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煤矿地测工作中存在的"用图难、看图难、管图难"等问题,将煤矿地形、地质、测量、水文、储量、通风、机电等空间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数据预处理,搭建了Longruan GIS地图服务平台。平台遵循WMTS的地图服务,支持标准化API接口开发,并针对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源管理的具体需求,如将矿井的生产状况、资源状况、安全状况等各类信息接入到一张图框架中进行展示和应用,煤矿地测图形的统一管理和查询,尤其是对特定图件的查找、特定内容的搜索等需求,研发了煤矿地测"一张图"动态管理系统。研究成果可为煤矿安全高效提供基础地理地测数据服务,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和便捷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实现煤矿空间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是智能矿山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煤矿空间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分布式协同“一张图”的理念,阐述了实现煤矿“一张图”的软件平台架构、标准规范体系、统一的时态空间数据管理、分布式协同更新、空间数据服务发布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发了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专用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并在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得到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充分分析我国数字煤矿矿图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安全生产运营管理平台的具体需求,提出了"一张图"的管理理念,并对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技术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应用。实践证明,"一张图"的管理和技术方法满足智慧矿区安全生产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煤矿矿图存在的更新时效慢、交流共享困难和矿图软件多样等问题,神东煤炭集团携手科研机构研发了煤矿"一张图"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生产、机电、安全、地质、测量、一通三防等煤矿主要专业的在线协同工作,完成了煤矿各种系统矿图的集成管理以及便捷及时的更新,打破了各个不同系统矿区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矿井数字化水平,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井工煤矿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实现其智能化开采的重要基础是安全生产全业务流程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动态分析,但目前存在空间信息管理基础理论薄弱、数据孤岛严重、管理模式落后、共享平台缺失等问题。基于煤矿智能化信息处理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一张图"的智能化煤矿信息共享管理平台的系统设计,为实现生产和管理部门间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集成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完善了管理煤矿空间信息的灰色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并对业务流程重构和时空数据库的构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实现了智能开采环境下煤层空间信息的动态修正、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各类空间及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为信息处理的动态性、共享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对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理机制以及可视化展示等关键内容和技术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包括移动端在内的全业务流程数据处理的一致性、完整性、现势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开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平台和应用系统,并在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单位得到实际应用,初步实现了对智能化煤矿安全生产运营"一盘棋、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库"的新型管理理念和Internet+大数据+煤矿的高科技目标。  相似文献   

6.
根据煤矿信息化建设相关要求,本文分析了现有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研发了煤矿"一张图"、"一张表"的系统,介绍了煤矿"一张图"、"一张表"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GIS在煤矿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是各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最佳载体。在煤矿的矿图管理,生产过程的监测,模拟,调度以及灾害事故的预测预报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8.
SVG信息发布技术及煤矿机电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到煤矿企业的管理中,开发应用了基于GIS平台的SVG技术的机电设备管理系统,达到了及时获取空间数据、有效管理和利用空间数据的目的,提高了故障诊断率并保证了出现故障的设备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维护。应用SVG技术解决了IE浏览器不支持矢量图形的问题。系统通过软、硬资源相结合,实现了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在煤矿生产中,矿山地学信息时刻都处于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之中。煤矿生产中使用的矿图是为了满足煤矿生产的需要,因此矿图的内容几乎天天都在变动,矿图的及时维护与更新十分重要。针对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并基于矿山GIS(MGIS),论述了矿山空间数据的GIS管理、矿图的绘制与更新。  相似文献   

10.
杨景峰  刘战武 《陕西煤炭》2020,39(3):123-127
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彬长矿业集团开展了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结合企业管理和生产的实际情况,按照试点建设、两级部署、统一管控、分级使用的思路,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GIS一张图、虚拟现实等技术,建成基于一张图理念、全集团一体化管控、分布式协同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状况。通过数据填报采集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实现了煤矿一张图服务、生产技术、综合调度等基础业务数据在矿井内部及矿井到集团的横、纵向流通,从而形成的全集团智能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1.
测绘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矿山测量的新任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合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测绘学科的交叉,分化与融合模式,结合矿山测量专业的现状和特点,针对新的科技社会环境以及矿山测量的新任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测绘科技应用与发展的优势转变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测缓科技的应用必须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优势转变和调整,拓宽和发展应用领域,服务于区域持续发展战备的实施。主要的转变策略包括由技术支持的向决策支持的转变、由基础性工作向全过程调控的转变、由独立技术向综合集成技术的转变,并应形成新的发展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地测防治水专业经常出现一些不规范的问题,现提出整改对策,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对菱锌矿和石英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菱锌矿和石英纯矿物的浮选试验、动电位的测试、金属离子溶液化学计算结果表明,Fe3+、Fe2+对菱锌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无金属离子存在时石英基本不浮,Fe3+、Fe2+在碱性条件下能活化石英的浮选;在碱性条件下,Fe3+或Fe2+呈羟基络合物和氢氧化物吸附在石英表面,使石英表面吸附活性质点增加,是Fe3+或Fe2+活化石英浮选的主要原因;Fe3+或Fe2+生成的氢氧化物沉淀覆盖在菱锌矿表面,阻碍了捕收剂在菱锌矿表面的吸附,是Fe3+或Fe2+抑制菱锌矿浮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矿浆流变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矿浆流变性测量及矿物浮选试验,考察在不同碳酸根和硫酸根浓度下矿浆流变性与矿物浮选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碳酸根和硫酸根随浓度的增加都能显著降低矿浆表观黏度和屈服应力值,对矿物颗粒起分散作用。碳酸根和硫酸根的加入对黄铜矿和蛇纹石的浮选回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主要是通过加快黄铜矿的浮选速率,降低精矿中MgO含量,从而达到相对抑制蛇纹石的效果。蛇纹石浮选速率与矿浆黏度间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密码技术DES和RSA的比较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称加密技术DES处理速度快,但密钥管理困难;非对称加密技术RSA密钥管理方便,且能进行数字签名认证,但处理速度慢;网络通信中,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安全、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17.
"5. 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公路交通系统遭受了巨大的环境生态经济损失,而公路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相关的环境损失经济评估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综述了公路发展的重要性,列举了有关公路工程环境经济损失的风险影响的因素,阐述了工程环境损失评估方法步骤,提出建立恶劣天气、突发事件等高速公路应急机制,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正确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
锆和铪具有相反的核性能,在核工业里的应用差别很大。但自然界中锆和铪几乎总是共生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彼此分离困难,二者分离是生产核级锆铪的关键。综述了锆铪分离技术的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溶剂萃取法和熔盐萃取法,指出熔盐萃取法可避免湿法冶金分离技术操作的繁琐性,大幅度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新方法,有望成为今后锆铪分离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铜铅分离是复杂硫化矿选矿的难题之一.本文归纳了黄铜矿、方铅矿难以分离的原因,介绍了现阶段铜铅硫化矿浮选分离的工艺流程,总结了铜铅浮选分离的药剂制度和研究进展,并指出新型方铅矿抑制剂的研发、电位调控浮选工艺的完善和多种分离工艺联合使用是未来铜铅分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