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以政府分配为主、市场销售为辅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已日趋完善和成熟。1959年,新加坡只有8.8%人口住在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里。1960年,新加坡政府成立建屋发展局(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HDB)。1964年,新加坡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保障房政策,制定了  相似文献   

2.
如何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难题。新加坡建立了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公共住房制度,为世人所瞩目。然而,新加坡成功的住房政策能否移植到正处于转型期且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中国?如果可以,能在多大程度上移植?首先,基于分析新加坡住房政策取得的成绩,通过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尺度分析其政策环境的可移植性以评价其住房政策的可移植性。然后,从管治结构、金融政策、土地征用政策三个方面来讨论"政策引进"城市——广州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移植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认为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将实现全民"居者有其屋"作为首要目标,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城市国家的独特产物;政策的成功归因于建屋发展局的独特管治结构、中央公积金机制的有效运作以及土地征用法强有力的落实等的共同作用。由于政策目标和政策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只能部分移植到广州。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是一个基本上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国家,约92%的新加坡成年人都拥有自己的住房,那么,新加坡人又是如何购买房屋的呢? 每个新加坡公民家庭都可以享受一次性的补贴价购买政府组屋的权利。政府组屋房契的有效期为99年。已婚的新加坡公民须两人联名向建屋发展局申请购买政府组屋,单身男女则要年满35岁后才可以申请购买组屋。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我国地区性住房保障机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对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地区政府都未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统一建设、管理,导致效率下降。本文对建立我国地区性住房保障机构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借鉴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模式,针对城市提出地区性住房保障机构搭建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正>新加坡1959年取得自治时,面临严重的“房荒”问题。当时新加坡全国人口160万,而住房约4万套,人均住房面积更是不足6 m2,有40%的家庭住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内。为加快解决住房短缺问题,新加坡坚持以“居者有其屋”为目标,以建屋发展局建设居民负担得起的组屋为主要方式,以中央公积金保障组屋建设资金来源,以低价强制征收土地保障组屋低成本建设,建立了以出售组屋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有效满足了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本文对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发展,以及中央公积金、土地、财政等支持政策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6.
保障性住房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近些年来,随着商品房市场房价的不断上涨,保障性住房成为普通百姓、特别是住房困难群众关注的焦点。如何采用更积极的经济政策和有力措施,“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力度,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确保津城每一户中低入家庭和困难户都能实现“居者有其屋”,  相似文献   

7.
成晋  杨蕾 《城市开发》1999,(5):32-33
在过去的两年里,笔者二人曾有机会在新加坡政府机构———建屋发展局(Housing&DevelopmentBoard)工作。建屋发展局是新加坡政府“居者有其屋计划”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具体执行者和最终管理者。由于我们所服务的部门是建筑设计部(Archit...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漯河市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性安届工程建设力度,有效提升了住房保障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为全市一大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基本实现居者有其屋。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政府为实现“居者有其屋”计划,专门成立了建屋发展局,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建筑“人民负担得起的”组屋,提供给公民和永久居民家庭购买和租赁。组屋占据了新加坡住宅市场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British Housing Security System,简称BHSS),核心理念是"为全体英国人民解决'住有所居'与'居者有其屋'的住宅权及财产权问题."英国作为传统的法治国家,要使保障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政策得到良好的实施必然需要出台保障性住房法,英国的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法规主要有保障性住房建设、低收入住房分配管制、住房补贴等方面,回顾英国保障性住房法规历史,可看出住房保障政策趋向与演变发展的差异,有助于研究英国保障性住房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BHSS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为全体英国人民解决‘住有所居’与‘居者有其屋’的住宅权及财产权问题。"英国作为传统的法治国家,要将保障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政策得以良好的实施必然需要出台保障性住房法,英国的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法规主要有保障性住房建设、低收入住房分配管制、住房补贴等方面,回顾英国保障性住房法规历史,可看出住房保障政策趋向与演变发展的差异,有助于研究英国保障性住房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嘉铬 《广东建材》2014,(10):70-74
从20世纪末提出的“居者有其屋”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住有所居”,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包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住房保障体系,“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的住房保障政策框架日趋清晰。通过中央及地方出台一系政策措施,我国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得到缓解,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1年的18.7m^2提高到2013年的31.6m^2。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建设不仅有效改善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对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发达国家公共住房发展历史和建设经验来看,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及其建设既是世界性的重大民生问题,又是各国试图又快又好地解决大量建设的技术难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公共住房大量建设的历史时期,必须面对与住房问题相关的危机和困境,一方面需要从政策保障视角不断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住房政策的经验,另一方面需要厘清建设中的诸多技术课题,解决好大量建设的技术难题。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投资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和按优惠租金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家庭供应的保障性住房,是中国实现重大民生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的重大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层次理论的保障住房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障住房推行过程中存在资金难落实、监管不到位、隐患易聚集等问题。为完善保障住房制度的建设,在分析过滤模型的基础上,建议加大二手房市场扶持力度,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开征相关税费等,构建完备的保障住房运行机制,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城市开发》1999,(2):29-30
新加坡公共住房建设的成功是举世瞩目的,现已有87%的居民住进由政府建屋发展局建造的质量较高的公共组屋区和新镇中,其中90%以上的居民是房产主,所有居民每人拥有的居住面积是香港的两倍多,为日本的30%以上,其住宅建设的成功经验实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  相似文献   

16.
自1960年代以来,新加坡就实施了"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组屋规划建设成就斐然。文章介绍了新加坡有关住房的政策和组屋类型,论述了新加坡组屋的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更新、改造等特点,由此得出新加坡组屋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未来住宅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国有成功的住房政策.也有良好的公务员制度。由于公务员稳定的收入和优厚的退休计划.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务员均具有较好的住房消费能力.其置业安居比例高于美国社会平均住房自有率。凡收入在地区家庭平均收入线以下的公务员家庭.和其他社会中低收入家庭人士一样.可以申请并享受政府对中、低收入家庭政策性保障的住房置业援助项目,最终,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18.
林小平 《城乡建设》2010,(11):68-70
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是解决我国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的重要政策,然而开着豪车住保障性住房,让本该“雪中送炭”的惠民政策变成了“锦上添花”行为。而要杜绝保障性住房成为少数人的“生财之道”,在依法处理的同时,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去考虑如何加强源头监管、如何完善准入制度、如何保证保障性住房的申请与受理在阳光下运作,让保障性住房恢复它本来的面目呢?  相似文献   

19.
50年前,自治的新加坡创立了建屋发展局(hdb).当这个国家在1965年完全独立时,首任总理李光耀认为当时随处可见的破烂不堪的房屋和贫民区是欠发达的最明显标志.他认为高质量的房屋在国家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赋予这个城市国家一个身份认同感,各个群体必须学会在这个国家如何共同地生活和工作.建屋发展局是大规模发展公共住房、利用好公共补贴,并且向所有公民提供足够的住房所需的国家机构.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是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速跑"时期,国家与各省政府签订了保障房建设的协议,各城市政府也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与落实方案。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保障房建设,本文介绍了新加坡保障性住房政策,讨论了新加坡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政策内容和特色,并以乌兰新镇的开发管理为例总结新加坡社区建设和管理经验,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