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4,(20):49-56
目的:探讨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有溶栓适应证且行静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在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共14 d。对照组用等量安慰药静脉滴注。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比较ST段再抬高、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情况。冠脉CT测定血管再通情况及4周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T段再抬高、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管再通率6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4周病死率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室性早搏、窦性阻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药物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药对急性缺血性心肌的保护效果显著,依达拉奉注射液可能是一种新的心血管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所致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NC组)、模型组(PQ组)、依达拉奉组(ED组)、乌司他丁组(ULI组)、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组(ED+ULI组),除NS组外均通过腹腔注射百草枯建立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ED组、ULI组、ED+ULI组3个药物治疗组建立模型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并每隔24h重复给药。建模后72h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NS组比较,PQ组和药物治疗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TNF-α、IL-6、TGF-β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PQ组比较,使用药物治疗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TNF-α、IL-6、TGF-β1、MDA水平下降,其中以ED+ULI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乌司他丁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缓肺纤维化程度,从而达到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20)、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中度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行椎板切除,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组注射依达拉奉3 mg.kg-1,每隔12 h重复一次,直至相应时点;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术后6、24、48、72、120 h 5个时点分别取样检测脊髓组织含水量及丙二醛(MDA)的含量;TUNEL法检测各组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脊髓组织Bcl-2基因表达。结果治疗组各时点脊髓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及细胞凋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脊髓组织MDA含量,减轻脊髓水肿,上调Bcl-2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继发损伤,从而达到其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每组24只。Sham组仅暴露腹主动脉,不结扎;I/R组采用Zivin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麻醉后夹闭左肾下腹主动脉30 min;LIPC组大鼠在麻醉后使用止血带阻断右下肢血运10 min,恢复血运10 min,反复2次后同I/R组办法建模。3组分别于手术缝合后6 h(T1)、1 d(T2)、3 d(T3)和7 d(T4)时随机抽取6只大鼠,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进行下肢神经功能评分。各组在T1—T4时的评分结束后,取L2-4脊髓组织,行HE染色,双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LIPC组大鼠T1—T3时改良Tarlov得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T1—T4时大鼠GF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IPC组大鼠T1—T3时改良Tarlov得分,T2、T3时大鼠脊髓组织中GF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有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FAP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脓毒血症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NS组)、模型组(LPS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ED组),每组20只。LPS和ED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10mg·kg-1)建立ALI模型,ED组随后立即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5mg·kg-1)。LPS注射6h后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提取肺组织测定干/湿重比值(D/W),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LPS组肺组织D/W、动脉血气测得PaO2、PaCO2、PaO2/FiO2显著下降,肺损伤病理评分及血浆TNF-α、IL-6升高(P<0.05)。与LPS比较,ED组肺组织D/W、动脉血气测得PaO2、PaCO2、PaO2/FiO2升高,肺损伤病理评分及血浆TNF-α、IL-6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NS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肺内氧自由基,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PM)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RPM预处理组(R组),每组20只。采用右肾切除和左肾缺血45 min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组缺血前给予RPM(10 mg·kg^-1·d^-1)×3 d,最后1次术前2 h灌胃。再灌注6 h后经心脏采集血样,检测血清SOD活性、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重(W/D)。结果与S组比较:其他2组肺W/D、血清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R组肺W/D、血清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肺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均P〈0.05)。结论 RPM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和抗炎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6):20-21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大鼠腹壁浅血管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雌性Wistar大鼠制作腹壁浅血管为蒂的缺血再灌注皮瓣模型并进行试验,将3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维生素E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不做缺血再灌注处理,维生素E组术前1 h腹腔注射维生素E 100 mg/kg,生理盐水组术前1 h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和维生素E组于皮瓣缺血2 h再灌注1 h后、假手术组于术后3 h,均取皮瓣中段边缘全层皮瓣组织1 cm×1 cm,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维生素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维生素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组织创伤改变,生理盐水组皮瓣组织损伤较明显,而维生素E组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维生素E具有抗氧自由基,减轻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对缓解大鼠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6):16-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小鼠脑损伤后脑功能的保护机理。方法:取健康小鼠40只,制作脑损伤模型,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测定并比较两组SOD、MA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建模后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SOD、MAD和S-100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对于保护小鼠脑功能、避免大脑血塞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3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5年2月)、万方数据库(2002年10月至2015年2月)获取相关随机对照实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并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统计软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本Meta分析最终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均对脑缺血预处理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进行了比较。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脑缺血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减少(MD=-79.70,95%CI-111.97、-47.42,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MD=-11.60,95%CI-16.24、-6.95,P<0.05),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MD=-1.41,95%CI-1.75、-1.07,P<0.05),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活性降低(MD=-3.23,95%CI-3.96、-2.50,P<0.05)。2组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但本系统评价的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还需通过开展更多的随机对照实验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3):68-69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7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4例和治疗组1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治疗组在与对照组采用同样常规治疗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疏血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效率为8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结合治疗老年人脑梗塞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蛭多肽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A 组,n=6)、水蛭多肽低剂量组(5 mg· kg-1,B 组,n=7)、水蛭多肽高剂量组(10 mg·kg-1,C 组,n=8)及灯盏花素注射液阳性对照组(5 mg·kg-1,D 组,n=7);另取大鼠7只制作假手术组(E 组)。5组均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B、C、D 组给予相对应药物,A、E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称重法测定大鼠体质量、进食量,TTC 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功能。结果与 A 组比较,B、C、D 组体质量降低程度、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小,进食量显著增加,血-脑屏障功能显著改善(P <0.05或 P <0.01)。结论水蛭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其对血-脑屏障损伤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MC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MCA后处理组(MCA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仅行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套线而不阻断150min,I/R组阻断30min、再灌注120min,IPO组在再灌注初短暂缺血10S,再灌注10S、反复6次、处理后同I/R组,MCA组在再灌注前10min经静脉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5mg·kg-1,其他处理同I/R组。再灌注120min后,测各组血清SOD活性及血清MDA含量、心肌ATP酶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I/R组比,IPO组和MCA组血清SOD活性增高,血清MDA含量降低,ATP酶活性增高,AI减少显著,细胞结构损伤减轻。结论MC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泊酚的肺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丙泊酚和锌原卟啉同样经过尾静脉给药。将 Wistar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对照组(C 组)、脂多糖组(L组)、脂多糖+丙泊酚组(LP 组)。C 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 组尾静脉注射 LPS 7.5 mg·kg-1;LP 组尾静脉注射 LPS 7.5 mg·kg-1,同时静脉注射丙泊酚30 mg· kg-1。给药前及开始后第3、6和12 h 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实验结束后观察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肺损伤轻重程度评分,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结果实验前各组 PaO2无明显差异,注射 LPS 后 L 组 PaO2持续下降,和 C 组相比其 PaO2显著降低(P <0.05)。实验结束后 L 组和 C 组相比其 W/D 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HO-1及 HMGB-1含量显著增加(P <0.05)。而 LP 组和 L 组相比其 PaO2显著改善,而 W/D 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及 HMGB-1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结论丙泊酚具有肺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 HMGB-1过度表达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HO-1)对烧伤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3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组、热预处理组、热预处理+ZnPP组、热预处理+ZnPP+Hemin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心脏进行离体Langendorff恒压灌流,分别记录大鼠心电图、左室压(LVDP)、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检测CK、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HO-1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大鼠烧伤后心脏缺血-再灌注可造成明显损伤,热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收缩力;ZnPP可降低HO-1水平,抑制预处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Hemin通过增加HO-1水平,取消ZnPP对预处理心脏保护的抑制作用、改善心肌收缩、减少梗死面积。结论烧伤后再灌注可对心脏产生损伤,热预处理可减轻心脏再灌注损伤,HO-1可能参与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曾庚  聂祥碧  郭经华  杨小刚  杨春丽 《矿产勘查》2011,(10):22-24,26,F0003
目的观察参附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参附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内毒素注射组(ET组)、参附治疗组(SF组),每组10只。参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分别于尾静脉注射内毒素或生理盐水后2h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肺系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肺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ET组较NS组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肺系数和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PaO2显著下降(P〈0.05);SF组和ET组相比,其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和肺系数显著降低(P〈0.05),PaO2和肺组织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附可显著减轻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同时显著增加肺组织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精多糖(Polygona-Polysaccharose,PSP)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其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方法实验用SD新生大鼠(出生1~3 d)20只,雌雄不拘,常规方法培养心肌细胞,在培养48 h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重复实验6次):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A/R组、缺氧预处理(anoxia preconditioning,APC)组(APC+AR组,3次短暂缺氧复氧,再进行A/R操作)、PSP预处理组(PSP+A/R组)。对以下指标进行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均明显降低(均P〈0.01),而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LDH活性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均P〈0.01)。与A/R组比较,APC+A/R组与PSP+A/R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均明显增加(均P〈0.01),同时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LDH活性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均P〈0.01)。与APC+A/R组比较,PSP+A/R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及LDH、SOD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SP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细胞A/R损伤,具有模拟APC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SP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足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分子nephrin表达的变化,以及坎地沙坦对其干预的影响,为DN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DN组)和C组(DN+坎地沙坦组),每组12只。B、C组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1)制备DN大鼠模型,于DN模型成模1周后将3组大鼠分别在代谢笼中喂养,C组给予坎地沙坦5 mg.kg-1.d-1灌胃,A组及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用药后第4周和第7周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体质量2、4 h尿蛋白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于第7周取肾组织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nephrin-mRNA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24 h尿蛋白排泄增多(P〈0.05),Ccr在7周时下降(P〈0.05);肾组织内nephrin-mRNA表达下调(P〈0.05);肾组织足细胞足突宽度增加并出现融合,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与B组比较:C组24 h尿蛋白排泄量降低(P〈0.05),Ccr升高(P〈0.05);肾组织内nephrin-mRNA表达增加(P〈0.05),足细胞足突宽度及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变小。结论 DN时存在足细胞分子nephrin表达异常和超微结构改变,坎地沙坦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nephrin表达、改善足细胞超微结构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