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Planning》2013,(8):22-24
目的:探讨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年龄、绝经、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合并症、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治疗等因素进行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8.7%、83.7%;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及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为独立的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较晚、分化程度低、肌层肌肉深度大、存在淋巴转移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而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使患者远期生存情况获益。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4):128-130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患者根治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89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5年,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中位生存时间(45.23±7.58)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77.98%、53.64%和41.26%。(2)单因素分析: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分化、TNM分期、淋巴转移、综合治疗等是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性别、年龄、瘤体部位、瘤体大小、手术方式等与胃癌根治术预后无关(P>0.05)。(3)多因素分析:淋巴转移(RR=3.284)、组织分化(RR=3.168)、浸润深度(RR=3.174)和TNM分期(RR=3.15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淋巴转移、组织分化、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判断胃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0):20-23
目的:检测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85例胃腺癌组织标本及相应正常对照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评价ADAM17表达、临床病理指标与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ADAM1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ADAM17的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有关(P<0.05),与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单因素Cox比例生存分析显示,ADAM17表达、淋巴结转移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DAM17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ADAM17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进展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ADAM17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是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目的:通过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为直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4月100例在我院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为术后发生了肝转移,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转移。选择11个影响术后转移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化疗、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单因素检验和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检验,分别进行组间分析。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记录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检验,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记录的数据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种方法中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术后化疗、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受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的预后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65例,中位年龄53岁,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226例,85.3%)。根据病理结果是否有子宫下段受累分为两组:子宫下段受累组和子宫下段未受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因素和临床治疗结果,并对其中的高危和高中危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不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Ⅰ期内膜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9.7%,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分别为4.5%、6.4%和7.8%。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 0.015,0.03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子宫下段受累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更低(P=0.041, RR=0.346, 95% CI: 0.125~0.959; P=0.041, RR=0.411, 95% CI: 0.175~ 0.963)。亚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治疗失败率的相关因素(P=0.034)。结论 子宫下段受累可能是影响Ⅰ期内膜癌辅助放疗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子宫下段受累主要与治疗失败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4):16-17
目的: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全身转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初治IV期NSCLC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指标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组织学分类、肿瘤分化、CEA水平、吸烟状况、骨转移、淋巴结转移、胸膜/积液转移、颈部转移、软组织转移、脑转移、全身转移得分及LN-调整全身转移得分。结果:不同CEA水平患者的性别、组织学分类、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脑转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肿瘤分化、吸烟状况、胸膜/积液转移、颈部转移和软组织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水平从LN-调整全身转移得分1分中的2.7 ng/m L上升至LN-调整全身转移得分7分中的374.1 ng/m L(P=0.003)。低LN-调整全身转移得分(评分1~3分)与高LN-调整全身转移得分(评分4~7分)比较表现出CEA水平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高CEA水平的比例从全身转移得分1分中占37.5%(15/40)上升至全身转移得分6中的100%(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高CEA水平的比例从LN-调整全身转移得分1分中占25.0%(2/8)上升至LN-调整全身转移得分7分中的100%(1/1)(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组织学分类、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脑转移是影响患者高CEA水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组织学分类OR(95%CI)=3.611(1.375-5.313)(P<0.001)、骨转移OR(95%CI)=3.513(1.856-4.637)(P<0.001)和脑转移OR(95%CI)=3.338(1.271-5.533)(P<0.001)是影响患者高CEA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高CEA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身转移潜能增加密切相关。升高的血清CEA水平更加频繁地在骨转移、脑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患者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0):1-3
目的:旨在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食管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155例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食管鳞癌患者,调查患者的生活习惯并收集病理资料,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检测(PCR-RFLP)的方法检验研究对象的MTHFR基因型,使用Pearon字2检验评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食用水果习惯、病变长度等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与患者总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携带MTHFR三个不同基因型(突变型、野生型、杂合型)的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而淋巴结转移阳性食管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较明显短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00),TNM分期Ⅲ期食管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Ⅲ期以下者(P=0.002)。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影响食管癌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水果习惯、UGIC史、病变长度、首发症状、病变长度、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食管癌的预后无关。结论:MTHFR基因C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无关,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可以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2)
目的: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60例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的效果以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60例疗效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260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3.1%,而FIGO分期、病理分级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是影响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治性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且患者5年生存率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3):1-2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铁蛋白(SF)检测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酶免法检测SCC,免疫比浊法检测SF,检测100例肺癌患者血清中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其中转移组65例,未转移组35例。结果:转移组CEA、SCC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的阳性率(P<0.01,P<0.05),而SF在两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回归模型Y=1/[1+EXP(1.584X1+0.935X2-0.425)],新变量Y的AUC高于3种单一肿瘤标志物的AUC。结论:CEA和SCC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综合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的提高临床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
目的研究Dickkopf-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ickkopf-3蛋白在81例NSCLC原发灶及癌旁正常肺组织、37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技术以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为对照,检测Dickkopf-3蛋白在6例NSCLC原发灶、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ickkopf-3在癌旁正常肺组织、NSCLC原发灶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在NSCLC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相对于癌旁正常肺组织也明显下调(P<0.05);Dickkopf-3表达与是否发生癌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是影响NSCLC中Dickkopf-3表达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Dickkopf-3在NSCLC中表达下调,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尤其与NSCLC的转移相关,提示Dickkopf-3可能成为NSCLC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4)
目的 分析初诊无远处转移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为10分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初诊无远处转移的Gleason评分10分前列腺癌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盆腔外放疗联合长期内分泌治疗。全盆腔外放疗的照射剂量为50.0 Gy,前列腺、双侧精囊腺及区域阳性淋巴结加量至76.2~78.0 Gy。内分泌治疗采用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加每月注射一次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联合治疗效果,并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26~75个月)。治疗前中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为11.2 μg/L,其中6例低于20 μg/L,3例高于70 μg/L。中位穿刺活检针数阳性率为90.9%。TNM分期:3例T2c,4例T3a,2例T3b;6例N0,3例N1;9例M0。随访期间,6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其中5例进一步发展为转移性前列腺癌;4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前列腺癌。5年无生化复发率、无远处转移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8.6%、 57.1%、66.7% 和57.1%。5例出现1~2级早期放疗胃肠道不良反应,6例出现1~2级早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无晚期胃肠道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无骨折、心血管意外等严重内分泌治疗并发症。 结论 初诊无远处转移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10分前列腺癌常伴穿刺阳性范围大、肿瘤分期偏晚等高危因素,患者通常预后不良,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等及时和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案往往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9例晚期NSCLC患者每天口服150 mg厄洛替尼治疗,直到肿瘤进展或因毒副作用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为止,评价其临床疗效、症状、生活质量、中位生存期、无疾病进展时间及毒副作用。结果 19例患者病灶总缓解率为26.32%,总控制率为73.68%,临床症状缓解率为78.95%。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16.91±24.95)μg.L-1较治疗前(53.18±38.46)μg.L-1明显降低,治疗后卡氏评分(karnofsky score,KPS)也明显提高(93.57±9.29 vs 57.14±15.90)。中位总生存期为11.4个月,无疾病进展时间11.1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有一定的疗效,严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顺铂联合长春瑞滨(N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随访57例NP方案同步放化疗病例.NP方案为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 d为1个周期.放疗采用适形放疗,总剂量为60~70 Gy,6~7周完成放疗.同步放化疗于放疗第1天开始,放疗期间共行2个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继续接受2个周期化疗.观察治疗后1、3、5年的无复发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及晚期毒副作用(肺毒性、食管毒性).结果 同步放化疗后客观缓解率为80.7%,1、3、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1.8%、22.2%、16.7%,相应的总生存率为80.5%、37.3%和21.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2.8和29.9个月.1级、2级、3级晚期肺毒副作用分别为14例、12例、5例,无4级和5级晚期肺毒副作用,26例(45.6%)未见晚期毒副作用.晚期食管毒副作用3例,均为1级反应,无2级以上食管晚期毒副作用.结论 顺铂联合长春瑞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对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同时评价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预后的评价的作用。方法62例经病理学证实为晚期的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组(A组,31例)和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组(B组,31例)。分析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并根据化疗后血清LDH变化,分为反应组(下降)和不反应组(升高或持平)。结果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12.9%和25.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0.3%和93.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PFS为17.4个月优于B组9.6个月(95%可信区间,5.2个月to19.7个月,P=0.264)。亚组分析鳞癌患者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优于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2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LDH反应性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患者预后较男患者好(HR=3.231,P=0.014),初治时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预后较好(HR=0.287,P=0.005),LDH反应组比不反应组预后好(HR=0.379,P=0.027)。结论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均为较好的治疗方案,LDH反应性可能预测晚期NSCLC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4)
目的 探讨靶向药物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远处孤立转移病灶行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126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16例对远处孤立转移灶予以手术切除。患者均有明确的肾细胞癌病理诊断,口服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或依维莫司,直至孤立转移灶稳定且评估为可切除。对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远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接受远处孤立转移灶切除术的16例患者中,男11例,女5例,中位年龄51岁(37~72岁);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4例,肾乳头状细胞癌2例;肺转移5例,骨转移2例,肾上腺转移5例,脑转移2例,肝转移1例,腹壁转移1例。患者围术期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肿瘤相关症状明显缓解,一般情况有所好转。16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3.8%和31.3%。无手术相关的死亡。结论 经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有远处孤立转移灶时可从手术治疗中获益,取得较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反射(DPOAE)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对于研究糖尿病性听力损害的可行性,并分析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 DPOAE 和 ABR 结果,并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听力的危险因素。结果DPOAE 检查异常34例(占65.4%),ABR 异常27例(占51.9%);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病程、FBG、TC、TG 是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DPOAE 和ABR 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听力损害,门诊积极的听力学检查有助于糖尿病听力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84例,所有患者在诊断为转移性乳腺癌时,均检测血清 CA15-3和 CEA 水平,统计分析血清 CA15-3和 CEA 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284例患者中,血清 CA15-3高于正常水平者163例(57.4%),血清 CEA 高于正常水平者97例(34.2%)。血清 CA15-3和 CEA 水平升高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关(均 P <0.05)。Luminal 亚型患者血清 CA15-3和CEA 升高比例显著高于 HER2-enriched 亚型及 TN 亚型。血清 CA15-3升高与骨转移有关(P <0.05),而血清CEA 升高与转移部位无关。多处转移的患者血清 CA15-3升高比例高于单处转移的患者(P <0.05),而血清 CEA升高比例在单处转移的患者和多处转移的患者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CA15-3、CEA 升高与乳腺癌分子亚型显著相关,骨转移的患者 CA15-3升高比例高于其他转移部位,而 CEA 升高与转移部位无关。多处转移的患者 CA15-3升高比例高于单处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与相应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50例乳腺癌(乳癌组)及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外周血中乳腺上皮黏蛋白(small breast epithelial mucin,SBEM)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用 CD105标记肿瘤新生血管,计数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乳癌组 SBEM的阳性表达率为36%(18/50),高于对照组的0.0%(0/30)(P<0.05);乳癌组 MVD 值为24.56±4.12,高于对照组的8.61±2.87(P<0.05);乳癌组 SBEM表达与 MVD计数呈正相关(r=0.712,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乳癌组 MVD计数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与相应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MVD较高者更易发生外周血微转移,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彭湘萍  谭亚林 《矿产勘查》2011,(7):62-64,69
目的探讨顺铂注射液与顺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注射液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顺铂联合放疗组)和B组(顺铂和多西他赛联合放疗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放疗治疗,包括体外照射和腔内后装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顺铂注射液40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周-1,治疗6周期。B组采用顺铂注射液70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第1天;多西他赛注射液70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第1天,3周后重复1次。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变态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顺铂注射液和多西他赛注射液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可提高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一种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最佳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