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Planning》2014,(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采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接受足跟采血的109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用时、血液标本合格率及新生儿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血液标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采血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新生儿痛苦,缩短采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8):125-126
目的:探讨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对需要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技术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时间、完成静脉输液时间与静脉采血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8%,穿刺回血率95.6%,留置针采血成功率97.8%;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7%,穿刺回血率51.1%,留置针采血成功率55.6%。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成功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时间、采血时间以及静脉输液与静脉采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成功率较高,穿刺时间短,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马红明 《矿产勘查》2013,(11):80-81,93
目的 对新生儿进行智护训练并教会家长在家训练新生儿,促进新生儿的智能和体格发育.方法 将300名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新生儿智能护理训炼.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体质量、头围、身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9,t=11.200,t=14.445,P<0.05);观察组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及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产妇恶露排尽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智护训练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产妇和家属较好地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寻找最佳的动脉穿刺部位.方法 对156例急诊须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选5 mL注射器及7号针头行股动脉采血,观察组选1 mL注射器及4.5号针头行桡动脉采血,对比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按压时间、拒绝穿刺及疼痛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按压时间、拒绝穿刺及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1 mL注射器及4.5号针头行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节省局部按压的时间,为急诊护士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5):108-109
目的:研究新生儿股静脉与头皮静脉釆血方法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高新生儿抽血成功率提供资料支持,并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需采集血液标本的新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使用头皮针采血,观察组选取股静脉采血,对照组选取头皮静脉采血。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平均采血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分别为(3.6±1.6)min和(3.4±1.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成功率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5/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1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头皮静脉相比,股静脉相对较粗,固定性较好,血液充足,为一次性穿刺成功提供基础条件,并发症少,患儿家长容易接受。同时熟练的技术操作以及加强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轻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80例骨科患者每例观察2次,自身对照,共穿刺160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观察组采用垂直进针快速静脉留置方法进行,每次操作均由3年以上护龄护士进行,并评价疼痛及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与对照组比较,0-1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1.8%和62.5%,2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2.5%和28.8%,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1.2%,效果明显,P〈0.05。结论垂直进针快速静脉留置穿刺方法能减轻患者进针疼痛感,一针穿刺成功率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量血胆红素仪在测定不同程度黄疸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289例,按静脉抽血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血总胆红素水平分为2组:非重症黄疸组(血总胆红素≤342 mol·L-1)251例、重症黄疸组(血总胆红素>342 mol·L-1)38例,再用微量血总胆红素仪测定其血胆红素水平.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血总胆红素测量值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对非重症黄疸患儿2种检测方法的血总胆红素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重症黄疸患儿2种检测方法的血胆红素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非重症黄疸和重症黄疸患儿的血胆红素测量值,2种检测方法均呈正相关(r=0.926,P<0.01;r=0.624,P<0.01).结论 对非重症黄疸患儿,由于微量血胆红素仪测定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且对新生儿损伤小,可基本替代静脉抽血生化分析仪测定;而对重症黄疸患儿,微量血胆红素仪测定不宜替代静脉抽血生化分析仪,只能作为参考或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n=60)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n=60)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技术质量安全、服务及时、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服务态度、出入院教育等方面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FIM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2)
目的:分析采血点对婴幼儿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0例婴幼儿采血案例进行分析,其中新生儿156例,婴儿532例,幼儿1312例;从不同的部位进行采血,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探讨采血方法的合理性;结果:在保障科学采血的前提下,新生儿组中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最高,达到91.2%;婴儿组中颈外静脉采血最高,达到90.5%;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成功率略高于手背处。结论:由于婴幼儿采血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采血方法科学合理的情况下,采血部位对成功率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X线影像在外伤后胸膜外血肿致迟发性血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0例胸部外伤后胸膜外血肿X线影像资料,研究胸膜外血肿形态、基底宽度、厚度与迟发性血胸的关系.结果 200例病例中以弧凸状最为多见(116例占58.0%).弧凸状血肿迟发性血胸发生率(10.0%,20/116)高于非弧凸状血肿(3.0%,6/84)(P<0.05),血肿基底宽度<3 cm者迟发性血胸发生率(11.5%,23/115)高于血肿基底宽度≥3 cm者(1.5%,3/85)(P<0.01),血肿厚度≥1 cm者迟发性血胸发生率(12.0%,24/115)高于血肿厚度<1 cm者(1.0%,2/85)(P<0.01).结论 胸部外伤后X线检查中发现胸膜外血肿呈弧凸状、基底宽度<3 cm、厚度≥1 cm应警惕迟发性血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S 组30例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P 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及拔管(拔出喉罩)时(T3)各时点患儿 MAP、HR,观察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T0比较:S 组 T1—T3时点 MAP、HR 均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 组 T1、T3时点 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P 组比较:S 组 T1、T3时点 MAP、HR 均明显降低(P <0.05),T0、T2时点 MAP、H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S 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 P 组(P <0.05),S 组喉罩一次成功率较 P 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升高(P <0.05),S 组术后咽喉痛及喉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P 组(P <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少,优于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灯盏花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SAP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如禁食、吸氧、抑酸剂、抗生素、胃肠道减压以及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并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血肌酐、三酰甘油、淀粉酶、谷丙转氨酶、PO2和APACHEⅡ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 比71.4%,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三酰甘油、淀粉酶、谷丙转氨酶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PO2显著升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采用奥曲肽联合灯盏花素治疗SAP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部氧疗联合酮康唑甘油治疗新生儿红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新生儿红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按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按新生儿常规护理,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勤更换尿布。治疗组加用局部氧疗后外涂酮康唑甘油,对照组加用局部外涂百多邦软膏,均以5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5 d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皮损愈合时间为(4.13±0.81)d,对照组皮损愈合时间为(9.38±1.14)d,治疗组皮损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局部氧疗联合酮康唑甘油能有效治疗新生儿红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65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35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治疗总费用.结果 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试验组为3~8(5.6±1.3)d,对照组为4~21(10.1±4.9)d,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试验组为8~19(13.3±2.8)d,对照组为8~33(18.4±8.0)d,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换药次数:试验组为3~8(5.3±1.2)次,对照组为6~14(9.1±1.9)次,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总费用:试验组为600~900(745±54)元,对照组为700~1 500(1 000±59)元,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应用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总费用.  相似文献   

15.
邵美英 《矿产勘查》2010,(9):116-117
目的探讨游泳时水温对新生儿抚触(按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新生儿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2例。观察组新生儿游泳时保持水温40℃,对照组游泳时保持水温38℃,2组均先行游泳,然后进行抚触(按摩),对新生儿肌肉的放松程度、表情的恬静程度以及有无哭闹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游泳过程中额头基本都有汗液渗出,抚触时肌肉松弛程度、表情、哭闹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在水温40℃时游泳对抚触(按摩)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Rood技术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关节活动度(ROM)训练和低频电刺激;治疗组24例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ROM训练、低频电刺激的同时再加上Rood技术和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周以及第4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Fugl-Meyer评分(FMA),并在4周后进行改良Ashworth评级(ASS).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都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Ashworth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Rood技术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抑制软瘫期肢体痉挛,有效改善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76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80例,分别实行人性化护理和功能性护理,分娩结束后对2组初产妇的产程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实行人性化护理能有效地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 Disposcope 内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6~67岁,ASAⅠ—Ⅱ级,术前评估无困难气道因素,应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 Disposcope 内镜组(D 组)30例和 Macintosh 直接喉镜组(M 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成功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及3 min(T4)时记录 MAP、HR,计算 HR 与 SBP 乘积(RPP);记录气管插管时间、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记录患者24 h插管并发症(口腔黏膜出血、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情况。结果D 组各时点 MAP、HR 及 RPP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M 组比较,D 组 T2—T4时点 MAP、HR 及 RPP 均显著降低(P <0.05),插管时间显著缩短(P <0.05),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升高(P <0.05),咽喉疼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Disposcope 内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下气管插管时间缩短,首次插管成功率升高,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新生儿免疫功能的临床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间行腹部手术的新生儿患儿20例(观察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和sIL-2R的水平。选取同期体检的足月新生儿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前外周血CD3+、CD4+、CD4+/CD8+、IgG、IgA、IgM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较明显降低(P〈0.01或P〈0.05),sIL-2R明显升高(P〈0.01或P〈0.05);术后第1天患儿外周血CD4+、CD4+/CD8+、IgG、IgA、IgM及补体C3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sIL-2R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CD3+、CD4+、CD4+/CD8+、IgG、IgA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sIL-2R下降至术前水平,但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新生儿腹部外科围术期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创伤可加重抑制免疫功能,临床上应注意围术期免疫功能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潜伏期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最佳时机以及对产程、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240例,将80例不愿行分娩镇痛者为对照组(A组),160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B、C 2组,每组80例。A组按产科常规处理,B组在宫口开大1 cm时实施镇痛,C组在宫口开大2 cm时实施镇痛。均选 L2-3为穿刺点,镇痛液配方为0.085%罗哌卡因和0.5μg·mL-1舒芬太尼混合液,背景输注10 mL·h-1,单次 PCA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宫口开大8 cm时停用镇痛泵。观察记录各组产妇各时段VAS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 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情况及产妇满意度等。结果与A组比较,B、C 2组在宫口开大3、8、10 cm时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均P<0.05)。B、C 2组产妇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 A组,B组高于C组(均P<0.05)。3组新生儿出生5 min时 Apgar评分、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及缩宫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第一产程潜伏期宫口开大1 cm和2 cm时实施硬膜外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无明显的影响,能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和降低剖宫产率,但宫口开大1 cm时实施镇痛产妇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