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央行上海分行的一份房贷新增过快的报告,使人们再度聚焦上海房地产市场。央行上海分行甚至对各金融机构发出预警: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银行信贷转移的可能性。事实上,去年以来,政府一直在运用多种手段为经济降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部分行业或区域的过热还没有完全消除。2004年上海楼市在宏观调控中逆势而上。上海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上海市中心内环线以内房价涨幅达27.5%。与股市同为泡沫经济的两大载体,房地产市场能否平稳发展对经济影响更大。有学者建议可以对重点行业适度提高贷款利率,也有学者建议应该对房地产行业转让所得利润征收级差利得税,以降低房地产的泡沫风险,使其有一个更长期稳健的发展。当然,同样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所谓的“泡沫”并不明显。而最新消息是,央行宣布即日起上调住房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2.
晓宇 《城市开发》2005,(7):10-11
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过热加剧市场风险 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较快,出现地区性的房地产过热。房地产过热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不同地段、不同房型的商品房的泡沫程度不同,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报告显示,2004年上海内环线以内区域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高达27.5%,远高于上海市15.8%的涨幅;另有调查显示,上海市的二手房和高档商品房的泡沫程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近来,有关“房地产泡沫”的争论烽烟又起。专家指出,从住房的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住房的空置率下降推导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这种分析方法忽视了房地产的投资品属性,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论。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应当依据两条标准:一是投资性购房的比例,二是房价收入比。泡沫是否真的存在?希望学者在交锋中寻到真理,读者在旁观中学会冷静。  相似文献   

4.
《云南建材》2010,(1):73-73
1位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目前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将恢复正常增长,其中房地产市场将最早走出低迷。还表示.中国过去未形成大的泡沫,因此不存在大的危机和硬着陆的可能。而中国前几年就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抑制过热趋势,2007年9月开始的一揽子房地产调控政策,就有效压制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现象篇 房地产泡沫作为一种世界性问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从1990年日本、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到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泡沫的传染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均有例证。近两年.新一轮的全球房地产泡沫倾向又开始显现。考察历史上几次著名的房地产泡沫,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中州建设》2010,(6):37-37
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主要的特点,一是从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层面讲,存在着地方政府的垄断性:二是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层面讲,存在着货币泡沫的承载性。垄断谋求暴利,泡沫推高价格,如果这个基础不变,房价要想下跌恐怕是很难的。那么,这个基础在今年有没有改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李梁 《中州建设》2005,(11):32-34
易宪容,中国房地产新闻中出现最多的学者名字之一。2004年下半年.他以一篇《警惕房地产业要挟中国经济》的文章,对中国房地产泡沫发出尖锐质问.引爆了房地产泡沫的激烈争论,一年来.他频繁发言.尖锐言论在房地产市场不断掀起浪花。今年6月.他被警告“不要胡说八道”后,更多的争论汹涌而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没有多少泡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没有多少泡沫 2004年房价上升较快,社会上出现了关于房地产泡沫的议论,有人说"全球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上,而这一泡沫是由中国和美国创造的",还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不会超过一半".中国楼市果真是这样的情形吗?笔者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9.
日前,央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撰写的《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指出,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考虑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  相似文献   

10.
日前,央行公布了《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在报告中。央行明确指出,房地产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条长,能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加速实现城镇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尽管当前房地产业金融存在风险,央行此次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房地产业能够降低金融业风险的积极作用。央行认为,从中国经济的整个发展来看,金融业要继续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自今年国家公布一系列针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措施以来。在市场上的确存在着一股“政府要打压房地产”的论调。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01年,上海就开始引导全装修房开发,目前已有比较长远的规划.它将成为今后主流住宅产品。上海水清木华房地产公司做装修房的想法,并没有受政府的指标限制,而是自主决策的。其中一个想法是.做市场上没有的东西.提升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2.
《广东建设信息》2004,(11):59-60
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众说纷纭,“泡沫论”激荡楼市。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械直指中国房地产泡沫现象,甚至预言泡沫即将破裂。另一方的观点也十分坚决。国内一些房产界大腕公开反驳;整个中国的住房空置率是下降的,房价普遍上涨并不意味着“泡沫”,而是表明需求的客观存在。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10月中旬也发布研究报告反击“泡沫论”,指出目前房地产金融风险尚在可控范围。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经历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紧缩投资开发、控制金融信贷,以平抑房价涨幅,缓解楼市过热。目前,这场关于“泡沫论”的论战,无疑为房地产业又拉响了预警警报。论战的结果也许并非重要,在此起彼伏的预警声中,人们将用更为理性和冷静的目光,审度楼市发展现状,为后市调控和发展开出新的良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认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特编辑本专题,探讨一些业界的热点话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议再一次成为业界谈论的焦点,中国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产品、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前景格外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国内房地产市场对出口周期的反应存在着个滞后过程。无论这个过程有多长.出口下降都将引起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全面破灭。”日前.有媒体报道,谢国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出惊人,说出了上述话语。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9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表现出令人震惊的韧性,“房地产泡沫论”又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本文阐述了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在价值的房地产泡沫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房价居高不下的现象,从而引发对泡沫的争论.在分析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和演化机理的基础上,指出在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人们基于正反馈的投机行为和非理性预期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投机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房地产内在价值的泡沫度测定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1997~2005年的房地产业数据分别对全国范围、北京、上海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出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度,结果表明与现实状况非常吻合.通过对房地产泡沫度测定的研究,可以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泡沫度定量化的方法,指出房地产泡沫具有可控性,政府可以针对不同的泡沫度采取不同的政策对房地产泡沫预警,保障房地产业处于健康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房地产泡沫影响因素建立泡沫预警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功效分析法,以哈尔滨为例,计算哈尔滨房地产泡沫预警综合系数,最终衡量目前哈尔滨市场处于较为健康状态,近10年中的7年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综合预警系数落在安全范围内,正常运行的概率为70%,但从单向指标看仍存在一定的泡沫,需要防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住房租赁对房地产行业泡沫的影响,文章引用股票有限理论模型对房地产市场泡沫情况进行类比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为实例研究对象,依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信息网上该市的统计数据,对房地产自有价值、租赁价值、房地产泡沫程度进行研究。结论表明2014-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存在较小程度的泡沫,2016-2019年该市存在较大程度的非理性泡沫,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快速增长,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目前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特别是近阶段,有些专家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局部泡沫,有可能造成房地产业的不稳定,并危及整体国民经济的良好走势。政府有关部门也看到了房地产业过度发展所形成的潜在性危害,因此加强了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建设信息》2011,(23):22-23
住房市场存在的问题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不断降温的状况,反映出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中国住房市场由于政府职责与市场作用不明晰。导致房地产存在泡沫。中国房地产明显存在投资过热现象,这可以从三个指标测度结果验证:房地产投资增长率/GDP增长率;房价收入比;房地产开发贷款额/金融机构贷款总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