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四平 《应用化工》2014,(11):1985-1988
采用欠量加料核壳型乳液合成法,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乳化剂为复合乳化剂,以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核单体,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丙烯酸丁酯为壳单体,KPS为引发剂,制备出核预聚体和壳预聚体,又以乳化剂、水、p H缓冲剂、核预聚体制备出核种子乳液,然后通过半间歇法加入壳预聚体和壳引发剂制得核/壳型硅丙乳液。对乳液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并初步探讨了乳化剂的用量、乳液p H值、乳化温度、引发剂的用量等因素对合成过程中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量的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的0.7%,乳化温度为75~80℃,p H在接近中性的6.5~8.0时,制得硅丙乳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陕西科技大学的马建中等人采用单体预乳化法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硅丙复合乳液,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璜酸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MS-1)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比列、核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及壳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对乳液性能和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机硅材料》2010,24(4):217-217
陕西科技大学的马建中等人采用单体预乳化法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硅丙复合乳液,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璜酸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MS-1)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比列、核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及壳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对乳液性能和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腈(AN)为主要原料,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二阶段聚合法制备出一种核/壳结构型硅丙乳液。研究结果表明:KH-570含量对胶膜吸水率影响较小;胶膜力学性能及其保持率随KH-570含量增加而增大;当w(KH-570)=5%(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时,乳液及其胶膜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其吸水率、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6.92%、13.37 MPa和43.98%,吸水48 h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2.01 MPa和40.02%,吸水48 h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保持率分别为89.83%和91.41%。  相似文献   

5.
在无乳化剂条件下,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有机硅单体,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钠)和烯丙基羟乙基醚共聚物替代乳化剂制备超支化无皂纳米核壳硅丙乳液;通过L9(3)4正交实验优化配方为m(MAA)∶m(AOE)∶m(YDH)∶m(V4)∶m(MMA)=8∶9∶4∶20∶59;讨论了体系p H和引发剂用量对乳液凝胶率和粒径的影响,得出引发剂为m(K2S2O8)∶m(Na HSO3)=2∶1,用量为单体总量0.5%,p H=5±0.5时,凝胶率0.12%。用TEM和粒径分析确定该乳液为核壳结构,并且平均粒径70 nm;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知环硅烷已开环聚合,且与其他单体共聚;热重分析进一步确定了乳液为核壳结构,核段失重峰426.6℃,壳段失重峰504.5℃,SEM表明乳液成膜性好。  相似文献   

6.
以苯乙烯(St)、丙烯酸异辛酯(2-EH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硬、软和极性单体,对丁苯乳液进行改性,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丁苯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种类、乳化剂用量和软硬单体比例对粒径的影响.通过接触角、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测试,分析了乳液结构对电解液浸润性和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硫酸铵(APS)更适合作为核壳改...  相似文献   

7.
核壳乳液聚合合成硅丙乳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型核/壳乳液聚合技术,首先合成种子乳液,然后以种子乳液为核,加入壳层单体预乳化液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硅丙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类型、用量、比例,乳液pH值,有机硅类型、用量、加入方式等因素对硅丙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500t/a中试装置生产的硅丙乳液进行了粒径,红外,DSC、TGA、MNR等结构表征,指导生产工艺优化,得到高性能硅丙乳液涂料,具有优异应用性能,人工老化试验通过1500h,粉化0级,变色1级,耐沾污性2%,耐洗刷性10000次,用于外墙装饰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引发核/壳型硅丙复合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讨论了氧化还原体系引发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类复合乳液共聚合的基本规律,确定了合成工艺条件;并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分析证明了硅丙共聚合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酯[如MAA(α-甲基丙烯酸)、n-BM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MA(丙烯酸甲酯)等]和A-15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共聚单体、OP-10(辛基酚聚氧乙烯醚)/JFC(聚醚渗透剂)为复合乳化剂、戊醇为助乳化剂和KPS(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分段控温、补加引发剂等方法制得丙烯酸酯预聚乳液;然后采用核/壳接枝聚合反应和氨化反应,制得半透明核/壳型硅丙微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当分段聚合温度为75℃和65℃时,采用上述方法制成的硅丙微乳液中A-151含量高达12%左右(相对于微乳液总质量而言),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型结构,粒径为1060 nm,并且微乳液体系聚合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杨磊  傅丽娜  罗月亮 《涂料工业》2011,41(4):39-43,48
为了提高丁苯乳液涂膜力学性能,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纳米TiO2,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TiO2/聚丁苯(PSB)复合乳液。采用FT-IR、TEM表征TiO2/PSB复合乳液乳胶粒子结构,结果表明合成了以TiO2为核的核壳结构纳米TiO2/PSB乳胶粒子。探讨了纳米TiO2、乳化剂、电解质、引发剂及增稠剂用量、聚合时间与温度、单体配比等对TiO2/PSB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确立了适宜的聚合工艺条件:纳米TiO2、乳化剂用量分别为总质量的0.5%和3.5%,电解质和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聚合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4℃和3.5 h,可制备出高固高黏且性能优良的复合乳液。经纳米TiO2改性的PSB复合乳液涂膜性能较未改性的,在黏度、硬度、耐冲击性、耐洗刷性、附着力及耐水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ACR胶乳凝聚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酯(ACR)聚合物胶乳凝聚过程中粒径的变化表征凝聚效果,探讨在凝聚剂作用下的凝聚机理,研究凝聚剂、凝聚温度、搅拌转速、搅拌时间和胶乳固含量等条件对凝聚过程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工艺条件,制备大小均匀、形态较为规整的凝聚颗粒,实现ACR胶乳凝聚的工业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选用过硫酸钾(KPS)、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和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044)为复合引发剂,在低温下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生成凝聚物少的硅-丙核/壳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有机硅用量、丙烯酸羟丙酯(HPA)用量对硅-丙核/壳乳液转化率、接枝率的影响,并借助透射电镜(TEM)、粒度分布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对乳胶粒形貌、粒径分布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1000mg·kg-1、乳化剂用量为0.8%、有机硅用量为15%、HPA用量为8%时合成的硅-丙核/壳乳液最优,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分布较窄;有机硅的加入提高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通过三步法制得的具有亲油的核和亲水的壳的高分子微胶粒。首先,通过乳液聚合得到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与甲基丙酸甲酯的共聚物乳液(p-(BMA-MMA));利用(p-(BMA-MMA)乳液作为种子,用一种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在乳胶粒表面包覆一层均匀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外壳,壳层聚合物的含量为5~15wt.%之间;最后,壳层表面的环氧基团与三乙醇胺盐酸盐反应,环氧基团转变为季铵盐,使外壳成为极性的亲水表面。核-壳型固体微胶粒可以在水中较好地分散并形成稳定的乳液。通过旋涂法将固体乳液颗粒和PVA的混合水溶液涂在铝版基上,室温下干燥,可得到乳液薄膜。实验发现,室温下核-壳乳液薄膜与水的接触角在16.1°-27.5°范围内,可经过150℃短时间的烤版处理后,接触角将超过87,°表明乳液薄膜通过加热后完全由亲水性转为亲油性。同时,该乳液薄膜在烤版前很容易用中性水由版基上冲洗掉,但烤版后不再能够被洗掉。当在乳液薄膜中加入一种红外染料(最大吸收波长在830nm)后,该薄膜变得对830nm的LD激光敏感,并通过LD激光曝光和中性水显影后,得到阴图型图像。  相似文献   

15.
杨磊 《上海涂料》2010,48(9):8-12
以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TiO2为核,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其质量比为1:1,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TiO2/聚丁苯(PSB)复合乳液,其固含量最高可达50%以上,黏度可依据不同使用要求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6.
核壳型醋丙乳液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勇  王平华  张奎  张健堂 《化学与粘合》2010,32(1):54-56,78
乳胶粒子形态控制是聚合物乳液研究的重要领域,几十年中在聚合物材料、涂料、胶黏剂等诸多领域的成功的应用使得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备受关注。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采用复配乳化剂体系合成了以醋酸乙烯酯为核,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壳的乳液,并重点研究了单体滴加速率、SDS与OP-10质量比、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乳胶粒子核壳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以自制的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体为高分子乳化剂,与自制的环氧丙烯酸酯(EA)树脂充分混合后,采用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可UV固化的具有不规则核壳结构的PUA/EA复合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水性PUA合成过程以及复合乳液UV固化前后进行了表征,表明合成得到了目标产物且UV固化良好。透射电镜(TEM)测试表明,复合乳液呈不规则的核壳结构,且EA含量不同时核壳结构也不同。讨论了羧基含量及中和度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羧基含量的增加,乳液的平均粒径变小、外观越来越透明、黏度变大、贮存稳定性变好,UV固化后膜的硬度越来越高,吸水率先增加,后降低,又增加。随着中和度的增加,复合乳液的粒径逐渐减小,外观由不透明到透明又到不透明,稳定性先变好后变差,乳液的黏度和固化膜的吸水率都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将反应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和阴离子型乳化剂进行复配,以BA、St、MMA、AA为单体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试验表明:乳化剂用量为2.5%,G-30∶NP40∶HAPS比例为1∶2∶1,乳化剂在核壳中的比例为2∶1,得到的乳液具有核壳结构,胶膜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乳液聚合法制备中空乳胶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段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然后用碱溶胀处理得到了单分散性较好的中空聚合物微球.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各阶段乳液聚合的胶粒大小和分布以及形貌行了表征.研究了种子乳液聚合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单体滴加速度等因素对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的滴加速度控制在0.1~0.2g/min,搅拌速度控制在80~120 r/min时,可以制备中空形态较好的中空聚合物微球.  相似文献   

20.
在炭黑填充型粉末丁苯橡胶的制备过程中,发现过量外加乳化剂的引入可造成胶乳凝聚颗粒较小甚至不能完全凝聚,说明外加乳化剂对原有胶乳体系的凝聚效果存在影响,而这方面却甚少报道。本文研究了外加乳化剂的类型和用量、凝聚剂类型等因素对丁苯(SBR)胶乳在凝聚前后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及凝聚物中成块物的比例等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外加乳化剂对SBR胶乳体系的影响和胶乳凝聚的微观机制,即:外加乳化剂只在胶乳体系凝聚过程中才对原有胶乳体系产生影响,非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使胶乳体系重新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