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d—Fe—B合金的辉光离子烧结及渗金属复合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可以一次性实现Nd-Fe-B合金压坯的烧结和表面渗金属处理,却在完成制品烧结的同时,在其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合金扩散层,从而改善和提高制品的表面性能。在该工艺条件下,渗金属速率比普通钢材提高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纯铁表面进行Ni-Cr-Mo-Nb多元共渗.结果表明:双层辉光离子Ni-Cr-Mo-Nb多元共渗可以在工业纯铁表面形成合金元素成分呈梯度分布镍基表面合金层.对双层辉光离子Ni-Cr-Mo-Nb多元共渗存在成分离析现象从合金元素的扩散原理探讨了其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20钢、工业纯铁、18-8不锈钢3种材料表面进行表面合金化。结果表明:可以在3种材料表面获得成分类似于镍基合金Inconel625及与Inconel625不同的表面合金渗层。并对渗层成分控制、组织结构和耐蚀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20钢基材上,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进行Ni-Cr-Mo-Cu多元共渗正交实验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渗层的元素总含量以及渗层的厚度有较大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源极电压1050V,工件电压250V,气压35Pa,极间距15mm.  相似文献   

5.
双层辉光多元共渗合金元素的吸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江  谢锡善  徐重 《特殊钢》2001,22(6):21-23
在20钢基材上,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进行Ni-Cr-Mo-Cu多元共渗.通过回归分析,并用非线性规划得出双辉离子渗金属合金元素吸收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源极电压1050V,工件电压250V,极间距15.431mm,气压35Pa.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试样20钢上双层辉光离子渗Hastelloy C-2000合金过程中渗层出现的成分离析以及表层Ni,Cr合金元素贫化现象,并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认为表面合金贫化与工件表面层离子轰击形成的畸变梯度及反溅射有关;成分离析是由于合金Ni,Cr,Mo的溅射特征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化学成分的铁基烧结零件材料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处理,观察工艺参数和合金元素对共渗层相组成、渗层深度、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共渗温度、时间、气 氛等工艺参数以及在Fe-C烧结材料中添加Mo、Cu等合金元素,明显影响渗层深度和表面硬度。对铁基烧结零件材料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当保温时间为2-3h,C3H6O(丙酮)输入量为保护气氛总体积的7%(体积分数,下同)时:材料密度为6.7g/cm^3的Fe-C材料,在560-620℃,可获得530-77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15-0.65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12-23μm;Fe-C-Cu材料,在560-580℃,可获得640-65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23-0.38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8-12μm,FC-C-Cu-Mo材料,在560-580℃,要获得760-880HV0.1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为0.17-0.25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8-17μm。  相似文献   

8.
徐江  徐重 《特殊钢》2001,22(6):21-23
在20钢基材上,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进行Ni-Cr-Mo-Cu多元共渗。通过回归分析,并用非线性规划得出双辉离子渗金属合金元素吸收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源极电压1050V,工件电压250V,极间距15.431mm,气压35Pa。  相似文献   

9.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渗金属技术(DGPSAT)对TC11进行表面渗Nb处理,用SEM和XRD、EDS以及纳米压入仪分析渗Nb合金层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相组成及其显微硬度与弹性模量。结果表明:渗层Nb元素呈梯度分布;渗层相主要由Nb在β-Ti中形成的置换固溶体与Al Nb2相组成;渗层有效厚度达到14μm,TC11渗Nb后其纳米硬度提高了1.9倍,而弹性模量相对于基体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激光烧结快速成形技术制备金属原型零件的渗铜烧结处理工艺。通过放电加工试验以及对原型零件表面组织结构的分析,讨论了原型零件的放电加工行为,结果表明,经渗铜烧结处理的原型零件可获得与常规电极相近的加工性质,并且表现出优于常规电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厚料层烧结技术的完善与小球团烧结工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传统的厚料层烧结工艺与新近研究的小球团烧结法在实施措施和实施效果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小球团烧结法是传统厚料层烧结的完善和发展,是今后烧结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均质烧结技术的发展与配套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均质烧结要求烧结过程中的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包括交换的物质品种、数量、速度、位置)始终处于均一状态,其产品必然也是均质的。均质烧结的观点是把影响矿宏观均匀性和微观均质性的因素统一起来,通过多种烧结技术的优化配合来实现。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将目前普遍采用的高负压大风量生产变为了低负压小风量生产,因而使烧结能耗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烧结过程对Nd-Fe-B永磁材料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当烧结温度为1 373 K时,随烧结保持时间延长,材料剩磁Br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矫顽力Hci直线下降.成分为Nd25.5Pr7.5FebalNb0.45Cu0.2Al0.55B1.10的磁体样品的抗弯强度在烧结时间为5 h时达到一个最大值后便持续下降,而成分为Nd25.5Pr7.57.5FebalNb0.15Cu0.25Al0.75B1.10的磁体样品抗弯强度是持续下降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合金成分和烧结工艺参数,可以改善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和力学性能,获得综合性能较高的磁体.  相似文献   

14.
烧结过程控制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晓慧  王海东  黄天正  陈荩 《钢铁》2001,36(11):1-4
研究了烧结过程控制专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烧结矿化学成分控制和烧结过程状态控制。烧结过程控制知识采用混合知识表示模式和多库结构与多层次结构相结合的知识库组织形式,推理机采用多级目标推理模型和混合推理策略。开发了基于自适应预报的烧结矿化学成分控制专家系统和烧结过程状态控制专家系统,系统软件包括近1000条专家规则,成功地应用于现场的离线控制。  相似文献   

15.
硅—钛—硼掺杂金刚石烧结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硅-钛-硼掺杂金刚石在烧结过程中各物相的反应。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硅、钛分别与金刚石表面石墨化的碳反应生成SiC和TiC,硅与钛反应形成TiSi_2。在1500~1600℃,TiSi_2发生分解,新生的硅和钛与金刚石表面剩余的石墨反应生成相应的碳化物。通过金刚石颗粒间的碳化物的烧结,将金刚石粘结起来。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邯钢400m^2烧结机的试生产情况及对工艺参数的测定和优化。针对燃料粒度偏细且配量大,返矿配入量波动、生石灰供应不足、烧结终点控制不当等问题,逐步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使烧结工艺参数得到优化,加 快了达产速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唐钢二炼铁厂烧结工艺数据库的构成,以及数据库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唐钢炼铁厂对北区烧结生产进行的设备改造、应用新技术及加强原料、技术管理等实践,使烧结矿产、质量等指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烧结温度对 93W 5Ni 2Cu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烧结温度不同 ,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差异很大 ,合适的烧结温度可以使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最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烧结生产自动控制新技术(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分析国内外烧结过程自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烧结矿化学成分控制、烧结料层透气性控制、烧结过程热状态控制、烧结过程异常状态诊断和烧结过程能耗控制等新技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