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化学试剂》2021,43(3):339-344
在探讨不同体系多环芳烃测试方法的基础上,为着重优化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物质的超声—GC-MS检测分析方法,设置A、B、C、D、E 5组不同萃取剂与超声时间的前处理方法(A=V(二氯甲烷)∶V(丙酮)=1∶1(45 min),B=V(二氯甲烷)∶V(甲醇)=2∶1(45 min),C=正己烷(60 min),D=正己烷(30 min),E=V(丙酮)∶V(正己烷)=1∶1(60 min)),处理后的样品利用GC-MS进行测试,结果表明,E组的平均回收率为67.27%~128.59%,相对偏差为0.40%~8.87%,方法最优。同时采用E组方法对2017年10月25日—11月30日(采暖期)和2018年3月19日—4月30日(非采暖期)总悬浮颗粒物(TSP)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得到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含量分别为1.463 0×10~(-3)μg/mL和1.095 1×10~(-3)μg/mL,均未超过标准(GB 3095—2012)限值,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中16种多环芳烃中BaP对总等效质量浓度(TEQ)的贡献值最大分别为5.61×10~(-5)μg/mL(占45.90%)、2.75×10~(-5)μg/mL(占34.55%),其次是BbF贡献值分别为2.61×10~(-5)μg/mL(占21.36%)、1.94×10~(-5)μg/mL(占24.40%),表明BaP和BbF是评价长春市TSP中多环芳烃健康风险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3.
大气单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二次离子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对大气单颗粒物(20um以下)中的有机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气颗粒物中含有多环芳烃系列(PAHs),包括致癌类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4.
用GC/MS法测定了北京市北部的城乡结合部和远郊区的大气颗粒物中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采样时间从2003年1月到11月,分季节采样。采样器采集的大气颗粒物粒径分为5段,粒径范围从小于等于1.1μm到100μm。对颗粒物中的总优控PAHs和检测出的单一优控PAHs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粒径分布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总优控PAHs和单一优控PAHs化合物均趋向于吸附在小粒径颗粒物中,占总量47%~65%的总优控PAHs分布在粒径小于1.1μm的颗粒物中,只有不到10%的总优控PAHs分布在粒径大于7.0μm的粗颗粒物上。  相似文献   

5.
多环芳烃是指一类含有超过两个苯基的化合物,包含蒽和菲等150多种不同性质的化合物。其英文全称为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简称PAHs。综述了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多环芳烃的提取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撞击式分级采样器同步采集了北京市城乡结合部、郊区的2003年4个季节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其中的多环芳烃,并对两个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片烃含量、分布及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苔藓植物监测大气多环芳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春晖  卢龙 《广东化工》2010,37(3):181-183
苔藓植物是典型的天然被动采样材料,对大气污染物特别敏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大气各种污染物生物监测领域。文章主要综述了苔藓植物生物监测大气PAHs污染物的应用进展,介绍了苔藓植物的生理特点,富集大气PAHs的机理和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因素,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长江口的柱芯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从中萃取多环芳烃(PAHs),浓缩并测定其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同时对沉积物的粒度和TOC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粒度、TOC与PAHs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颗粒物的粒度效应。实验表明沉积物中颗粒粒度对于PAHs的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PAHs的分布还与沉积物中TOC含量有关。另外,PAHs的输入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PAHs在柱芯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是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UPLC-FLD)检测玩具涂料中的多环芳烃,通过条件优化,实现了各组分的完全分离和高灵敏度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荧光检测器的检出限为0.015~0.8μg/mL,方法精密度为0.6%~1.4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8.5%~100.5%。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相比,该方法有更快的检测速度和更高的灵敏度,适合于玩具涂料生产过程和原材料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梁斌  白浩隆  冯强  宋华  蓝天  刘新华 《化工学报》2019,70(8):2888-2897
民用煤的不完全燃烧是大气中颗粒物及其多环芳烃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评价不同“煤炉匹配”方式对16种优先控制的高毒性多环芳烃(PAHs)排放的影响,研究了烟煤块煤、烟煤型煤、无烟煤型煤和兰炭4种不同燃料在代表性的3种民用炉具(正烧炉、反烧炉和解耦燃烧炉)中的颗粒物(PM)及其PAHs的排放特性。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计算了毒性当量,并与有关文献报道数据进行了对比。在解耦燃烧炉中,烟煤型煤PM和PAHs的排放因子(EFPM 和EFPAHs)(0.50 g/kg、403.2 μg/kg)分别是烟煤块煤(3.65 g/kg、989.6 μg/kg)、兰炭(1.08 g/kg、622.3 μg/kg)、无烟煤型煤(2.10 g/kg、148.3 μg/kg)的13.7%、46.3%、23.8%和42.3%、67.3%、282.3%,除了EFPAHs高于无烟煤型煤之外,EFPM 和EFPAHs均明显低于其他煤种;以烟煤块煤为原料,在解耦炉中燃烧的EFPM 和EFPAHs(3.65 g/kg、989.6 μg/kg)分别是正烧炉(46.58 g/kg,16182.3 μg/kg)和反烧炉(6.00 g/kg,11749.4 μg/kg)的7.8%、60.8%和6.1%、8.4%,说明炉具燃烧形式对EFPM和EFPAHs的影响大于燃料种类;三种“煤炉匹配“方式(解耦炉+烟煤型煤、正烧炉+兰炭、正烧炉+无烟煤型煤)的EFPM和EFPAHs(0.50 g/kg、1.62 g/kg、1.32 g/kg和403.2 μg/kg、1196.5 μg/kg、66.5 μg/kg)均低于传统正烧炉+烟煤块煤(46.58 g/kg,16182.3 μg/kg)以及近年来大部分文献报道的数据(0.68~24.3 g/kg,680~137700 μg/kg)。结果表明,炉具燃烧形式和煤质特性均是影响EFPM和EFPAHs的主要因素,但高效的燃烧方式能够大幅降低煤质特性对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影响,通过对炉具的不断改进以及采用合适的“煤炉匹配”技术,能够对我国储量巨大的烟煤资源合理、有效和清洁地利用。  相似文献   

11.
民用煤的不完全燃烧是大气中颗粒物及其多环芳烃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评价不同"煤炉匹配"方式对16种优先控制的高毒性多环芳烃(PAHs)排放的影响,研究了烟煤块煤、烟煤型煤、无烟煤型煤和兰炭4种不同燃料在代表性的3种民用炉具(正烧炉、反烧炉和解耦燃烧炉)中的颗粒物(PM)及其PAHs的排放特性。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计算了毒性当量,并与有关文献报道数据进行了对比。在解耦燃烧炉中,烟煤型煤PM和PAHs的排放因子(EF_(PM)和EF_(PAHs))(0.50 g/kg、403.2μg/kg)分别是烟煤块煤(3.65 g/kg、989.6μg/kg)、兰炭(1.08 g/kg、622.3μg/kg)、无烟煤型煤(2.10 g/kg、148.3μg/kg)的13.7%、46.3%、23.8%和42.3%、67.3%、282.3%,除了EF_(PAHs)高于无烟煤型煤之外,EF_(PM)和EF_(PAHs)均明显低于其他煤种;以烟煤块煤为原料,在解耦炉中燃烧的EF_(PM)和EF_(PAHs)(3.65 g/kg、989.6μg/kg)分别是正烧炉(46.58 g/kg,16182.3μg/kg)和反烧炉(6.00 g/kg,11749.4μg/kg)的7.8%、60.8%和6.1%、8.4%,说明炉具燃烧形式对EF_(PM)和EF_(PAHs)的影响大于燃料种类;三种"煤炉匹配"方式(解耦炉+烟煤型煤、正烧炉+兰炭、正烧炉+无烟煤型煤)的EF_(PM)和EF_(PAHs)(0.50 g/kg、1.62 g/kg、1.32 g/kg和403.2μg/kg、1196.5μg/kg、66.5μg/kg)均低于传统正烧炉+烟煤块煤(46.58 g/kg,16182.3μg/kg)以及近年来大部分文献报道的数据(0.68~24.3 g/kg,680~137700μg/kg)。结果表明,炉具燃烧形式和煤质特性均是影响EF_(PM)和EF_(PAHs)的主要因素,但高效的燃烧方式能够大幅降低煤质特性对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影响,通过对炉具的不断改进以及采用合适的"煤炉匹配"技术,能够对我国储量巨大的烟煤资源合理、有效和清洁地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的F~-、Cl~-、SO_4~(2-)、NO_3~-,对过氯乙烯采样滤膜用去离子水作为提取液进行超声波提取。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F~- 98.7%,Cl~- 103%,SO_4~(2-) 97.8%,NO_3~- 101%。相对标准偏差为F~- 0.29%,Cl~- 0.32%,SO_4~(2-) 0.25%,NO_3~- 0.30%。  相似文献   

13.
如所周知,多环芳烃(PAH)是致癌性物质,但PAH的结构与致癌性之间有密切关系。例如,苯并(a)芘有强致癌性,但其异构体苯并(e)芘无致癌性;苯并(b)萤蒽是致癌物质,而其异构体苯并(K)萤蒽未发现致癌性,等等。因  相似文献   

14.
多环芳烃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多环芳烃的标准检测方法及其他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多环芳烃检测标准方法包括化学滴定法、超临界流动色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其他检测技术包括薄层色谱法、电化学法、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磷光)、热透镜光度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法、免疫学检测法、纳米孔技术、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色谱法、分子印迹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5.
多环芳烃衍生物是一类已被证实比多环芳烃具有更强"三致作用"(致癌、致畸和致基因突变)的环境污染物,它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特别是大气颗粒物中。本文就其来源、分布、采样方式、样品前处理、分离分析方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衍生物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大气中PAHs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时空分布不同。不同的地区间浓度不同,重工业城市大气中PAHs浓度明显高于轻工业城市,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地区间PAHs污染浓度差异缩小;不同环数PAHs在气固两相以及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分布不同,低环数PAHs主要分布在气相中和大粒径的颗粒物中,高环数PAHs主要分布于固相中和小粒径的颗粒物中;不同季节大气中PAHs的浓度不同,北方地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南方地区冬季气态PAHs浓度夏季高于冬季,颗粒物中PAHs浓度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室内PAHs浓度高于室外,不同场所空气中PAHs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朱泽琛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1):135-135,126
将正己烷-二氯甲烷(2+1)混合溶剂加入于塑料样品中,在水浴中于室温下超声萃取30min,所得溶液在控温30℃的水浴中用旋转蒸发浓缩至2mL,并将此溶液通过硅胶柱净化分离。先用正己烷淋洗硅胶柱以洗去非极性的正构烷烃,然后以正己烷-二氯甲烷(3+2)混合溶剂淋洗,所得洗脱液先经旋转蒸发浓缩至2mL,再用氮气吹拂浓缩至恰为1.0mL,此溶液供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之用,对相应的分析条件也作了详述。由于采用了先旋转蒸发后氮气吹拂的浓缩方法,不仅使蒸发时间缩短,而且减少了低沸点多环芳烃(PA H)的挥发损失。按所提出的方法测定了塑料中16种PA H,方法的检出限(3S/N)小于0.01mg?kg-1。选用一种含PA H甚少的塑料样品作为基体,加入3个浓度水平含16种PA H的混合标准溶液按方法操作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7.2%~10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1.3%~5.8%之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1年1月至12月期间乌鲁木齐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PM2.5-10)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颗粒物比表面积的分析,并查询采样期间的气象因素(风速、湿度和温度)。分别将多环芳烃浓度和气象因素、颗粒物表面积做相关性分析。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中除蒽之外,PM2.5质量浓度、各多环芳烃的浓度随其PM2.5比表面积均为正相关;PM2.5-10中,PM2.5质量浓度、各多环芳烃的浓度随其PM2.5-10比表面积也均为正相关。PM2.5和PM2.5-10质量浓度和气象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采暖和非采暖期间,PM2.5和PM2.5-10中的总多环芳烃和温度之间为负相关性;采暖期间,可吸入颗粒物中所含的总PAHS浓度和风速也呈负显著相关,在非采暖期间PM2.5-10的质量浓度和风速呈正相关,而多环芳烃与风速之间都没有显著相关性。采暖期间,颗粒物的浓度及对应的∑PAHS浓度和大气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而在非采暖期间总多环芳烃浓度和湿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
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紫外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相敏  乐致威 《上海化工》1999,24(21):28-30
以大容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采集了大气气溶胶样品,以石英滤膜为载体,研究了气溶胶中的多环芳烃(PAHs)在紫外光照条件下的光降解规律,气溶胶中的多环芳烃在紫外光照下发生迅速的降解,其光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光降解速率常数与它们的极谱氧化半波电位及化合物结构有关而与降解温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