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光学纯度右旋乳酸(D-LA)为单体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右旋聚乳酸(PDLA),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工业级聚乳酸(PLA)/PDLA共混物。采用热变形温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别研究了PDLA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对PLA/PDLA共混物维卡软化温度(VST)、晶体类型和结晶及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DLA的加入,PLA的VST从64.6℃上升到最高152.3℃,且PDLA相对分子质量越小,PLA/PDLA共混物VST越高;XRD和DSC的结果均表明工业PLA与PDLA在熔融共混可形成立构复合晶体(SC),且极速冷却的共混物中不含PLA同质晶体(HC),说明PLA/PDLA共混物VST上升主要是由于SC晶体含量上升所导致;DSC研究发现,加入10%PDLA时,PLA/PDLA共混物的结晶温度(Tc)从95.9℃提高到133.4℃,表明了SC晶体是PLA的有效成核剂。  相似文献   

2.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壳的聚丙烯酸酯冲击改性剂(Poly(BA)/poly(MMA-co-GMA),PBMG),以此改性聚乳酸,并对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质量分数10%的PBMG的加入能改善聚乳酸共混物的力学性...  相似文献   

3.
以右旋聚乳酸-聚乙二醇-右旋聚乳酸(PDLA-PEG-PDLA)三嵌段共聚物作为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及熔融纺丝-后牵伸两步法分别制备了左旋聚乳酸(PLLA)/PDLA-PEG-PDLA共混物及其共混纤维。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毛细管流变仪、扫描电镜、广角X射线衍射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共混物及其共混纤维的结晶行为、热性能、取向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熔融温度对PLLA及其共混物的结晶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当熔融温度为230℃时,共混物中PDLA-PEG-PDLA含量为10%时,α晶的结晶温度最高,为127℃;另外,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纺丝性能,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均高于纯PLLA纤维,当嵌段共聚物质量分数为2%时,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及取向度最大,分别为27%和-0.39;嵌段共聚物的加入,对PLLA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聚乳酸(PA6/PLA)共混物,探索性研究了聚乳酸(PLA)部分替代尼龙6(PA6)的可行性。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SEM)形态观察和热稳定性分析,研究了共混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PLA的含量不超过30%时,PA6/PL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在纯PA6拉伸强度的96%以上,拉伸模量是纯PA6的1.16~1.6倍;维卡软化点在173℃以上,热稳定性良好;形态观察发现共混物中PA6和PLA两相界面结合紧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当PLA的含量超过40%时,PA6/PL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酯橡胶(ACM)和聚乳酸(PLA)为基体制备共混体系,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共混物在结晶和非晶状态下力学性能的差异,以及不同的PLA/ACM配比、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淬火和退火条件下,ACM的加入都会使PLA/ACM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上升,但退火条件下,共混物的结晶减弱了ACM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ACM含量低时促进共混物中PLA的结晶。纯PLA在退火温度为110℃、退火时间为15 min时,形成稳定的α晶型,ACM的加入,使PLA产生α'晶型。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和退火温度的升高,共混物的结晶度提高,且升高退火温度对结晶度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分别通过扫描电镜(SEM)、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等研究相容剂种类、含量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PLA)配比对PET/PLA共混物的断面形貌、结晶形态及热性能等的影响。SEM和DSC结果表明,相容剂乳酸/丁二醇共聚物(PLLA-g-BDO)及用量对PET/PLA共混物的界面相容影响较大。与未加相容剂比,相容剂使界面从清晰过渡到模糊,界面处未见明显团聚颗粒;相容剂用量为8%时,DSC曲线上仅出现1个熔融峰。DSC和XRD表明,相容剂的引入降低了共混物的结晶度,冷结晶和热结晶过程中分别结晶,结晶的温度范围较宽,热结晶的结晶度大于冷结晶。冷结晶时,柔性链的PLA先结晶,PET后结晶;热结晶时,结晶温度较大组分PET先结晶,PLA后结晶。TG分析表明PET/PLA配比是材料热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柠檬酸基聚酯(PLA/PEGCA)共混物(质量比85/15),通过对共混物在缓冲溶液中的失重率、吸水率、PLA相对分子质量、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测定,研究了其降解行为,并同纯PLA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PEGCA的亲水性强,缓冲溶液容易渗透到材料内部,所以PLA/PEGCA共混物相对于纯PLA有更好的降解能力。12周时,PLA/PEGCA共混物的失重率与吸水率分别为0.8%和13.0%,明显大于纯PLA。共混物中PLA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程度大于纯PLA。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共混物表面出现明显裂纹,力学性能降低,12周后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7.8 MPa和11.3 MPa,而纯PLA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热塑性聚氨酯-聚乳酸(TPU-PLA)共混物,采用SEM、DSC、TG、微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和熔融流动速率仪对共混物的表面形态结构、热学、高温加工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PU-PLA共混物表面光滑且呈现出脆性断裂形貌特征,共混体系两种高聚物呈"海岛"分布;TPU-PLA共混体系中PLA与单独PLA相比,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69.60℃(Original PLA)变为57.58℃(PLA70)、53.29℃(PLA50)和55.64℃(PLA30),TPU均匀分散于PLA基体中且相界面分明,这都说明TPU-PLA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TPU-PLA共混物的热失重起始分解温度范围为180~200℃,最快分解温度范围为310~350℃,热稳定性良好;TPU含量占共混物10%~30%时,共混物高温的临界变形温度相对单一体系有所提高;随TPU含量的继续增加,共混物熔融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PLA与TPU质量比为4∶6的TPU-PLA共混物熔融指数达到最大,为1 406g·(10min)-1。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透明共混材料.DSC测试结果表明,共混材料只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PLLA/PMMA共混材料在宏观上不发生相分离.力学性能研究发现,PLLA/PMMA共混材料的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优于纯PLLA及纯PM-MA.Avrami指数表明,PM...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螺杆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共混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质量比的PET/PEN共混物的熔融与结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ET/PEN共混物为部分相容的两相结构。在PET和PEN等质量共混时,可能形成部分相容且彼此交叠的两个连续相。冷却过程中两共混组分既各自形成结晶,又存在一定的共结晶。PET和PEN分子及其链段间互相缠绕和相互作用干扰大分子的结晶过程,导致冷却(降温)过程中结晶不完善和结晶度降低。PET/PEN共混物与PET和PEN一样,具有明显的冷结晶倾向。  相似文献   

12.
改性淀粉/聚乳酸共混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接枝共聚-共混法,制备了乳酸接枝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实验表明,淀粉和乳酸进行接枝反应的最佳温度为90℃,最佳反应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最高为31.62%.共混物的形貌分析和性能研究表明,相对于未经改性的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改性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偏光显微镜(P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ET/PTT)共混物的相形态、熔融结晶、冷结晶和结晶形态。结果表明,在熔融混合挤出水冷的条件下,不同组成的混合物在无定型态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但在冷结晶和热结晶过程中发生相分离并分别结晶。热结晶时,具有高过冷度的PET先结晶,然后PTT组分开始结晶,而且先形成的PET微晶可以成为PTT的结晶成核剂;而PTT发挥稀释剂的作用促进PET在高温结晶。冷结晶时,分子链柔顺性好的PTT先结晶,然后PET结晶。共混物的结晶尺寸较小。  相似文献   

14.
PEN/PBT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示扫描量热量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N/PBT共混物属于热力学相容体系。加入少量PBT会使PEN的冷结晶行为扩大。热稳定性相对较差的PBT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使PEN/PBT共混物的热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丁二醇-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酯(PBAT)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增韧聚乳酸(PLA)的二元共混体系以及添加LAK粒子(硫酸盐)的三元共混体系拉伸性能、微观结构以及结晶行为,并利用Avrami方程对结晶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PBAT与PBS的添加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PLA的断裂伸长率,在拉伸强度下降较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其韧性;LAK粒子能进一步提高PLA-10%PBS二元体系的断裂伸长率;拉伸破坏试样断面的SEM照片表明,两种聚合物界面处以及PLA和粒子之间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空洞化是共混体系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PBAT与PBS的添加均促进了PLA的结晶,PBS还引起了PLA晶型的转变;LAK粒子能够起到成核剂的作用,进一步缩短了两种增韧剂体系的半结晶时间;添加LAK粒子的增韧体系的Avrami方程拟合曲线平行,其成核方式及生长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16.
成核剂对聚左旋乳酸和聚右旋乳酸共混物结晶性能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聚左旋乳酸/聚右旋乳酸(PLLA/PDLA)共混物中添加成核剂苯基磷酸锌(TMC-210)来调控其结晶行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ray衍射仪系统表征不同结晶条件下成核剂对PLLA/PDLA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TMC-210对PLLA/PDLA共混物中的立构晶(SC晶)有促进成核作用,最佳含量为0.8%(wt,质量分数,下同);PLLA/PDLA在高于150℃条件下等温10min,无晶体形成,0.8%TMC-210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LLA/PDLA共混物在高温下SC晶的结晶速度,在170℃等温时SC晶的半结晶时间为0.84min;在升降温的结晶过程中,PLLA/PDLA/TMC样品最终SC晶的含量高于PLLA/PDL样品,表明成核剂TMC在促进PLLA/PD-LA共混物中SC晶的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将消旋聚乳酸(D,L-PLA)和聚己内酯(PCL)按一定比例共混,在精制的二氯甲烷中溶解,通过流延法成膜。以结晶性高的聚己内酯为成核剂,诱导无定形消旋聚乳酸结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偏光显微镜研究其结晶度和结晶行为的变化,并探讨共混流延膜的结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共混膜中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越大,薄膜表面的结晶度越低。成膜过程中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是互不相容的。聚己内酯可以诱导消旋聚乳酸形成α晶型,且结晶度与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其中加入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为1%时,共混膜的结晶度最高,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越大,共混膜的结晶度越低,但均大于纯消旋聚乳酸薄膜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得到了一系列PPDO/PDLLA生物可降解复合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配带热台的偏光显微镜(POM)和X射线衍射法(XRD)研究了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与外消旋聚乳酸(PDLLA)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PPDO/PDLLA复合物的DSC曲线具有两个明显不同的Tg,分别与其均聚物的Tg相对应,说明二者是不相容的,同时PDLLA的加入并未明显影响PPDO的晶体结构,同时PDLLA的存在提高了PPDO的结晶度,并显著加速了PPDO的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PLA/EVA及PLA/EVA/PE-PA-GMA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EVA14-2对PLA有一定的增韧作用,PE-PA-GMA使PLA/EVA/PE-PA-GMA体系的韧性有较明显提高,对80/20的PLA/EVA体系来说,加入5份PE-PA-GMA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分别通过扫描电镜(SEM)、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等研究相容剂种类、含量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PLA)配比对PET/PLA共混物的断面形貌、结晶形态及热性能等的影响。SEM和DSC结果表明,相容剂乳酸/丁二醇共聚物(PLLA-g-BDO)及用量对PET/PLA共混物的界面相容影响较大。与未加相容剂比,相容剂使界面从清晰过渡到模糊,界面处未见明显团聚颗粒;相容剂用量为8%时,DSC曲线上仅出现1个熔融峰。DSC和XRD表明,相容剂的引入降低了共混物的结晶度,冷结晶和热结晶过程中分别结晶,结晶的温度范围较宽,热结晶的结晶度大于冷结晶。冷结晶时,柔性链的PLA先结晶,PET后结晶;热结晶时,结晶温度较大组分PET先结晶,PLA后结晶。TG分析表明PET/PLA配比是材料热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