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并设计了用IBM—PC机实现切入式磨床的自适应预报控制系统,文中对系统组成,测量装置、接口电路、控制算法等进行了描述.该系统可大大提高磨削精度,已在3486型磨床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高精度螺纹磨床微机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测量和控制原理,推导出了实用的最小二乘实时辨识和加权最小方差控制的速推算法,并介绍了实施控制的微型计算机硬件及软件部分。最后还介绍了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精度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孟万根 《轴承》2005,(6):10-11
以单步进外沟磨床为例,介绍了利用前次磨削时的沟曲率和砂轮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快速、精确地对沟曲率半径和沟径尺寸进行调整的方法,并用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孙殿俊  胡占荣 《轴承》2000,(12):15-15
依据前次加工工件的曲率和将要调整的曲率作简单计算 ,按文中介绍的调整方法即可快速精确调整完毕  相似文献   

5.
从液压辙叉自动磨床的功能分析入手,分析了其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采用IPC-PLC联机控制技术,设计了液压辙叉自动磨床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和控制软件,使该机床具有工作台六自由度闭环控制;辙叉水平找正;轮缘槽对刀;自动磨削/手动磨削等功能。使用结果表明,该机床控制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7.
8.
李光伟  王涛 《轴承》1993,(1):22-24,27
利用HPM-2A步进电机控制驱动器和HK-3B 可编程序控制器取代ZYS-811A内圆磨床的原加工控制系统,经过两年多的试验运行和生产实践表明,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可提高工效30%,且加工质量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无心外圆磨削过程中,由于在线测试较困难,因而不能实现磨削的自动控制。本文介绍了将电感传感器用于无心磨削的在线检测,通过单片计算机实现了无心磨削的自动控制。对旧设备用微机改造及新一代数控磨床的研制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Omat智能自适应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适应控制技术是控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其作用是使控制对象能够在运动过程中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自动进行调整,保证控制对象运行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的3M197磨床控制系统,它由一台PLC和3台全数字直流调速器组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进口RTFO -M5 0 /4 0 -CO轴承套圈内圆磨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提出了可替代原电气控制系统的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PLC)控制系统 ,介绍了PLC硬件系统设计和控制软件的设计及工作原理。附图 4幅 ,表 1个  相似文献   

13.
吴捷  许粤青 《仪器仪表学报》1994,15(2):217-220,224
0 引 言 50年代开始的人工心脏研究由于本身技术上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社会伦理道德、宗教和法律的不同看法,进展未尽人意。而辅助循环装置却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左心室辅助循环装置(LVAD)因具以下疗效而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1)提高舒张压,改善冠状动脉灌注;2)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脏做功;3)改善心肌氧的供需比;4)中断低心输出量产生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15.
邢建国 《机械》1999,26(5):17-19
介绍了开发设计的经济型平面磨床数控系统,其控制核心采用了可编程控制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外圈沟道磨削过程中尺寸散差大、合格率低的情况,经过电控改造、机械部分改造后,尺寸散差、表面粗糙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产品质量上水平提供了可靠的设备精度储备。  相似文献   

17.
多变量自适应广义预报控制的研究向婉成,王建民,刘晓东,李强(天津大学自动化工程系)0前言多变量过程各通道间存在耦合,仅对主通道分别实施独立的控制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需从多变量过程的整体出发来实现控制。虽然已发表多种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算法,但大多是针对不...  相似文献   

18.
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采用两个电-气压力比例阀构成新颖的阀控制控缸气动位置伺服系统,并运用极点配置的自校正自适应控制方法实现了报缸活塞位移的实时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气动位置伺服系统比采用电-气流量比例阀的气动位置伺服系统具有较高的刚度和较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PMAC(Programmable Multi-Axis Controller)-PC作为核心控制器,设计集成了一台新型高速精密磨床.该磨床选用陶瓷球轴承电主轴作为高速主轴系统,利用直线电机作为高速精密进给系统.通过直线电机的定位精度实验及高速磨削电主轴振动实验研究,以及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证明了该集成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