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个晶体结构和制备方法与最佳掺杂含量关系的理论表达式,对纳米BaTiO3的钾掺杂最佳含量作出理论计算,定量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合。该理论也适用于其他电子薄膜材料的最佳掺杂含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个最佳掺杂含量表达式,应用此表达式定量计算了Ca-SnO2薄膜乙醇气敏元件材料的最佳掺杂含量,定量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以Li2O-SiO2(LSO)复合组分作为助烧剂,比较纳米掺杂和直接掺杂对X7R型BaTiO3基陶瓷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直接掺杂LSO的用量及烧结温度的影响,同时通过缺陷化学理论探讨了陶瓷的烧结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与纳米掺杂相比,直接掺杂助烧剂能够使掺杂元素进入晶格产生离子空位等缺陷,减少了物质迁移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有效促进陶瓷致密化过程,显著改善陶瓷的微观形貌及其介电性能。陶瓷样品的介电常数随着LSO助烧剂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助烧剂掺杂量为0.08%(摩尔分数)时,样品可在1200℃烧结,室温介电常数达到4855,且容温特性满足X7R标准。通过直接掺杂能够使助烧剂十分均匀地分布在陶瓷材料中,可以显著减少助烧剂的用量,达到明显降低烧结温度的目的,并起到助烧兼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SAG法和Sol-Gel法合成了Ba-TiO3纳米晶材料,并对其湿敏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AG法合成的BaTiO3纳米晶具有较好的湿敏特性,响应快,恢复时间短,是一个较有前途的湿敏材料  相似文献   

5.
纳米掺杂BaTiO3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近年来纳米掺杂BaTiO3 制备方法和制备技术,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7.
铈、镧掺杂BaTiO3 基纳米晶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非全醇盐为原料并避开传统的醇类有机溶剂,利用溶胶-凝胶法以醋酸为介质兼作均相催化剂,按不同配比及工艺条件合成了分别掺杂铈或镧的BaTiO3基纳米晶。利用DTA-TG、XRD、FT-IR、XRF、SEM以及陶瓷元件气湿敏特性等测试对纳米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制备浓溶胶前驱体的优化工艺、酸度、温度、浓度配比、次序、干燥方式等;测定了多晶粉体的原始晶粒粒度、纯度、晶相、软团聚颗粒外观形貌、粒度分布等。  相似文献   

8.
李龙土  桂治轮 《功能材料》2000,31(B05):55-56
研究了CeO2与Nb2O5和Co2O3共掺杂的BaTiO3基X7R材料的介温特性。系统在X7R温度范围内体现出高介(〉4000)、稳定、低损耗(〈2%)的特点。介电温谱表明相同工艺条件下,CeO2含量增加可提高室温介电常数和介电变化率;适当提高邓烧温度有助于介温谱的平化,且其介温特性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多峰效应。系统可在1220~1240℃的较低温度下烧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TE103单模腔微波炉烧结BaTiO3陶瓷,对微波与陶瓷材料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VaTiO3陶瓷微波烧结过程中各损耗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别在体系中引入受主杂质Cr^3+和施主杂质Nb^3+,研究微波场中杂质浓度对钛酸钡陶瓷晶粒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钛酸钡纳米材料的压力效应及其对湿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法斌  徐宝琨 《功能材料》1999,30(2):186-187
采用硬酯酸法合成了BaTiO3纳米晶材料(18 ̄80nm),在0 ̄1.5GPa的压力范围内考察了压力对材料性能尤其是对湿度敏感性能的影响,并用XRD、IR等手段材料的压力效应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张文芹  黄雪琛 《材料导报》2014,28(18):127-131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Bi掺杂BaTiO3陶瓷3种不同的晶格缺陷结构,分别为单独的BiBa掺杂缺陷模式(BTB模型),1个BiBa掺杂缺陷与1个VBa钡空位同时存在(BTB1模型),符合化学计量比的BiBa掺杂缺陷与VBa钡空位缺陷模式(BTB2模型)。BTB模型显示缺陷结构是由施主掺杂机制控制的,Bi与周围的O原子形成典型的离子键,Ti 4+被还原成Ti 3+。在BTB1模型中钡空位的存在则影响了Bi在晶格中与O的相互作用,Bi偏离初始的中心位置,与邻近的3个氧原子形成了弱的共价键,而正是由于这些弱的共价键导致缺陷附近的[TiO6]八面体产生较大畸变,削弱了Ti 4+的极化能力,使缺陷附近的[TiO6]八面体极化能力减弱,此时缺陷结构是由Ba2+离子空位补偿机制控制的。而BTB2模型可以看成是BTB模型与BTB1模型的叠加,因此缺陷结构是由施主掺杂机制与Ba2+离子空位补偿机制共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TiCl4为原料,将其水解生成的H2TiO3与化学计量比的Ba(OH)2·8H2O及Ca,Sr,Y,Mn的醋酸盐在室温下混合研磨后,于100℃烘干,再经800℃热处理,得到了一系列掺杂Ba0.85-xYx Sr0.07Ca0.08 MnyTi1-yO3纳米固溶体粉末.经XRD物相分析证明,产品为立方晶系的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TEM电镜形貌分析,粒子分布较均匀,基本呈规则球形,粒径大约50 nm.通过制陶实验,研究了材料的PTC效应,当施主Y和受主Mn的掺杂量分别为1mol%和0.04mol%时,得到了室温电阻13Ω左右,升阻比达到106,电阻温度系数α为21.9%/℃的性质优良的PTC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电子陶瓷用钛酸钡粉体制备工艺及其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近年来国内外电子陶瓷用钛酸钡粉体制备工艺及发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水热法由于其优良特性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预测用水热法和其它各种方法相结合的工艺必将在日后制备电子陶瓷用钛酸钡粉体工艺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粉体堆积密度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紧密堆积时多级理想球形颗粒混合粉体的堆积密度的理论值与粒级组分数的关系,紧密堆积时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以及堆积密度的理论值与单一粒径粉体空隙体积分数、颗粒干扰宽度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原始堆积密度越大,多粒级理想球形颗粒混合粉体达到相同的堆积密度所需的粒级数越少,各粒级的体积含量随着粒级的增加呈指数下降,且原始堆积密度越大,下降速度越快;其粒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堆积密度的理论值与单一粉体空隙体积分数、颗粒干扰宽度的符合二元二次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微波法制备纳米钛酸钡粉体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价廉、高效合成纳米钛酸钡粉体的方法,以TiCl4和BaCl2为主要原料,采用微波法一步合成纳米钛酸钡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镜、漫反射吸收谱、介电损耗谱和热重-差热分析对钛酸钡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钛酸钡粉体为纯的立方相纳米粉体,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好,晶粒度约为90 nm;纳米钛酸钡粉体的禁带宽度为3.4 eV,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纳米钛酸钡粉体中立方相BaTiO3在1 000℃煅烧后才有部分转化成四方相BaTiO3,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BaCl2、TiCl4为原料,以(NH4)2C2O4·H2O为沉淀剂,利用微波辐照制备了高纯四方相钛酸钡纳米粉体.应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前驱体合成及分解时微波辐照时间、温度对钛酸钡粉体的粒度的影响,应用XRD、TEM等对粉体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利用微波辐照50 min就可以获得晶粒尺寸在30nm以下的四方相钛酸钡粉体,随微波辐照时间的增加,钛酸钡的纯度与结晶度提高,粒度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稀土元素掺杂对钛酸钡陶瓷导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淑荣  畅柱国 《功能材料》1997,28(5):509-5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14种稀土掺杂的BaTiO3超细粉体(RE=Y,La,Ce,Pr,Nd,Sm,Eu,Gd,Tb,Dy,Ho,Er,Yb,Lu),用一般陶瓷工艺将这些超细粉体分别烧成了14种稀土掺杂的BaTiO3陶瓷,测得了这些陶瓷体的电阻率并对Eu和Yb掺杂的BaTiO3陶瓷成绝缘体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稀土气相掺杂的方法制备了La,Pr,Gd改性的BaTiO3 基PTC陶瓷,通过室温电阻率和温-阻效应的测试及SEM分析,对其PTC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TiO3基PTC陶瓷经稀土气相掺杂后,室温电阻率明显下降,在不同粉料配方基础上制备的4组BaTiO3基PTC陶瓷,经La,Pr,Gd气相掺杂后,其室温电阻率分别下降为2.5×105、70.0、220.0、40.0、3.5×104、50.0、9.6、5.0 Ω·m以及1.3×104、98.5、2.3×104、32.4 Ω·m.而稀土液相掺杂的BaTiO3 基PTC陶瓷的室温电阻率均在104Ω·m以上.稀土气相掺杂BaTiO3 基PTC陶瓷的温-阻效应与稀土液相掺杂结果截然不同,产生了明显的NTCR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