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17,(23):50-53
目的:研究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40只,SPF级,随机分为两组:造模组(30只)以及假手术组(10只)。采用线栓阻塞脑中动脉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实验采用改良神经评分法(m NSS)来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使用电针干预七天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Caspase-3、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电针干预7 d后,与模型组相比,在第5、7天电针组可显著提高大鼠神经行为功能(P<0.05,P<0.01)。电针干预7 d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cl-2表达上调,Caspase-3、Bax表达下调。结论:电针可提高Bcl-2的表达、降低Caspase-3、Bax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罗格列酮+缺血再灌注组(RIR组)、GW9662+缺血再灌注组(GIR组)、罗格列酮+GW9662+缺血再灌注组(RGIR组),每组8只.各实验组均于术后6、24、72ah抽取下腔静脉血,并于术后24 h采集肾脏组织.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测定血清肌酐(Cr)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表达.结果 IR组肾小管评分及血清Cr、MDA含量较S组明显升高,血清SOD活性较S组降低,肾组织ICAM-1表达较S组增加(均P<0.05).RIR组肾小管评分及血清Cr、MDA含量较IR组下降,血清SOD活性较IR组升高,肾组织ICAM-1表达较IR组下降(均P<0.05).GIR组与IR组肾小管评分及血清Cr、MDA、SO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GIR组与RIR组比较,肾小管评分及血清Cr、MDA含量显著上升,血清SOD活性下降,肾组织ICAM-1表达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罗格列酮预处理能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脏,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8):15-18
目的:研究钙蛋白酶(calpain)抑制剂calpepti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calpeptin组、溶剂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缺血再灌注组(Con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calpeptin组、DMSO组大鼠分别在脑缺血30 min前经左侧脑室注射1%calpeptin 5μL、DMSO 5μL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分别再灌注12、24或48 h后用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用TUNEL技术检测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sham组的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大鼠无明显差异;DMSO组的各项检测指标与MACO组无明显差异;calpeptin组的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表达明显减少。结论:calpeptin可显著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每组24只。Sham组仅暴露腹主动脉,不结扎;I/R组采用Zivin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麻醉后夹闭左肾下腹主动脉30 min;LIPC组大鼠在麻醉后使用止血带阻断右下肢血运10 min,恢复血运10 min,反复2次后同I/R组办法建模。3组分别于手术缝合后6 h(T1)、1 d(T2)、3 d(T3)和7 d(T4)时随机抽取6只大鼠,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进行下肢神经功能评分。各组在T1—T4时的评分结束后,取L2-4脊髓组织,行HE染色,双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LIPC组大鼠T1—T3时改良Tarlov得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T1—T4时大鼠GF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IPC组大鼠T1—T3时改良Tarlov得分,T2、T3时大鼠脊髓组织中GF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有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FAP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预处理对急性缺氧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急性缺氧组(AH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预处理+急性缺氧组(SGB组),每组16只。AH组和SGB组大鼠制备急性缺氧模型。SGB组于模型制备前解剖暴露右侧颈交感神经干并用布比卡因行右侧SGB,以出现霍纳综合征为SGB成功标志;AH组解剖暴露右侧颈交感神经干后注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C组不给予任何操作。大鼠经广口瓶取出后6h时处死取海马组织,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检测海马Bax和Bcl-2蛋白表达,并计算Bcl-2/Bax比值;另外8只大鼠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H组和SGB组海马组织Bcl-2和Bax表达上调,Bax/Bcl-2比值升高,神经元凋亡增多(P〈0.05);与AH组比较,SGB组海马组织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Bax/Bcl-2比值降低,神经元凋亡减少(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预处理可减轻急性缺氧诱发的大鼠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甲基乙二醛(MG)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新生24 h 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至第7天,予MG和(或)NAC干预24 h,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Annexin V-FITC)联合碘化丙啶(PI)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以2,7-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实时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rk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G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8.80±0.31)%高于对照组(1.60±0.15)%及MG+NAC组(4.83±0.31)%;ROS水平(10 229±946)高于NAC组(2118±320)、对照组(4265±82)、MG+NAC组(3886±415)及预处理(pre)NAC+MG组(2997±606).与对照组相比,MG组海马神经元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MG组相比,MG+NAC组、pre NAC+MG组海马神经元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G可能部分通过诱导细胞内ROS产生,导致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同时通过抑制TrkB的表达,阻断BDNF-TrkB信号通路.NAC可能通过抗氧化及抗凋亡,且部分通过激活BDNF/TrkB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卉芳  潘发福  刘曾旭  刘德明 《矿产勘查》2010,(12):38-40,44,F0003
目的观察用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对比目鱼肌凋亡相关蛋白FasL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微囊化异种组织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家兔8只用于制备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悬液。成年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组8只)、B组(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24只)、C组(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组24只)和D组(单纯损伤组24只)。B、C及D组大鼠于T10脊髓行左半横断伤后,立即于损伤处分别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空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1、3、7、14 d(每个时相取6只大鼠)取损伤侧比目鱼肌肌腹,A组(每个时相取2只大鼠)取相应部位的比目鱼肌肌腹。应用HE染色观察肌细胞微观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目鱼肌凋亡相关蛋白FasL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脊髓半切损伤后B组肌纤维萎缩始终不明显,而C、D组随时间的进展肌萎缩越来越明显。脊髓损伤1 d后比目鱼肌FasL及Caspase-3阳性表达升高,至第7天达高峰,第14天维持在较高水平;B组FasL及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C组及D组(P〈0.01)。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可抑制比目鱼肌FasL及Caspase-3的表达,并延缓肌萎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雄性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新式线栓法建模,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组、正常组、桃红四物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各20只。治疗组连续7d灌胃治疗,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模型组和正常组正常喂养。自第8天,对各实验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取脑,用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P<0.01);Nissl染色治疗组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桃红四物汤能显著改善损伤大鼠的大脑神经功能,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并且其治疗效果随桃红四物汤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8):1709-1714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3只。采用经典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TTC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坏死情况,TUNEL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2 h再灌注48 h后,实验组脑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灶,各组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与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caspase-3、caspase-1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GRP78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黄芪当归合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缓解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545-550
目的:探讨半枝莲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半枝莲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半枝莲组均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半枝莲组每日给予半枝莲总黄酮(140 mg·kg~(-1))灌胃,其余两组每日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共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采集脑组织,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立早基因(FBJ osteosarcoma oncogene,c-fos)、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家族蛋白(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结果:TTC结果显示: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最大,半枝莲组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脑梗死表现最明显,而半枝莲组的脑梗死程度有所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半枝莲组大鼠脑组织c-fos和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枝莲组大鼠脑组织c-fos和Bax蛋白表达下降,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半枝莲总黄酮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与其下调c-fos和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PM)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RPM预处理组(R组),每组20只。采用右肾切除和左肾缺血45 min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组缺血前给予RPM(10 mg·kg^-1·d^-1)×3 d,最后1次术前2 h灌胃。再灌注6 h后经心脏采集血样,检测血清SOD活性、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重(W/D)。结果与S组比较:其他2组肺W/D、血清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R组肺W/D、血清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肺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均P〈0.05)。结论 RPM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和抗炎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抑制剂对人血清白蛋白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按是否加入干预剂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C组和D组.A组不加入任何干预剂.B组加入人血清白蛋白5 g·L-1.C组加入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抑制剂PD98059 10 μmol·L-1.D组加入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抑制剂PD98059 10 μmol·L-1 预处理45 min.预处理后,再加入人血清白蛋白5 g·L-1.各组细胞均放置水套式CO2培养箱培养0、12、24和48 h.培养0、12、24和48 h后收取细胞,用于MMP-9、TIMP-1和col-ⅣmRNA及蛋白的检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组0、12、24和48 h时MMP-9、TIMP-1和col-Ⅳ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4组0、12、24和48 h时MMP-9、TIMP-1和col-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组、D组12、24 h时MMP-9、TIMP-1和col-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1),48 h时MMP-9、TIMP-1和col-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1);D组12、24和48 h时MMP-9、TIMP-1和col-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1),MMP-9、TIMP-1和col-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0 h(均P<0.01).结论人血清白蛋白可能通过ERK通路作用于HK-2细胞,促进ECM的合成和抑制ECM的降解,诱导ECM积聚,从而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阿霉素所致心力衰竭大鼠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抗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EPO组、心衰组和对照组(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ADR)建立心衰大鼠模型,EPO组每日给予EPO50U·kg-1;心衰组每日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10周。第11周行心脏超声检测并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心肌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Tunel法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心衰组相比,EPO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MDA及FasmRNA的水平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减少、SOD活力增加(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大鼠SOD活力下降、MDA水平升高、FasmRNA的表达及心肌细胞AI指数增加(均P〈0.01)。结论EPO能显著减轻阿霉素诱导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改善心功能,且此作用可能与氧化应激能力及细胞凋亡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杨人强  程晓曙  王伶  肖鲁闽  龚艺 《矿产勘查》2010,(5):5-8,15,F0003
目的研究重度烧伤组和热预处理组大鼠心肌损害及心肌血红素氧合酶-1(HO-1)变化规律。方法将6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烧伤组和预处理组,每组22只。烧伤组造成30%体表面积Ⅲ度重度烧伤(ⅢTBSA),预处理组大鼠先经肛温42℃热预处理30 min,室温24 h后再予烧伤,烧伤后1、3、6、12、24 h处死大鼠,检测心肌酶、心电图、心肌普通病理以及心肌组织内HO-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心电图正常,烧伤组烧伤后6、12 hⅡ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最明显;预处理组烧伤后12hⅡ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最明显。病理结果显示:烧伤组烧伤后6、12 h心肌细胞结构明显破坏;预处理组烧伤后12 h心肌细胞结构破坏。正常大鼠心肌组织HO-1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烧伤后HO-1水平明显升高,mR-NA在6、12 h达到高峰,6、12 h的mRNA水平分别是对照组(3.21±0.67)、(2.24±0.5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1蛋白则在12 h左右达高峰,为对照组的(9.6±1.8)倍(P〈0.01)。预处理组HO-1 mRNA 6、12 h水平分别是对照组(5.68±0.76)、(3.54±0.55)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1蛋白水平12 h为对照组(13.3±2.5)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烧伤可造成明显心肌损伤,热预处理可减轻心肌损伤,热预处理减轻重度烧伤后心肌损伤可能与HO-1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脊细胞 caspase-3的表达与病理变化。方法将9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30只制作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30只坐骨神经显露后即关闭切口,空白对照组30只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制模后6 h~5 d 神经脊细胞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HE 染色及电镜观察神经脊细胞病理学变化,采用 TUNEL 法检测各组制模后6 h~5 d 神经脊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神经脊细胞 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凋亡较少,而模型组在周围神经损伤后6 h 即出现细胞凋亡,24~72 h 达高峰;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也在6 h 明显增多,24 h 达高峰,72 h 表达减弱。神经脊细胞 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凋亡呈正相关(r=0.821,P <0.01)。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脊细胞存在大量凋亡,其凋亡水平与 caspase-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S100A4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及正常人在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细胞培养、细胞鉴定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30例 EMs 在位内膜细胞(EMs组)及30例正常子宫在位内膜细胞(对照组)S100A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Quantity One 等定量软件分析结果发现 EMs 组 S100A4蛋白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通过 QRT-PCR 系统软件分析 EMs 组患者的S100A4 mRNA 表达量比对照组高约3倍(P <0.001)。结论 EMs 在位内膜细胞中 S100A4基因表达增加, S100A4基因差异表达与 EMs 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丹参素(Salviamiltiorriza Bunge,SB)或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的大鼠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研究丹参素对HO-1表达和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24只。A组灌注保存液为乳酸林格液(LR),B、C组为SB(300 mg·kg^-1)+LR,A、B组大鼠在制模前24 h用生理盐水5 mL行腹腔注射。C组在制模前24 h用ZnPP(1.5 mg·kg^-1)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肝脏低温灌注保存模型,在保存0、1、3、6 h后,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肝脏HO-1 mRNA表达的情况,光镜观察肝细胞形态改变。结果①B组大鼠肝脏H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比其他2组高(均P〈0.01)。②B组肝脏病理评分明显优于其他2组(均P〈0.01)。病理评分和HO-1的表达呈负相关(r=-0.816,P〈0.01)。结论丹参素灌注保存液可以诱导大鼠肝脏中HO-1的过表达,对肝脏低温保存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瑜  吕柳青  张莉  杨柳  陈钦开  吕金雷 《矿产勘查》2013,(12):11-15,F0003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并观察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TLR4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糖高脂饮食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构建SD大鼠DN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NC组,n=8),模型对照组(MC组,n=20),厄贝沙坦治疗组(ARB组,n=20).在成模后2、4、6、8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24,h尿蛋白;于4、8周末取出肾脏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TLR4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含量.结果 HE染色示NC组肾小球结构完整,无明显细胞增生,肾小管未见明显异常;MC组和ARB组可见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肾小球体积肥大,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肾组织TLR4表达MC组、ARB组均以肾小球、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浆表达为主,ARB组表达较MC组显著增强(P〈0.05),MC组表达比NC组显著增强(P〈0.05).ELISA检测示IL-1含量MC组较NC组显著升高(P〈0.05),ARB组介于NC组与MC组之间,但NC组与AR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可能通过上调TLR4的表达,进而上调炎性因子IL-1的表达而引起炎性反应,刺激肾脏基底膜增生引起肾小球、肾小管为主的肾脏病变,厄贝沙坦可通过下调TLR4的表达,对糖尿病肾病起到延缓肾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