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珉  王乃斌 《钢管》1992,(3):30-33
在不同锭型钢中A1含量及S含量、浇铸温度及浇铸时间等试验工艺条件下,对模铸20管钢、φ450mm、2.1t(圆波浪形)钢锭裂纹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确定了主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切分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兰军 《上海金属》1991,13(3):27-32
本文总结了在实验轧机上所进行的切分轧制模拟试验,对切分锥角、预切分轧件形状、切分带厚度进行了试验,井分析讨论不同工艺参数对切分效果的影响,还对切分后轧件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圆截面轧扁的物理模型基础上,确定了定长轧制工艺制件长度与轧辊直径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以JD型整体放电极线定长轧制成形为算例,求解定长轧制时的轧辊直径,分析圆截面轧扁时影响制件长度的因素,提出了轧制过程的调整和控制方法.在实际轧制试验情况下,制件的长度误差为1.16%,满足工艺质量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朱建华  贾瑞琦 《中国铸机》1995,(4):38-38,42
分析了钢锭模使用寿命短的原因。采用适当的蠕墨铸铁作为钢锭模材料,经生产实践证明,钢锭模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吨钢模耗量降低了46%以上。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钢锭模使用寿命短的原因。采用适当的蠕墨铸铁作为钢锭模材料,经生产实践证明,钢锭模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吨钢模耗量降低了46%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扁锭轧制中厚板时,头尾平面形状的控制参数及方法,为改善中厚板生产时的头尾形状,提高成材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Procast软件包对6t钢锭的凝固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预测了钢锭的缩孔疏松分布,计算结果发现原有工艺中钢锭的缩孔深度大,轴线疏松严重.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绝热板和发热剂对钢锭的缩孔疏松分布的影响,优化了绝热板工艺.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绝热板加发热剂工艺可显著改善钢锭冒口的保温效果,减小缩孔深度,提高钢锭的质量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刘传博  王问君 《铸造》1993,(1):16-19,31
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对在感应炉内用稀土渣处理小高炉铁水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铁水化学成分与性能关系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适当处理可使铁水脱硫、脱磷,使钢锭模的σ_b提高10%、热疲劳性能提高约40%.  相似文献   

9.
蠕墨铸铁钢锭模的生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冲天炉条件下,用含硫0.08%的生铁和自制的RE-Ca蠕化剂及含铝2.5%的添加剂生产的蠕铁钢锭模,其使用寿命为灰铁的3倍。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介绍了高尺寸精度无缝钢管的轧制技术和生产工艺。 1.为大幅度提高均热能力,环形炉可通过延长加热时间、扩大炉底长度、改善炉底结构等方法实现。方管坯加热采用上下加热的步进式加热炉。  相似文献   

11.
锻造钢锭     
<正>为了降低轴外偏析发展程度和减少废品,本文提出一种具有椭圆形横截面的钢锭。钢锭  相似文献   

12.
《轻金属》2015,(9)
为了提高宽幅双零箔材的表面质量,通过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和拟定轧制工艺参数,反复现场对比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最后确定了轧制宽幅双零铝箔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实践证明,所制定的生产工艺合理,且轧制的宽幅双零箔材表面质量明显提高,满足了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除了改变灰铁钢锭模 Si.Mn 含量外,其它未作任何改变,我们铸造了50个2.0吨的钢锭模(简称中锰铸钢锭模),得到下述结果中锰铸铁钢锭模模耗14.09公斤/吨.钢,比同类型灰铁钢锭模模耗降低了41.32%。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性是影响钢锭模寿命的最主要因素即钢锭模在使用期间内壁组织被氧化而产生的应力是导致钢锭模过早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基于MSC.Superform模拟软件平台,建立了圆截面轧扁的三维轧制有限元模型,模拟了JD型整体放电极线轧制成形过程,取得了有效轧制弧长、制件长度、前滑率以及制件轮廓形状和断面形状等数据.模拟结果与解析计算结果和轧制试验情况相比较,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为轧辊及其孔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日本特公昭61—055571B。在1100~1300℃对含Cr16~26%和Ni12~22%的奥氏体不锈钢扁坯进行扩散退火处理。在表面温度降至950℃后开始热轧。当热轧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扁坯时,在1000℃左右容易产生裂纹。降低表面温度至低于950℃能恢复奥氏体相的再加  相似文献   

16.
设计师在编制扁坯的轧制工艺时,对坯料的前后端轧制情况十分感兴趣,因为在坯料的厚度方面上常常形成突出部分,而在宽度方向的中部出现了内凹形状,这就是所谓的切头部分,其损耗约占总坯料重量的3%。虽然扁坯锭的连续铸造新近有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坯锭的轧制在钢铁工业中仍然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大量钢材仍要进行轧制加工,因此,在扁坯和坯锭的生产工艺中,即使有很小的改进,对减少损耗也有较大的帮助。关于测定轧制力、扭矩及轧辊与轧材沿接触弧间的压力分布、轧制的宽展、变形和分布诸问题,一直是许多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课题,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这些成果都限于稳态轧制情况,没有涉及前后端的端部条件。至今只有少数几篇文章涉及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日本川崎制铁所生产高合金钢无缝钢管采用如下设备:转底加热炉、二辊穿孔机、8机架连轧管机(或延伸扩管机+自动轧管机+均整机)。经再加热后,再经8机架定径机或24机架减径机减径。该所认真分析了影响高合金钢无缝钢管生产的因素,如穿孔坯温度、穿孔工具材质等。分析认为,穿孔管坯温度过高会引起塑性下降,这是因为穿孔时管坯过高的圆周速度(5.4m/s以上)使内外表面摩擦加剧,导致管坯温度升高(超过1300℃),由此造成钢中δ铁素体析出和晶界烧损,降低了塑性。在变形速度大于3m/s的条件下,由于管坯前端或后端变…  相似文献   

18.
以SS400钢为研究对象,在热轧机上进行了工业试验,并对轧后板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其结果表明,本次试验采用的控轧控冷优化工艺有效地细化了晶粒,改善了组织和性能,使普通SS400钢的屈服强度提高到400MPa,伸长率达到30%,铁素体晶粒尺寸接近3~5μm。  相似文献   

19.
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为武钢开发了目前国内第一台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先进可靠的硅钢热轧试验轧机。本文介绍了该轧机的工艺参数、设备组成,技术特点及轧制流程,该轧机在规定的终轧温度范围内,实现了2.5m/s的快速轧制速度,保证了控制系统准确及时的采集到轧件进出轧辊时的信号,缩短道次间隙时间,实现了自动控制,保证了产品板形及精度的高水平要求,对于硅钢尤其是对其取向硅钢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模拟和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高径比铸锭内缩管的分布。利用5.3t钢锭解剖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10.5t钢锭内缩管的形成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浇注工艺对铸锭内缩管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和铸模外表面冷却强度的变化对铸锭内缩管分布的影响较小。随着绝热砖长度增加,缩管深度会降低。当绝热砖长度超过500mm后,增大绝热砖长度对铸锭缩管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