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平  汪立军 《动力工程》1998,18(6):64-69
通过确切了解电站高压加热器的传热性能和特殊的设备要求,设计并加工出小螺旋角的内外螺旋三角翅片管用于强化其传热性能。基础实验表明,在实验的条件下,立式小螺旋角的内外螺旋三角翅片管的总传热系数比光滑管提高63%-95%,其中管外冷凝换热系数是同条件下光滑管的3.5-4倍,管内的对流换热系数也比光滑管提高了18%。同螺旋槽等比较可知,立式小螺旋角的内餐螺旋三角翅片管的总换热系数比螺旋槽提高4%-27%,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纵向翅片管的传热计算流程及工程应用.根据纵向翅片管的基本传热机理,系统深入地总结了纵向翅片管在不同传热条件下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纵向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流程;通过具体工程实例,纵向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理论得到验证,同时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光管相比,纵向翅片管传热系数高,设备传热性能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  相似文献   

3.
陈立新  颜璟桢 《节能技术》2007,25(5):458-460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错列布置光管及螺旋翅片管、顺列螺旋翅片管的双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结构、不同排列方式的省煤器的抗磨性能.分析了翅片结构对颗粒运动与流场的影响,指出翅片的存在使烟气中的大颗粒飞灰较难碰撞到基管的表面,增强了省煤器的抗磨损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现有内燃机车用热交换器的传热机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研究,指出热交换器传热强化应采取的措施,并针对光管热交换器、螺旋扁管热交换器、螺旋隔板热交换器作了性能对比研究,指出螺旋隔板热交换器具有较高的冷却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实例出发论述了螺旋翅片管结构紧凑、金属耗量低、运行费用省,不易积灰等具体情况。并说明了螺旋翅片管热管用于气-气换热器的优点。导出了螺旋翅片管热管基管壁温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在设计时控制螺旋翅片管热管壁温的方法。并说明了这种技术用于锅炉、冶金及环保等余热回收设备时对抗腐蚀、防堵灰及换热效果好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根据螺旋槽管换热器结构特点及传热特性,建立了以水为工质的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的三维几何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出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速度场与温度场的状况,分别得到了螺旋槽管内壁与外壁的对流换热系数。结果表明:槽深越大,随着Re增大,换热性能越好;当Re较小时,螺距越大,换热效果降低。其与该类光管换热器相比,得出螺旋槽管的换热系数是光管的2.5倍左右,强化了传热,为此产品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螺旋肋片管再热器在670 t/h锅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龙口电厂应用螺旋肋片管强化换热技术提高670t/h锅炉再热汽温的情况。就螺旋肋片管低温再热器的设计、结构、性能、制造、运行等方面做出较详细介绍。认为采用螺旋肋片管取代原光管受热面对龙口电厂3^#炉低温再热器进行改造,可成功解决再热汽温偏低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新型整体式轴对称不等高内展翅片换热管的管内流动、换热及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将模拟结果分别与实验测量值和光管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和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符合得较好;新型内翅片管的强化换热效果最好,其换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67~2.27倍,为中心对称翅片管的1.17~1.35倍;内翅片管的阻力系数是光管的1.44~2.20倍,中心对称和新型内翅片管具有基本相同的阻力系数;8翅和10翅新型内翅片管的综合性能参数较优.  相似文献   

9.
李智 《热能动力工程》2005,20(6):624-627
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一种花瓣形扁通道内翅换热管的对流换热和阻力特性,拟合了所测Re范围内对流换热和阻力实验关联式,并运用相同质量流量、相同泵功率和相同阻力降这3种准则比较了采用不同材质时翅片管与普通光管之间的传热效果。结果表明,翅片材质对换热强化效果有较大影响,无论采用哪种材质,花瓣形扁通道内翅管均有较强的换热效果,特别是在低盅条件下,强化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螺旋槽管传热与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螺旋槽管的传热性能实验,得出了螺旋槽管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以硬度800mg/L的人工硬水作为工质,在0.24m/s,管外水浴60℃和相同管内工质入口温度的条件下,进行了螺旋槽管及其对应光管管内污垢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螺旋槽管有较好的传热性能,但阻垢性能却弱于光管。  相似文献   

11.
张昌建  苗艾印 《节能》2019,(1):59-62
换热设备的应用遍布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能源成本的升高和碳排放量的增大,采用简单、高效的方式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效率对于节能、增效意义重大。螺旋纽带技术作为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强化传热技术,强化传热的同时兼具防垢的性能,非常适用于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光管换热器和装有自转螺旋纽带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及压降ΔP进行测定,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在管道流速为1.5 m/s,加装螺旋纽带装置后换热器传热系数和管侧流体压降数值比光管时提高了近1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径向错列翅片管内含不凝结气体水蒸气的凝结对流换热及阻力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将编写的自定义函数(UDF)导入ANSYS FLUENT软件,对新型强化管传热性能和阻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管长方向壁面上蒸汽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讨论分析了凝结过程中翅片管传热性能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与光管相比,内翅片管的强化传热效果随翅数增多、翅片换热接触面积增大而更加显著;另一方面,翅片管的流动阻力相应增大,对管路换热产生不良影响。在所研究翅型范围内16翅y=2x~2型翅片管综合强化换热效果更优;此外随着换热过程的持续,蒸汽凝结逐渐放缓;入口速度增大导致水蒸气凝结不充分,对换热效果的提升有一定制约。  相似文献   

13.
锯齿型鳍片管在锅炉机组的省煤器、热管空气预热器、对流蒸发受热面,以及冶金、化工系统的热交换设备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介绍了整体型和锯齿型螺旋翅片管的研究现状,对两种结构的翅片管性能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二者选用的标准,针对现阶段研究出现的问题对整体型和锯齿型螺旋翅片管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波纹内翅片管内空气强化传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波纹内翅片管的换热特性,得出了所测参数范围内沿程温度及换热系数分布特点,并比较了相同管径的内翅片波纹管和光管的综合换热效果,结果表明:高Re数时管子与翅片间的接触热阻对传热性能有较大影响;波纹内翅片管的综合换热效果强于光管,而且在低流速下换热强化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烟气换热领域常用的两类高频焊钢质螺旋翅片管.指出目前存在多种连续型与锯齿型高频焊螺旋翅片管翅片效率计算方法,不便于同类换热实验结果的相互比较.通过深入分析与计算比较,对连续型与锯齿型高频焊螺旋翅片管分别给出了建议的翅片效率计算方法,供相关的工程设计及实验研究选用.两种管型的翅片效率比较表明,锯齿翅片的翅片效率较高,提高的幅度随翅片高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ND钢作为优良耐硫酸腐蚀钢已被广泛用于低温烟气余热回收,而目前尚缺乏其传热相关数据,故搭建小型传热试验台,研究了工质与烟气流速、进口烟温和管材质对光管、外螺纹管、螺旋翅片管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质流速对传热影响不大;烟气流速从4.1增大到7.4 m/s时,总换热系数分别增大了1.86倍、1.7倍、1.44倍,且外螺纹管、螺旋翅片管的总换热系数分别是光管的1.05~1.15倍和1.52~2倍;进口烟温从75℃升高到190℃时,总换热系数分别增大了31%、33%、20%;不同管材质通过接触热阻影响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7.
《节能》2016,(8)
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低,导致相变蓄热装置无法快速地进行热量储存和释放,文中建立了翅片管和光管式相变蓄热单元的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蓄热速率、蓄热量以及温度场等方面比较分析了翅片管和光管结构对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管外壁添加翅片可以缩短相变材料完全熔化以及整个蓄/放热过程所需时间;与采用光管结构相比,采用翅片换热管时,完全熔化时间缩短32%,完全放热时间缩短14.5%。可见,在一定条件下添加翅片有助于提高蓄热体的蓄放热性能,所得结论对实际工程中相变蓄热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种不同结构参数的螺旋槽管进行了烟气横掠的单管换热实验,并同光管进行了对比。综合考虑换热性能、机械性能、灰粒磨损等多层因素,讨论了结构参数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强化传热技术是利用各种型式的翅片管,多孔表面管、表面粗糙化管,螺旋槽管,管内插件等换热元件或在流动介质中附加电场,磁场、超声波,机械振动,添加剂等辅助设施,促使流过换热元件的介质产生湍流,减薄边界层使整个对流换热热阻减少,起到强化传热作用的技术。 由光管滚轧制成的内外表面螺旋槽管是促使流体形成边界层分离流和螺旋流,具有  相似文献   

20.
以强化蒸发管结垢为研究对象,研究CaCl_2-Na_2CO_3溶液在光管、平直斜翅管和锯齿斜翅管表面的结垢规律。采用确定初始成垢离子浓度的方法,即该实验是在结垢过程中不再加入成垢离子,针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强化换热管及光管分别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流速下的阻垢效果测试。实验结果表明:1号平直翅片管形成的污垢最多,且远远大于光管的污垢值;2号平直翅片管形成的污垢最少;锯齿形翅片管的污垢阻值与光管相近,阻垢类型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