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昭丁 《鱼雷技术》2005,13(3):53-53
据俄《红星报)2002年7月15日报道,服役的“风雪”鱼雷能在水下以360km/h的速度航行。该雷拥有独特的外形,可在水下形成超空泡,使鱼雷航行时遇到的水阻力降低10多倍。据悉,现今的该型鱼雷经过俄鱼雷工程师们的潜心研究,又推出了其最新改进型,即能以400km/h的高速度在水下航行。据军事专家称,到2050年,世界上将没有任何一种反鱼雷系统能捕捉到这种超高速航行的鱼雷。另外,这种最新改进型“风雪”鱼雷还将于近期装备一种可使鱼雷沿航迹进行复杂机动的特殊装置,  相似文献   

2.
无人水下航行器发射鱼雷初始弹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鱼雷从无人水下航行器发射后的航行安全性,建立了鱼雷发射后的初始弹道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了鱼雷发射参数对初始弹道的影响,确定无人水下航行器发射某型鱼雷的合理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初始弹道中鱼雷的航行姿态以确保结论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合理设置发射参数的前提下,鱼雷从无人航行器发射后初始弹道符合战场环境的要求,无人水下航行器发射鱼雷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外挂鱼雷武器后无人水下航行器的稳定性,首先确定了鱼雷的外挂位置,建立了无人水下航行器外挂鱼雷的运动模型,并将模型简化为纵向运动和横向-横滚运动.在详细分析了鱼雷对无人水下航行器作用力的基础上,建立了扰动方程并进行了拉氏变化,根据稳定性判据获得了无人水下航行器外挂鱼雷稳定性判断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周殿宝  张奎  易红 《鱼雷技术》2007,15(1):38-41
为了提高反鱼雷鱼雷拦截成功率,实现其对水下高速航行体的航向角和距离估计尤显重要。该文立足于此,探讨一种对水下高速航行体的航向角和距离的估计方法。该方法可同时使用主被动声纳,对来袭水下航行体进行探测。主被动检测时采用初始轴向对准,检测装置直航,应用双周期检测法,可在极短时间内对水下航行体的航向角、距离和速度进行精确估计。文中给出了估计过程的运算公式,指出检测装置对目标方位的检测精度要求均方差不大于0.1°。对不同速度、距离时水下航行体的航向角和距离估计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航行体航向角小于35°,距离大于700m时,可得到理想的估计值。该方法对探索反鱼雷鱼雷检测装置的设计和对水下航行体参量的检测,探讨其拦截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军事万花筒     
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购买“风雪”高速反潜鱼雷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购买的“风雪”VA-111高速反潜鱼雷可攻击航母一类的大型舰船,其突出特点是航速高达200节,这是普通鱼雷航速的5~6倍。据悉,该鱼雷长8.2米、直径533毫米,有效作战距离为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 ,无人机正成为军队越来越感兴趣的作战兵器。随着无人机在空中作用的日益体现 ,世界各国海军也逐渐认识到无人水下航行器在未来海战中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并开始研制 2 1世纪新一代无人水下航行器。无人水下航行器被称作海军的“力量倍增器” ,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军事用途。无人水下航行器可以作为潜艇自卫和进攻的手段 ,例如由潜艇鱼雷管发射的无人水下航行器可进行水下监视、探测敌水雷场、跟踪并消灭敌潜艇 ;无人水下航行器还可作为潜艇远距离航行时的通信中继站 ,提高潜艇的生存能力 ,还可以作为诱饵将敌潜艇诱至埋伏区 ,然后协…  相似文献   

7.
无人水下航行器能改变未来水下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美英两国的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发展计划及其进展;为扩大水下航行器用途,突破鱼雷发射管的制约,美国在开发可保形配置在潜艇艇体外的水下航行器。  相似文献   

8.
前言2 1世纪的头 2 0年 ,世界海战可能会从公海转向沿海 ,为此 ,美国海军开始把目光转向潜艇在沿海的应用 ,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地位也因而日见显要。无人水下航行器亦称自主水下航行器 ,其大小与鱼雷相仿 ,可从潜艇鱼雷管发射 ,从而使潜艇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增大数公里。无人水下航行器上的离舰传感器可探雷 ,有些无人水下航行器还具有扫雷功能。一个无人水下航行器就是一个传感器节点 ,可提供声学参数、地震数据以及其它有用信息。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的司令透露 ,他们正在研制的几种水下航行器可以用来观测环境或气候 ,并进行预报。目前 ,美…  相似文献   

9.
法国宇航公司研制的“飞鱼”导弹系列的潜艇发射型SM39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该型号包括两部分,即水下运载器VSM以及装有折叠翼和舵面的SM_39导弹本身。水下运载器的发射方法与鱼雷的发射方法相同,首先被推出鱼雷发射管(在发射装置接收到各种数据,即所有必要的关于发射舰与目标的各自诸元后)。水下运载器的助推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舰船等航行器的辐射噪声机理基础上,讨论了水下航行器辐射噪声的一般特性;并对水下航行器的噪声线谱、连续谱噪声以及噪声调制进行了数学建模;最后结合靶场某型模拟器装备的研制,对鱼雷辐射噪声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靶场装备。  相似文献   

11.
鱼雷实航试验中的安全回收与其航行终了的漂浮姿态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败.分析了影响鱼雷航行终了漂浮过程和漂浮姿态的主要因素,给出了一种直观、简洁、实用的漂浮姿态工程计算方法,并通过了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结果可信,能够方便有效地应用在鱼雷工程设计和实航试验中,并可为鱼雷总体结构布局、衡重参数匹配、试验回收方案设计等提供参考.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水下航行体的漂浮姿态计算.  相似文献   

12.
周杰  王树宗 《兵工学报》2009,30(9):1192-1197
为建立外挂鱼雷武器的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的空间运动矢量模型,本文首先根据稳性计算和流体动力仿真计算,确定外挂鱼雷的最佳位置。接着基于经典的动量和动量矩定理,推导外挂鱼雷武器的UUV运动矢量模型,同时重点分析了作用在无人航行器上的流体动力和力矩,以及鱼雷对无人航行器的反作用力和力矩。并在建立的外挂鱼雷武器的UUV六自由度空间运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潜射航行器的水下弹道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下无控航行的研究是有控弹道设计的基础.为研究航行器从水下发射到出水前的弹道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鱼雷航行力学导出了水下潜航的弹道方程,分析了舵面固定的水下无控航行器的作用力.弹道曲线的预测为航行器试验模型质心位置选取提供了依据,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水压测试系统:新型高压消声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东  谢蓉 《鱼雷技术》1998,6(2):39-43
一个新型高压消声罐,即“水压测试系统”已由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所的第五研究中心设计并建成。该系统能模拟深海和浅海环境的压力。其目的在于检测诸如鱼雷、无入水下载体及其他水下武器的声学、壳体振动和强度等特征。罐体大得足以测试整条重型鱼雷。利用该系统可在海试评估前就能得到高度精确可信的数据,其消声尖劈在高压检验测试中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5.
正超空泡反鱼雷鱼雷前篇讲了,在反鱼雷作战中,用鱼雷拦截鱼雷的难度极高,这使德国研发的反鱼雷鱼雷系统盯上了一种特殊的技术——超空泡技术。超空泡鱼雷技术可以在鱼雷表面和海水之间产生一个气体空腔,鱼雷在气体空腔中前进,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鱼雷的水下航行阻力,使鱼雷能够在水中"飞行"。德国人利用这种技  相似文献   

16.
信息动态     
俄超静音核潜艇 据俄《红星报》2001年7月23日报道,借助尖端静音技术,俄罗斯研建的第4代“阿穆尔”系列的“猎豹”号核潜艇是一艘性能最先进、噪声最低、航速最快的攻击型核潜艇,其各项指标均可与改进后的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相媲美。该艇始建于90年代,若试航顺利它将于2001年7月编入海军北方舰队。 该艇武器装备尤佳:6具533mm鱼雷发射管,备鱼雷16枚(包括新一代快速鱼雷、反潜火箭助飞鱼雷、水雷和小尺寸巡航导弹),预计还将装备俄  相似文献   

17.
文中建立了一种矢量形式的变质量鱼雷六自由度(6DOF)运动数学模型.在现有的水下航行器的运动模型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燃料消耗等原因对于鱼雷运动的影响.同时,采用矢量形式,使得所建立的方程形式简洁并易于数值计算与仿真的实现,对于变质量水下航行器的设计与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设计创新观点出发,介绍了国外近些年来出现的超空泡高速鱼雷和水下无人航行器等一些新概念鱼雷武器系统,并展望了未来水中兵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王晶 《鱼雷》1998,(4):19-22
在不同的水下装置中,最常见的设计就是其早期识别能力的设计,尽管不同的水下装备具有各种不同的用途,但早期识别能力可能会导致最终产品的性能成本高及无报警时间缩短。本文将讨论一种已证实的费效比合理、可靠性高的自推进航行器及它的一序列水下用途,如低成本反潜自导鱼雷、自航式反鱼雷对抗器、自推进深水炸弹、一产欠性线导灭雷器、鱼雷仿真器等。本文将地低成本反潜自导鱼雷、自航式反鱼雷对抗器、鱼雷仿真器等用途作详细的  相似文献   

20.
去年底美国海军开始进行“战斧”导弹的水下发射试验。试验项目包括鱼雷管发射导弹的工作,导弹的固体助推器在水下的点火,导弹水下航行弹道控制,出水后弹翼的展开等。去年11月7日《航字日志》报道,去年9月28日一次发射中,由于发射管的故障,导弹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出口速度,导弹离开发射管后,助推器点火之前,导弹失稳沉入海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