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晓童  秦华 《工业工程》2019,22(4):116-122
火灾搜救团队在高层建筑火灾中信息交互手段受限且缺乏理论支持。本文根据空间信息的传递方式选取3种交互模式:1) 语音;2) 建筑平面图及规范语音;3) 视频。实地模拟高层建筑火场进行实验,记录并分析参试者逃生时间与路程。结果表明,在语言沟通方式下,逃生时间与逃生所走的总距离最长。在建筑平面图及语音沟通方式下,逃生时间与逃生所走的总距离最短。在动态环境下,建筑平面图及规范语音的交互模式使得寻路更高效且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移动界面中信息传达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戈文  辛向阳 《包装工程》2017,38(6):81-86
目的基于移动界面特殊性,结合界面设计信息传达理论,探讨用户界面信息传达对于提升用户与体验的意义。方法基于移动界面下信息传达与用户的联系,从交互设计视角下对信息传达的本质与要点进行有效分析,剖析界面信息传达与用户体验的关系。结论移动设备的显示载体尺寸有限,信息通过界面的信息元素与交互行为进行传递,移动界面信息传达过程中关注用户的行为逻辑、行为路径与信息情感关怀,由此设计出符合用户心理需求、人群特质且体验良好的移动界面。  相似文献   

3.
李亮 《包装工程》2023,44(8):234-241, 264
目的 将景点与景点之间的景点主题、位置距离、交通方式、周边环境等关键性信息,以有趣、直观的方式传达给人们,探究街道家具信息导览设计的路径与方法,提升城市的可读性。方法 根据人们的寻路行为和在地理空间中的认知链特征,从游客地理认知、景区的地理空间信息、信息传达媒介与方式三个方面构建信息导览系统,再以虹口微旅行线路为例进行实践探索。结果 得出信息导览设计在微旅行中的实践步骤及设计要点。结论 由于微旅行呈现目的地众多、分布散乱的特点,构建信息导览系统需要合理预判和引导人们的出行行为,注重塑造景点之间沿线空间的可识别性,准确选择适宜的街道家具作为信息导览媒介。在优化城旅一体的景观体系下,发挥街道家具的多种职能,以多元的形式帮助人们解读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生活环境,为构建高品质的文旅环境提供新思路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触控手势操作的情境界面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孙鹏 《包装工程》2014,35(8):96-100
目的探索一种与基于触摸屏的手势操作相配合的新型界面形式与结构,以实现触控手势操作方式的优化。方法分析触控手势操作的过程性特征与人机交互中的信息传达过程,对支持用户使用自然动作与系统进行交互、弱化不适应于手势操作的界面控件以及支持用户在界面中随处操作等内容进行讨论,使用类比的方法提出界面行为的概念,结合实例分析人机交互过程中界面行为与用户行为的关系。结论归纳出情境界面的概念与特征以及在情境界面中的界面行为与用户行为的关系,总结通过基于界面行为的动态启示来实现情境化的人机交互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宜倩  乔子轩  宋晓蕾 《包装工程》2023,44(20):59-64, 115
目的 探究产生追踪手势对不同心理旋转能力个体寻路绩效增强作用的差异,提出针对不同群体改进移动端导航UI界面和交互的设计方案。方法 基于桌面虚拟现实的地图学习任务范式,实验1探究不同心理旋转能力个体在平面和立体地图中的寻路绩效差异;实验2从具身认知视角,利用追踪手势增强立体地图中不同心理旋转能力个体的寻路绩效。结果 低心理旋转能力者寻路绩效较低,在立体地图呈现下,产生追踪手势可提高寻路绩效。结论 针对低心理旋转能力者或交互设计师,在立体导航地图下,可利用追踪手势的增强作用,提高身体与环境及任务的交互感以提高绩效。  相似文献   

6.
石彭  易晓 《包装工程》2017,38(22):232-238
目的我国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室内空间发展呈复杂化、多层次化的趋势,对于乘客的寻路活动造成一定影响,立体导视图设计可以提高用户寻路活动的效率。方法以合肥南站枢纽北广场室内空间立体导视图设计实践为例,结合视觉传达及信息认知设计理论,从立体导视图设计的信息层级、空间形态、色彩、垂直交通设施、环境设置等方面,探讨其设计策略。结论立体导视图具备其他导视标识无法比拟的优势,能以更加直观化、形象化、整体化的方式,帮助乘客进行空间认知和定位,帮助乘客快速进行路线选择规划并提高寻路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万千个 《包装工程》2018,39(4):43-48
目的探究交互媒介如何运用于空间导视中,为导视设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以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元律"为依据,结合当下空间导视中的交互媒介手段,包括万维网、信息亭、手机APP、QR二维码、AR增强现实、空间投影等方式,分析交互媒介对于空间导视所产生的影响。结论交互媒介将提升空间导视中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回归最初寻路的行为逻辑,使得导视媒介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交互媒介在空间导视系统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娟  李思原 《包装工程》2023,44(14):235-243, 269
目的 探讨移动应用界面中视觉设计干扰子对搜索效率的影响机制,为提高视觉界面搜索效率提供搜索界面设计策略和方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梳理视觉搜索理论及行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视觉信息搜索思维逻辑。并基于某大学图书馆研修室预约系统,设计制作7组界面视觉干扰子实验样本,通过动态界面交互眼动实验研究,探明界面视觉设计干扰子对搜索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 在界面结构、功能布局、交互方式、信息表现、信息层级、色彩搭配与UI动效7组不同界面视觉设计干扰子样本中,用户目标任务的搜索效率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搜索类型界面设计应使界面结构清晰,主次功能分布合理,尝试灵活多样的交互方式,尽量减少信息层级以及进行适当的信息可视化,给用户舒适的色彩对比度以及恰当的UI动效引导。  相似文献   

9.
吴磊  苏瑶  盛芹芹  王峻峰 《包装工程》2022,43(4):45-51, 70
目的 随着AR数字化信息在辅助装配领域的快速发展,能为用户提高装配效率、准确性和减少操作错误。当前AR指示符号的视觉设计尚无通用标准,如何解决AR辅助装配交互界面中指示符号的用户体验问题,成为研究重点。方法 以AR辅助机械装配的指示符号为例,采用眼动追踪实验方法对增强现实环境下辅助装配符号维度与状态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估,进而提出AR环境下辅助装配指示符号设计的设计策略。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1)指示符号的维度和状态对指示符号的认知负荷有显著影响,动态和3D指示符号的认知负荷较大;(2)指示符号的状态对指示符号的视觉凸显性有显著影响,动态图标的视觉凸显性更强;(3)指示符号的状态对装配任务的装配效率有显著影响,动态符号的装配效率更高;(4)指示符号的状态对装配任务的装配质量有显著影响,静态指示符号引导下的任务的装配质量更高。研究结论可为AR辅助装配交互设计提供相关理论支撑,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虚拟候车环境中,研究视觉线索所提供的信息与乘客视觉信息需求的一致性对其登乘行为的影响,通过调整候车环境中提供寻路信息的两种视觉线索(候车信息屏和车站检票口布局结构)与乘客所需信息的目视统一性,以完成任务的总时间、看屏时间及行动时间等作为乘客寻路表现的指标来评价不同形式的两种视觉线索的功能,为车站目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候车信息屏上信息呈现的顺序在与使用者的目视编码需求保持一致时,乘客有较好的寻路表现;与顺序型和奇偶型布局相比,AB型布局能使乘客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空间认知,是一种对布局结构进行目视管理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11.
朱青  王如彬   《振动与冲击》2013,32(2):189-200
啮齿类动物在空间环境中的运动被认为可以形成代表空间环境的认知地图。在这种认知地图中,代表不同空间位置的细胞会与一种发放率编码的模式相联系,这种基于发放率编码的模式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联想记忆的研究中。本文通过神经计算模型和认知地图的构建,阐释了两种认知地图的形成方式和功能。第一种模型是一种空间向量地图,在这种空间向量地图中,动物依据所处的空间位置进行自我定位,同时也可以更新认知地图的信息。另一种认知地图是一个基于目标的向量图,用来进行寻路。将这两种认知地图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高效快捷的寻路方式。本文重点将这种寻路方法应用于智力探索模型中去,依靠适应性驱动力,利用第一种认知地图中所存地点之间关系的基本知识,对第二种认知地图进行构建和重置。这样通过智力来解决一系列新路径问题的解决,能够针对不同目标的需求找到合适的路径,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最优路径的形成。这个新思路能为寻路问题找到更加简便和安全的答案,也能够为以后应用于机器人系统的编程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Team performance modeling for HRA in dynamic situ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oposes a team behavior network model that can simulate and analyze response of an operator team to an incident in a dynamic and context-sensitive situation. The model is composed of four sub-models, which describe the context of team performance. They are task model, event model, team model and human–machine interface model. Each operator demonstrates aspects of his/her specific cognitive behavior and interacts with other operator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deal with an incident. Individual human factors, which determine the basis of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n operator, such a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tate-recognition, decision-making and action execution during development of an event scenario are modeled. A case of feed and bleed operation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under an emergency situation was studied and the result was compared with an experiment to check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相似文献   

13.
黄薇  邵恩雨  吴剑锋 《包装工程》2023,44(2):290-297
目的 从具身认知视角探索就医导视系统界面适老化设计,优化界面可用性,提升老年用户的交互体验。方法 引入具身认知理论,归纳总结具身交互特征,从功能目的、交互行为和情绪表现三个层面提炼产品界面适老化设计要素;调研老年用户就医导视系统交互过程中的使用体验与具身认知行为,绘制用户体验地图挖掘老年用户痛点,基于适老化设计要素解析得到用户具身认知需求并推出界面设计需求;结合就医导视系统设计层级,从“情境化”的功能流程、“生动化”的交互体验和“专注化”的情绪体验等方面提出基于具身认知的交互界面适老化设计策略;展开就医导视系统适老化设计实践,以验证该适老化设计方法有效性。结论 身体体验、心智模型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行为是影响认知理解的重要因素,老年用户在短期记忆、信息分析和决策力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有所退化。因此,基于具身认知视角建立的交互设计方式,为适老化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郭馨蔚  张少焕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22,43(6):143-149, 156
目的 得益于显示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发展,信息传播的载体越来越丰富。用户界面的形态从静止的平面转向可折叠、可变形等多样形态。用户获取信息的媒介也从二维空间转向多维空间。上述变化对设计表达和用户体验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与要求。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案例研究、比较分析和设计实践,归纳了柔性显示技术驱动下用户界面的形态特征,分析了柔性显示界面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结论从信息维度、界面呈现和交互行为3个方面,通过设计实例论述了设计建议与策略。从信息与物理空间的融合、生态智能反馈等角度讨论了未来柔性用户界面的应用场景和设计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贾复生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22,43(16):92-100
目的 在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基础上,以用户认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方向下,探究并总结会话式交互的具体设计原则及策略。方法 基于用户的行为差异与认知特征,分析影响用户认知流程的界面设计问题,提出用户界面认知过程中感觉与审美、注意、学习与记忆以及思维特征等需求,结合明确产品型用户与非明确产品型用户的行为差异,建立认知特征—会话式交互界面体验需求映射模型。结论 通过认知特征与购物聊天机器人会话式交互界面体验需求分析,从用户的感觉特征与审美体验、注意特征、学习与记忆特征、思维特征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界面设计策略。结合信息架构的微观网络体系,根据信息整体、信息关联与信息实体3个方面对提出的设计策略进行整理,从设计需求、认知需求、界面设计需求、设计策略4个层级构建聊天机器人会话式界面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语言认知老化机制,研究智能电视语音交互界面的适老化设计策略。方法 对语言产生和语言理解过程中语言认知老化的现象和基础机制进行研究,总结出语音交互过程中可能影响老年人交互效率和交互体验的主要因素;通过KANO模型对影响老年用户使用智能电视满意度的设计因素分类,并识别用户需求的重要性,以此为依据提出智能电视语音交互界面的适老化设计策略。结论 从用户语言认知的角度出发,适度采取简洁自然的语言交互环境、灵活包容的信息识别策略、精准有效的语音输出迭代等补偿性策略,可有效减少老年用户与智能电视语音交互的障碍,提升绩效并优化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7.
张嘎  张建民 《工程力学》2006,23(2):72-77
基于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弹塑性损伤静动力统一模型(称作EPDI模型)建立了可用于有限元分析的弹塑性损伤接触面单元。对接触面试验进行了模拟,采用不同的接触面本构模型及参数对单调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单桩基础的侧摩阻力和桩顶位移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剪应力应变关系和剪胀特性在内的接触面力学特性对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有重要影响,需要合理地加以描述。基于试验结果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接触面单元能够有效地用于土体与结构物相互作用分析,并能够合理地反映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包括体应变及其与剪应变耦合特性在内的接触面主要静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