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Planning》2019,(7):62-63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CGMS联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母婴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状况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母婴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状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DM治疗过程中,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多加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5):79-8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89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监测,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动态血糖仪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血糖控制理想时间、胰岛素用药剂量和平均血糖漂移度均明显降低,遵医行为依从程度评分和护理满意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有助于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遵医行为依从程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2):92-9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围手术期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围手术期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治疗和护理。结果:使用胰岛素泵患者血糖控制满意,未发生使用故障,未发生低血糖反应,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妊娠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是最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快速平稳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1):100-101
目的:为有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探究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用于临床血糖控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经常规用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般组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予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记录比较,检测用药前后患者血糖、C肽空腹及餐后水平,统计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一般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7.1%,明显高于治疗组的2.9%,治疗组低血糖发生少(P<0.05);治疗组较一般组血糖恢复用时少、胰岛素使用量小、治疗总费用少、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率为97.1%,明显高于一般组的82.9%,治疗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一般组(P<0.05)。结论:临床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控制稳定,治疗费用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动态监测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HbA1c≤6.5%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GMS进行72 h的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漂移变化的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18例(30.0%)患者血糖漂移至〈3.9 mmol·L^-1(2.1~3.8 mmol·L^-1),其中14例(23.33%)为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值为3.0~3.8 mmol·L^-1;4例有症状性低血糖,血糖值为2.1~3.8 mmol·L^-1。31例(51.67%)患者血糖漂移至〉11.1 mmol·L^-1(11.2~14.7 mmol·L^-1),其中7例(11.67%)早餐后高血糖,血糖值为11.2~14.3 mmol·L^-1;10例(16.67%)中餐后高血糖,血糖值为11.5~14.6 mmol·L^-1;9例(15.00%)晚餐后高血糖,血糖值为11.2~14.0 mmol·L^-1;5例(8.33%)夜间高血糖,血糖值为11.5~13.9 mmol·L^-1。6例(10.00%)患者清晨空腹高血糖(〉7.0 mmol·L^-1),血糖值为8.7~10.00 mmol·L^-1。5例(8.33%)患者血糖正常,血糖值为5.1~6.1 mmol·L^-1。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为4.0±1.5。结论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仍存在血糖漂移。CGMS可较全面地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2):83-8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共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2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40例),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为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在改善上述指标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明显改善相关的临床症状。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体质问题,并发症和基础疾病较多,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血糖的同时也对患者进行了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3)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新生儿体重与脐带血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脐带血IGF-1水平以及新生儿体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孕产妇血糖水平、脐带血IGF-1异常变化以及巨大儿发生机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55-60
目的:讨论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在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并分析不同注射方法的护理风险。方法:将9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同时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使用量,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发生的护理风险,以评价不同注射方法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和风险。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分别为(5.37±0.49)mmol/L、(7.67±0.86)mmol/L、(5.29±1.12)d和(37.21±2.09)U/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发生针刺伤、剂量错误、注射用具错误和漏液情况,分别有3例和2例出现低血糖和穿刺点感染;对照组针刺伤7例、剂量错误4例、注射用具错误7例、漏液9例、低血糖10例和穿刺点感染11例,两组在护理风险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皮下注射相比于多次皮下注射,可以更有效的降低血糖,缩短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并避免护理风险,是治疗糖尿病有效的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7)
目的:探究与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较比治疗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经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且低血糖发生频次减少(P<0.05)。结论:行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明显缩短了疾病康复进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127-13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组80例糖尿病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血糖控制的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9):65-67
目的:探讨早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对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糖达标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就诊的5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于患者三餐前皮下注射优泌林R加22时皮下注射优泌林N),观察组采用美国美敦力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基础量加餐前大剂量),治疗2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以C肽水平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空腹C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 h 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156.44±13.20)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4.96±19.0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2,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能够明显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并能使血糖平稳及更快达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6):60-61
目的:观察对比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助糖尿病伴发白内障手术治疗时控制血糖效果。方法:将糖尿病伴发白内障的病人随机分为胰岛素笔组和胰岛素泵组,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的血糖进行比较,对比用药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观察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前全天血糖餐前餐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胰岛素笔组和胰岛素泵组餐前及餐后2h有差异,且以餐后2h差异极为显著(P<0.01);胰岛素泵组所需的胰岛素用量较胰岛素笔组少(P<0.05),且发生低血糖的比率较低。结论:胰岛素泵可在较短时间内平稳地将糖尿病伴发白内障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最佳水平,且用药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7):35-37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与胰岛素泵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实施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BMI、血压和血糖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7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BMI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有助于改善患者超重情况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执行医嘱治疗,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全程护理,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空腹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并发症预防等5项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控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全面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6)
目的探究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弱视患儿6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别纳入单一治疗组(30例)与综合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综合治疗组32例患儿24例治愈,6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3.75%;单一治疗组患儿8例治愈,1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7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弱视儿童采用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弱视临床治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6):57-5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高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11月收治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整理护理包括聘请专业医生开展讲座、开辟糖尿病知识宣传栏、实施心理干预、电话回访等各项措施,实施前后均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测试,以评价患者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血糖控制指标、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记忆力差,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应给予长期跟踪护理,整体护理可全面提高高龄患者的治疗效果,控制疾病,避免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8)
目的:研究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分期辨证论治。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及胰岛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达标率为72.0%,对照组为42.0%,观察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平均发生低血糖次数(5.15±0.72)次、高血糖次数(21.32±2.78)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3±1.23)次、(30.37±3.0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下降程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胰岛功能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证论治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血糖达标率,明显降低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以及高血糖的发生率,还能提高胰腺β细胞功能,改善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3):64-65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对临床效果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加用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FPG、2 h PG、HbA1c)、胰岛功能指标(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氧化应激指标(Hcy)、肝肾功能指标(ALT、AST、BUN、Scr)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空腹C肽、餐后2 h C肽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较瑞格列奈,甘精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降血糖效果,改善胰岛功能,并且能够促进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善,同时不会增加对于肝肾功能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1):123-125
目的:了解增城市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现状,并探讨综合性干预对SMBG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增城市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SMBG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2份。242例调查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106)和对照组(n=136),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照组未行任何干预,比较两组对SMBG认知、态度、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差异。结果:242例患者中,便携式血糖仪拥有率为17.77%,SMBG监测率为16.12%,SMBG频率为4.51次/月;未进行SMBG的首位原因为"血糖仪和血糖试纸太贵"(80.79%),其次为"自己认为没必要"(70.44%);39例进行SMBG的患者中,仅17.95%的患者对SMBG频率、操作方法、结果记录基本掌握;干预后,干预组SMBG认知率、支持率、检测率及空腹血糖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城市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SMBG的水平较低,可通过综合性干预提高患者SMBG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