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5,(35):53-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血液中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的血清25-OH-Vit D水平情况,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Vit D<20 ng/m L)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25-OH-Vit D≥20 ng/m L),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的Hb A1c水平为(9.43±1.87)%,明显高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的(8.49±2.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组Hb A1c水平明显高于非缺乏组,予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可能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目的观察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孕中晚期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并分析其成因。方法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检测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门诊GDM孕妇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 Vit D)浓度,根据是否服用含有维生素D制剂分为服用组和未服用组,服用组调查含维生素D的膳食补充剂应用情况,并根据患者膳食记录统计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消费频率。结果共纳入98例GDM孕妇,孕周(29.0±3.3)周,血清总25-OH Vit D浓度为(72.03±26.18)nmol/L,缺乏率(<50 nmol/L)为20.4%(20/98)。服用含维生素D制剂的孕妇血清25-OH Vit D高于未服用组[(74.35±26.13)nmol/L比(60.45±23.63)nmol/L,P=0.031],两组缺乏率分别为17.9%和35.7%。血清25-OH Vit D_2检出率为19.4%(19/98),检出者平均水平为(11.61±6.71)nmol/L(6.05~24.71 nmol/L),均服用维生素D制剂,未服用组均未检出。分季节比较发现,秋、冬季节孕妇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春、夏两季,缺乏率显著高于春、夏季节。在四季中,仅在秋季服用组的血清25-OH Vit D浓度显著高于未服用组[(78.59±27.54)nmol/L比(46.18±18.77)nmol/L,P=0.045],其他3个季节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夏季两组缺乏率均为0。膳食记录显示,观察对象奶、蛋的消费频率分别为(7.5±3.8)次/周(不饮奶4例)和(5.6±2.2)次/周。结论本研究纳入的GDM孕妇孕中晚期维生素D秋冬季节缺乏较为严重,血清维生素D_2检出率高,对维持该群体血清维生素D水平有贡献。膳食中较高的奶、蛋制品消费频率或许有助于维持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2):42-4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栓素B_2(TXB_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12月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时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对象血清TXB_2和内皮素(ET)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病例组TXB_2、ET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TXB_2、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例组血清TXB_2、ET水平均随病程、Hb A1c、PBG、2 h PBG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XB_2、ET与病程、Hb A1c、PBG、2 h PBG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XB_2、ET水平明显升高,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其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4):65-68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孕妇对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维生素D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门诊行75 g OGTT检查的孕妇2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GDM知晓率达86.0%,GDM对母婴的危害认知程度分别为91.0%和71.0%,GDM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饮食习惯、高龄、肥胖、运动、遗传的认知程度比较高,认知度均大于70%,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职业与GDM关系的认知程度仅为14.5%,维生素D与GDM的关系认知程度知晓率为16.0%,怎样预防GDM的认知程度为57.0%。不同文化程度对维生素D在GDM中的作用认知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文化程度对GDM预防措施的认知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等文化程度认知度最高,低等文化程度认知度最低;孕妇对于维生素D在骨钙化方面的认知度较高,达到84.0%,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认知度达到18.5%,晒太阳与维生素D的关系认知度为25.0%;目前坚持服用维生素D制剂者只有7.5%,坚持饮用奶粉或牛奶者为15.0%,坚持晒太阳者为5.0%。结论:广州市花都区孕妇对于GDM关注度很高,对于常见高危因素也有认知,但对维生素D在预防GDM中的作用认知度低,对补充维生素D不够重视。应加大力度宣传GDM及维生素D相关知识,尤其是对低文化程度孕妇,提高孕妇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6):101-10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脂、胰岛素抵抗(IR)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尿酸(SUA)水平分为正常尿酸(NUA)组52例和高尿酸(HUA)组41例,比较两组临床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SUA水平与血脂、I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UA与BMI、TC、TG、LDL-C、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ISI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脂、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9):91-9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临床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旨在为阐明其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9月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96例作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骨骼肌量、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BFR)、实验室临床代谢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Irisin与各临床代谢参数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清Irisin的独立相关因子。结果:T2DM组收缩压(SBP)、体脂肪量、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risin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risin与腰臀比(WHR)、HOMA-β、HOMA-IR均呈负相关性(r=-0.297~-0.592,P<0.05或P<0.01),与Hb A1c呈正相关性(r=0.270,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WHR、HOMA-IR是血清Irisin的独立负影响因子。结论:T2DM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WHR、HOMA-IR是其独立负影响因子,Irisin可能参与了T2DM糖脂代谢紊乱及组织器官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4):48-54
目的明确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维生素B_(12)缺失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50例T2DM患者和50例相匹配的非DM对照者。测定受试者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B_(12)缺乏定义为血清水平<180 pg/m L。分析维生素B_(12)缺乏与年龄、病程、二甲双胍、质子泵抑制剂(PPI)或组胺H_2受体拮抗剂使用时间和剂量的关系。结果 2组间服用PPI或H_2受体拮抗剂无统计学差异。维生素B_(12)缺失在二甲双胍治疗的T2DM组更频繁(22.5%vs 7.4%),在排除服用PPI、H_2受体拮抗剂患者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17.9%vs 5.6%)。影响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的因素包括应用PPI/H_2受体拮抗剂及二甲双胍服用时间≥10年。PPI、H_2受体拮抗剂使用也与维生素B_(12)缺乏相关(OR=2.60;CI:1.345.04)。结论在T2DM患者中,二甲双胍和PPI/H_2受体拮抗剂联合服用导致维生素B_(12)缺失频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7):75-77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地区6~10岁性早熟女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营养状况,为性早熟儿童能够合理补充维生素D及性早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到本院儿童保健科及儿科门诊就诊的性早熟6~10岁女童354例的血清25-(OH)D水平资料。按照年龄不同将其分为6~8岁组及9~10岁组,分析不同年龄段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10岁性早熟女童354例,血清25-(OH)D水平为(52.05±13.56)nmol/L,其中缺乏53例(14.97%)、不足105例(29.66%)、充足196例(55.37%),过量及中毒均为0例;6~8岁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9~10岁组(P<0.05),且两组血清25-(OH)D缺乏率、不足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地区6~10岁性早熟儿童维生素D水平比较低,不能达到理想水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5):97-10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G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按严格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120例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60岁,女性<55岁)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所有糖尿病患者分为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A)40例(男20例,女20例),UAER<3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MA)40例(男女各20例),UAER 30~200μg/min;大量白蛋白尿组(ODN)40例,UAER>200μg/min。选取40例(男女各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NC)。搜集血清BGP及空腹血糖、Hb A1c、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等相关指标,通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BGP与肾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BGP低于健康对照组。BGP与UAER呈明显负相关(r=-0.589,P<0.05)。结论:BGP可能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2):32-35
目的:评价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对人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9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7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地特胰岛素6~8 U/d起始治疗,治疗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应用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同时测定27例患者治疗前后身高、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并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Hb A1c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6,P<0.001)。治疗3个月后体脂百分数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1,P<0.05)。治疗3个月后体重、BMI、腰臀比、蛋白质、无机盐、脂肪量、肌肉量、内脏脂肪面积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在血糖明显下降的同时,体重呈下降趋势,其中肌肉量无明显变化,但体脂肪比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7):970-972
目的:对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辨证诊治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将200例2型D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前3 d停用降糖药物,抽取空腹静脉血液4 mL,分析两组中医辨证分型的IR与血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生长抑素(SS)、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①IR与FINS、FBG指标具正相关性(P<0.05),但IR与SS、IAI与病程具有负相关性(P<0.05);②观察组中医辨证分型血糖、血胰岛素、IAI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各分证间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观察组中医辨证分型SS与IR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各分证间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分析2型DM患者IR客观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为中医降糖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8):1215-1217
目的:探讨消渴方治疗口服降血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口服降血糖药物控制不佳的T2DM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加服消渴方(药物组成:生地黄20 g,玄参15 g,麦冬15 g,黄连6 g,天花粉15 g,知母10 g,石膏15 g,黄精12 g,五味子6 g,丹参12 g,玉竹15 g,黄芪12 g,淫羊藿10 g)治疗,疗程为8周。监测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检测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2 hINS);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记录每周诺和灵N使用量,记录低血糖发生人次及阴虚热盛证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2 hP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INS、2 hIN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第4周、第6周、第8周,观察组诺和灵N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及平均发生人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阴虚热盛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渴方能降低口服降血糖药物控制不佳的T2DM的2 hPG、HbA1c,促使患者血糖达标,能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发生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月至11月招募南京市城区≥40岁居民2 786名,其中40~49岁490人(17.6%),50~59岁1 084人(38.9%),60~69岁912人(32.7%),70~78岁300人(10.8%)。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以血清25OHD≥50 nmol/L和≥75 nmol/L分别定义为维生素D正常及良好,以血清25OHD<25 nmol/L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评估南京城区居民血清维生素D水平。采用超声骨密度仪(QUS),用超声振幅衰减(BUA)值及超声声速(SOS)值推算骨密度(BMD)。结果南京城区部分居民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44.71±14.68)nmol/L,维生素D正常及良好者分别占31.7%和2.5%。40~49岁组血清25OHD平均为(43.48±14.23)nmol/L,50~59岁组为(45.33±14.49)nmol/L,60~69岁组为(44.41±14.66)nmol/L,70~78岁组为(45.36±15.97)nmol/L,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D缺乏者男性占4.3%(45例),女性占6.7%(1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BMD水平平均为(0.491±0.112)g/cm2,BMD和血清25OHD浓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38,P=0.047)。结论南京市部分居民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女性维生素D水平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6)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组。对照组:50 R胰岛素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黄芪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mL加入0.9%NaCl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胰岛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血糖、血脂、血液黏度及血胰岛素水平均降低,但黄芪治疗后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黄芪有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患病率显著上升、危害严重的骨骼疾病,在其发病机制中,维生素D缺乏是引起负钙平衡、骨丢失加快、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跌倒增加、骨折风险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广泛存在,建议在OP防治工作中,重视评估患者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给予患者合理的、个体化的维生素D治疗。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4):15-16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内脏脂肪与血清chemerin水平、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住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0例(DM组),按腹部内脏脂肪(VAT)100 cm~2分为腹型肥胖组(DM-ob组,37例)及非腹型肥胖组(DM-nonob组,33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NC组)。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chemerin水平,同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FINS等指标,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CT扫描平脐平面测量腹部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面积。结果:DM-ob组SBP、DBP、BMI、WC、FINS、HOMA-IR、LDL-C、VAT、SAT、chemerin均高于DM-nonob组(P<0.05),HDL-C低于DM-nonob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VAT与BMI、WC、SBP、DBP、FINS、HOMA-IR、LDL-C、chemerin均呈正相关(r=0.284、0.326、0.375、0.417、0.512、0.213、0.431、0.425,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68,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hemerin、WC为腹部内脏脂肪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腹部内脏脂肪与chemerin相关,联合WC及chemerin的测定可能会对腹型肥胖预测更精准。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3):277-282
目的 探讨年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25OHD)和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相关关系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共纳入住院糖尿病患者252例,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分型、就诊季节等临床资料和血清PTH、25OHD、血钙、磷、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结果。根据年龄分为年龄<65岁组(n=172)和年龄≥65岁组(n=80),采用偏相关分析影响PTH的因素,线性回归分析25OHD与PTH之间的关系。结果 住院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45.6%患者25OHD低于25 nmol/L。偏相关分析显示,年龄<65岁组,调整血肌酐后PTH仅与25OHD负相关(r=-0.316,P=0.000);年龄≥65岁组,血清PTH仅与血钙(r=-0.238,P=0.037)、血磷(r=-0.237,P=0.038)呈负相关,与25OHD无关(P=0.380)。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血肌酐后,年龄<65岁组PTH随25OHD升高而下降,年龄≥65岁组PTH不受25OHD变化影响。结论 住院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年龄对PTH与25OHD之间的相关性有明显影响。应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PTH、25OHD、钙磷及相关激素的研究,以明确是否需要制订年龄特异的PTH和25OHD正常值标准。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4)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2例,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实验组患者注射地特胰岛素;对照组患者注射甘精胰岛素。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重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均有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4):317-321
目的 调查骨科门诊患者维生素D水平。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2 535例患者中检查维生素D的患者879例,记录行维生素D检查患者的年龄、性别、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症状。25OH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结果 骨科门诊行25OHD检测人数占总门诊量的7.01%(879/12 535),男性25OHD水平高于女性(P<0.05),所有患者的维生素D均值为10.1 μg/L,其中维生素D水平缺乏占90.6%(796例),维生素D水平不足占7.5%(66例),维生素D水平正常占1.9%(17例)。男性维生素D缺乏占85.5%,低于女性的95.0%,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年龄与25OHD水平呈线性相关(P=0.072),所有维生素D缺乏患者年龄服从正态分布(P=0.176),21~50岁年龄段所占人数最多。结论 骨科门诊患者维生素D缺乏普遍,以青年为主,应加强门诊患者维生素D检测。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5)
目的:探讨首次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首次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确诊前未接受任何抗糖尿病药物治疗。确诊后均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进行3个月的短期强化治疗。随访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h(2hPG)血糖水平、空腹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治疗后是否有低血糖发生。结果: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Homa-IR降低,C-P、Homa-β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所有患者无低血糖发生,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能有效改善首次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极大程度上不改变体重,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