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 工业机器人专用电缆标准规范基本情况目前,电子、电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对规模以上制造业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智能化做出了明确的时间规划。工业机器人中的电缆用于电源、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是工业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对工业机器人安全可靠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智能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为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开展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等。  相似文献   

3.
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相比2015年底,工业云企业用户翻一番,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2%,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效应较强的制造新模式,初步形成跨界融合的制造业新生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成为巩固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加快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核心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李克强总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调研时指出,"我们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就是要转型升级",并强调"要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18世纪中叶以来,推动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制造业的发展。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制造业是带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升级家电行业制造水平、打造新时期现代制造体系的转型大幕就此有了明确指向。2017年8月,《电器》记者来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就《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家电业智能制造升级的现状及未来,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记者: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布的?高延敏司长: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整体实力之所在。金融危机后,西方工业大国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期保持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优势地位。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  相似文献   

6.
业界要闻     
声音:当前,装备制造企业要抓住有利时机,把握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不断提高各类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网络化水平,并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各环节,着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面部署,中国制造业的重点已经转向全面智能化,制造企业正加速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寻求为中国工业升级转型插上"智慧之翼"。作为工业设备运转的血液,润滑油行业的数字化变革也应势而来。2018年5月29日,壳牌中国"数字化创新实验室"启动仪式在杭州盛大举行,正式发布首款数字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虹润公司紧紧围绕"造国际一流仪表,让虹润走向世界"的目标,抓住"德国工业4.0"、"中国智能制造2025",深化"两化"融合的新机遇,瞄准工业大数据的市场方向,大力实施生产装备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学习德国、日本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心无旁骛办实体,集中精力做仪表,把企业做精、做强、做优,打造中国仪表的"百年老店"。虹润产品为中国、为世界生产装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化仪表,为您的生产装备实现智能制造。虹润技术在显示控制仪表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打破欧、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新概念的提出,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轮胎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智能化立体仓储系统以及机器人的使用,使得轮胎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减少了人为原因产生的质量问题,使产品质量越来越稳定,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产品竞争力随之大幅提高,智能化成为轮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ABB机器人作为最早步入轮胎橡胶行业的机器人技术提供商,致力于用先进的技术、简便的操作、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卓越的产品性能,助力轮胎企业实现智能化制造。  相似文献   

10.
<正>“十四五”期间,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深刻理解国家战略意义,立足装备制造,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务求实效,保障未来业务快速发展和交付能力提升,实现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近年来,许继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结出累累硕果: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多条智能化生产线;  相似文献   

11.
政策法规     
<正>1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下发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的"1+X"规划指南全部发布,  相似文献   

12.
《电器》2015,(7)
<正>为落实战略规划,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提出,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5项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3.
<正>原标题:《安徽版工业4.0"智能"成关键词智能家居或占领下个风口》来源:凤凰安微12月3日,安徽省正式公布《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在这份被称为安徽版"工业4.0"的规划中,"智能"、"绿色"成核心关键词。行业解读认为,规划的施行或成就安徽智能家居制造业占领下一个行业的风口。规划:"智能""绿色"成关键词当日下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指出,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等12个高端行业成为安徽重点突破领域。  相似文献   

14.
行业快报     
<正>"中国制造2025"主攻智能制造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尽快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苗圩强调,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抓住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高档数字机床、工业机器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实现能源互联、电能替代和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博电电气要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也将秉承"持续创新"的发展理念,助力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推动电气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当前"一带一路"及"十三五"规划的引领和推动下,在实现"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整个能源体系和装备制造业正在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下,全球正在掀起一场制造业变革的"大潮",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强调了智能化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的过程中,产业正逐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增长向质量为先转变,中国制造业正在迈入一个精细化、效率化、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智能制造时代。在迈向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上,传统制造业纷纷勤练内功,积极进行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2016年10月15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电力装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与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在新疆昌吉市组织召开了电力装备行业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孙峰,新疆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苏国平,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国家两化融合的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在现阶段的先进实践,作为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电力行业二次生产设备制造业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生产面临数字化转型。通过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生产过程追溯体系形成,通过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全面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全质量要素追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助力数字化工厂在电力制造行业落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发布吹响了中国制造由大国变强国的转型号角。十大制造业领域被激活,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给自动化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工业智能自动化将抢占新一轮的制高点。威图(Rittal)携众多创新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登陆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帮助行业用户实现智能自动化。2016年3月8~10日,2016年中国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拉开帷幕。威图(Rittal)在本次展会上带来了先进的工业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将帮助推进中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协同制造成为世界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人们对家电产品高质量、个性化定制要求越来越高,家电智能化、精益化生产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其中围绕家电数字化车间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为最近几年家电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推动家电行业数字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