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黄原胶对O/W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含有黄原胶的20O/W乳状液贮藏在27~30℃的分层动力学的研究。实验运用超声波技术考察了从0.0005~0.5wt%的一系列浓度的黄原胶对体系分层特性的影响。在非常低(<0.001wt%)的黄原胶浓度下,实验体系的稳定性变化不大。0.01~0.02wt%的黄原胶可引起样品底部富水层出现,但体系无明显分层。当黄原胶浓度增加到0.02wt%以上,乳状液很快分层,且分层的状态取决于黄原胶添加量。只有当添加量超过0.25wt%,黄原胶才能起到提高体系稳定性的作用。对非吸附性的黄原胶的这种影响,可以用“排除絮凝”和弱凝胶结构形成的机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将β-胡萝卜素制成乳状液可以改善其水溶性,提高生物利用率.选择阿拉伯胶、纯胶、HiCap100三种具有乳化性能的胶,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β-胡萝卜素乳状液(1%,质量分数).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乳状液的粒径大小与分布,旋转式黏度计测定乳状液的黏度,Turbiscan浓缩体系稳定性分析仪监测乳状液稳定性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乳状液粒径主要分布在200 nm~660 nm,分散系数0.08~0.14,含有HiCap100的乳状液粒径显著小于含有纯胶或阿拉伯胶的乳状液;胶的浓度对HiCap100乳液的黏度影响不显著,而纯胶或阿拉伯胶乳液的黏度则随胶浓度的增加而迅速提高;快速稳定性分析表明,乳状液液滴团聚现象不显著,稳定性良好.其中,含阿拉伯胶的乳液稳定性最高,而HiCap100乳液的稳定性相对最差.在纯胶乳液和阿拉伯胶乳液中添加吐温20,司盘20、80等小分子乳化剂后,乳状液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迅速分层.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蛋白水解物、黄原胶及瓜尔豆胶的复配物为稳定剂,制备水包油型乳状液.探讨0、0.1%、0.2%、0.3%和0.5%的黄原胶-瓜尔豆胶混合物对水包油乳状液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乳状液的浊度、絮凝指数、凝结指数、过氧化值以及硫代巴比妥酸值.结果表明,在较低的黄原胶-瓜尔豆胶混合物浓度下的黏度不足以阻碍胶体...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定pH条件下,黄原胶浓度及剪切稀化效应对酪蛋白酸钠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黄原胶无法抑制酪蛋白的变性沉淀,乳液在制备之初,即产生严重絮凝。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黄原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诱发了乳状液的排斥絮凝;体系的pH显著影响了乳状液的稳定性,pH6条件下,较低的黄原胶浓度(0.2wt%)便可赋予乳状液良好的稳定性。均质过程大大降低了黄原胶的粘度,导致乳状液的稳定性下降,与添加未经均质处理的黄原胶相比,添加量增大近一倍,才能获得稳定的乳状液。 相似文献
7.
黄原胶对酪蛋白酸钠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定pH条件下,黄原胶浓度及剪切稀化效应对酪蛋白酸钠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黄原胶无法抑制酪蛋白的变性沉淀,乳液在制备之初,即产生严重絮凝。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黄原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诱发了乳状液的排斥絮凝;体系的pH显著影响了乳状液的稳定性,pH6条件下,较低的黄原胶浓度(0.2wt%)便可赋予乳状液良好的稳定性。均质过程大大降低了黄原胶的粘度,导致乳状液的稳定性下降,与添加未经均质处理的黄原胶相比,添加量增大近一倍,才能获得稳定的乳状液。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黄原胶(xanthan gum,XG)为乳化剂及稳定剂制备了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测定14 d储藏期内乳状液的流变学特性,并结合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了XG浓度对SPI-XG水包油乳状液流变学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G的添加,明显增加了乳状液的黏度,改善了乳状液的黏弹性行为,促进了凝胶类乳液的形成。其中,XG浓度为0.10%时,在14 d储藏期内粒径变化程度较小,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频率扫描和降温过程中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相对稳定,赋予了乳状液良好的储藏稳定性;随着XG浓度的增加,形成的乳状液的粒径增大,G′和G″相对不稳定,流变学特性不佳。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为研究大豆分离蛋白(SPI)及其不同酶法水解产物对植脂末乳化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蛋白电泳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布、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植脂末粉末以及乳液的微观结构、平均粒径、ζ-电位以及咖啡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采用胃蛋白酶水解保留了较多的7S和碱性亚基,产物的乳化性质最好,相比于SPI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了22.7%和14.1%;而木瓜蛋白酶水解产物主要为小部分碱性亚基条带和大量的小分子肽,尽管产物乳化活性较SPI有所增加,但乳化稳定性相比于SPI下降了17.6%。植脂末粉末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和植脂末溶解后乳状液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进一步证实了SPI胃蛋白酶水解产物制备的产品具有最好的乳化效果,咖啡稳定性结果显示,两种酶解物均可用于咖啡伴侣。三种蛋白的组成、乳化性、植脂末以及植脂末复溶后乳状液的微观结构说明酶解物中存在过多的小分子肽,则不利于乳化稳定性;酶解物中存在相对较多的7S蛋白和碱性亚基,则有助于形成更稳定的乳状液。 相似文献
15.
以魔芋葡甘聚糖和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溶胀平衡的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偏摩尔自由能的变化,预测溶胀平衡参数。利用流变学实验分析魔芋葡甘聚糖-乳清蛋白的流体行为和黏弹特性。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与乳清蛋白比例7∶3(m/m)以上时,其混合凝胶的动态模量基本不随应力变化,且温度对其模量影响不明显,这说明体系达到溶胀平衡;魔芋葡甘聚糖与乳清蛋白比例低于7∶3时,体系稳定性随乳清蛋白比例增加而降低。频率扫描和溶胀行为分析进一步表明,魔芋葡甘聚糖与乳清蛋白比例在7∶3以上时,其混合体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向黄浆水中添加多糖,使大豆乳清蛋白(WSP)与大豆种皮多糖(SHP)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形成聚合物,用于制备稳定的高内相乳液(HIPEs)。结果表明:随着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聚合物中多糖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聚合物微观结构更加致密,热稳定性提高。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WSP和SHP之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此外,研究证实SHP/WSP聚合物可以稳定75%油相的HIPEs,且随着SHP/WSP聚合物中多糖含量增加,HIPEs表观黏度增加,G''和G''增加。通过测定热处理或冻融前、后HIPEs的流变及多重光散射,证实SHP/WSP聚合物稳定HIPE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冻融后重新剪切可再次形成稳定的HIPEs。本研究结果为黄浆水的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蛋白多糖聚合物稳定乳液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Xanthan Gum Effects on Solubility and Emulsification Properties of Soy Protein Isolate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The effect of xanthan gum (XG) on solubility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soy protein isolate (SPI) was evaluated. The solubility of SPI was increased by addition of XG (p < 0.05). The emulsifying activity of SPI-XG was 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SPI or XG alone (p < 0.05) and similar to that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P > 0.05). The emulsifying stability of SPI-XG dispersions was respectively 3 and 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SPI and BSA (p < 0.05). The solubility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SPI-XG dispersions were stable over a wide range of pH (3.0 to 9.0), ionic strength (0.1 to 1.0M NaCl), and heat (85°C, 1 hr). 相似文献
18.
氧化对大豆蛋白结构、乳液稳定性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以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为氧化引发剂,逐级研究氧化对大豆蛋白结构、乳液稳定性及乳液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MDA浓度的升高,蛋白羰基及席夫碱含量明显升高而巯基含量显著降低。同时,MDA可促进蛋白聚集并诱导β-伴大豆球蛋白(7S)组分形成二硫键和非二硫键诱导的共价交联。进一步制备O/W型乳液,发现不同浓度MDA处理蛋白对乳液的形成影响较小,但可以显著改变界面蛋白组成。其中经中高浓度(2.5~10 mmol/L)MDA氧化后,更多7S组分以聚集状态参与界面组成。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进一步表明,乳液消化主要在肠道进行,氧化诱导的蛋白交联/聚集可延缓或降低胆盐在界面的替代,进而减缓乳液消化并降低脂质释放率。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