新的模式,例如在艾未未等人参与设计的北京草场地城中村这样的特例里,将普通的房子变成"大写的建筑"。这种新出现的混血城市事实上并不是纯粹的城市,它们常常含有明显的乡村和农耕特性,因此这一过程可能更应当被定义为"城乡一体化"。这样的"城乡一体化"概念可能会成为一种造城的模式,它不仅包容城乡的对立,也为充满异质性的环境开辟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李乐宁 《城市住宅》2022,29(3):202-204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有机更新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对衰落的城市区域进行改造与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衰败的空间,促使其重新焕发发展活力与人文记忆再生,进而实现高质量城中村改造.立足城市有机更新视角,结合"十四五"发展方向,对王湖村城中村改造规划新理念、城市更新视角下王湖村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强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柳州市城市建设发展的实践,从近年来柳州市城市规划对"城中村"改造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出发,分析柳州市"城中村"形成原因,就其改造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都开展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不断探索改造方式和改造策略。但是现有的"城中村"改造措施往往只针对城市的物质空间,忽略了其中原住民的发展诉求。本文以重庆市改造后的"城中村"为例,对"城中村"原住民融入城市的困境进行研究,剖析其原因,再结合实际情况对原住民市民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建荣 《城市规划》2007,31(12):73-77
深圳城中村成为城市住房体系中供应的主力军,但产权问题导致城中村出现违法低效供应的难题。本文以城市住房体系为背景,跳出纯粹以"城中村"论"城中村"的局限,寻找城中村合法高效供应的方向和使命。同时,以经济产权和法律产权为视角,以两者相互关系为演变路径,指出释放城中村产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对城中村更新改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顾名思义,即城市中的村落,它是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何更新改造城中村,已经是近些年来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与复苏,使得城中村的更新改造也被推上了新的层面。城中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记忆,但它又是制约城市发展的"肿瘤"。因此,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文章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从蒙太奇手法和有机更新理论出发,探究城中村更新改造的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为响应国家城市更新战略,深圳大力推进"城市双修"规划及设计工作."城市修补"是"城市双修"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现代城市更新的新方向.文章以城市修补理念为背景,结合笔者作为主要负责人设计的深圳罗湖区笋岗村社区更新项目,探讨深圳城中村更新改造策略,为后续同类地区的"城市修补"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深圳推进城中村有机更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目标,更好地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园林》2018,(7)
新城或新区建设中经常会碰到"城中村"的改造问题,而要将新城或新区建设所倡导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运用到城中村改造中就更有难度。本文结合厦门翔安新城的城中村村庄内的海绵试点区的改造项目,在保留原有建筑格局及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低影响开发技术策略进行改造,让"美丽乡村"不再"千村一面"。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创造了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物质财富,然而伴随而来的人类生态环境却在逐渐的消亡,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状况。都市"城中村"不是城市中的一块疤,是城市社区的一种形态。因此研究城中村更新设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都市"城中村"的更新是城市社区的再造,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营造一种具有生态自然和人文关怀内涵的居住环境,以求塑造广州独特的城市意象。都市"城中村"更新设计的提出  相似文献   

16.
<正>奥运前的三年间,北京集中开展了大规模的城中村整治工作,并在奥运过后对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城中村依然保持了较大的整治力度。不过,北京的城中村问题并不是近年来才刚刚出现,其形成的历程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城中村问题的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成因,摸清这些原因对于认识城中村问题,从根源上整治城中村,特别是对于避免城中村问题随城市发展外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与乡村斗争的产物,存在脏乱差环境的同时,也为城市外来人口提供了栖身之所,全面拆除的方式已不符合当下城市存量式更新的大方向。文章借助空间句法技术,结合实地调研,对北京海淀水磨社区这一城中村中公共空间的更新优化进行研究。运用Depthmap软件,建立轴线拓扑模型,分析城中村公共空间的线段整合度和可理解度。提出打开临城市界面,增强社区开放性;梳理内部路网,提升空间可理解度;合理布置节点空间,激发社区活力三个策略,优化城中村公共空间网络。  相似文献   

18.
结合镇江市特有状态,对山水城市理念以及城中村进行了相关阐释,论述了镇江市城中村的发展进程,从数量、分布、类型等方面,介绍了镇江市城中村的现状与特征,并结合山水城市理念提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鸿源  徐燕 《山西建筑》2007,33(33):27-28
结合"城中村"的概念,分析了"城中村"形成的原因,探讨了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作用,详细地阐述了"城中村"改造与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结合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地理现象和城乡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是城市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主体对土地收益和城市功能的博弈过程,城中村的改造也只有在保证三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以"襄阳市王寨社区城中村改造方案"为基础,探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方案中如何体现政府管理、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的共赢,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为襄阳市其他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的坐标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