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钆掺杂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为例,探讨了将科研成果融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实践效果。实验设计采用溶胶-凝胶过程和化学沉积法制备钆掺杂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研究其在磁共振成像性能方面的应用。实验过程包括钆掺杂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和比表面分析等表征内容。经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并掌握钆掺杂有机氧化硅的合成、仪器的操作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基础知识与现代科研手段的结合。同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科学热情和兴趣。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物质合成金纳米粒子具有无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好、制备简单、商业应用价值大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概述了植物生物质合成金纳米粒子的现状,分析了植物生物质合成金纳米粒子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植物生物质中起生物还原作用的化合物,同时还探讨了植物生物质还原合成金纳米粒子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金纳米粒子以它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催化性质以及在纳米级电子线路中的应用潜力,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介绍了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模板法、湿化学法、电化学法、扫描探针微影术、光化学还原法和声化学合成法等)、成长机理和应用,展望了金纳米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云南化工》2016,(1):35-39
液晶金纳米粒子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功能材料。液晶金纳米粒子不仅能自组装成一维(1D)、二维(2D)和三维(3D)有序的定向排列还能增强液晶材料的导电性。液晶金纳米粒子在非线性光学、物理化学传感器和分子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液晶硫醇金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唐艳涛  魏静静  荣潇雅 《辽宁化工》2020,49(10):1256-1260
近年来,由于金纳米粒子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吸引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对其展开广泛的研究和开发。从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特性以及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对金纳米粒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水/乙醇混和体系中制备了三苯基膦稳定的金纳米粒子(GNPs)溶液。GNPs的粒径为5 nm,在548 nm有典型的表面等离子吸收。在不使用其它相转移分子的情况下,GNPs可以容易地转移到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中,并得到可再分散于有机溶剂或水中的固体粉末,为制备可应用于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的表面功能化GNPs提供了优异的初始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金属纳米粒子中金纳米粒子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员,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光学性能、导电性能,使其在生物传感~([1])、催化、药物载体、基因芯片~([2])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金在各个应用中控制其特定形貌、尺寸大小、空间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又面临一定的合成挑战。本文针对合成不同粒径的纳米金采用了不同的合成方法,成功地合成出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金。  相似文献   

8.
金纳米粒子的特性、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素薇  邹毅  张卫国 《化工进展》2007,26(3):310-314,319
介绍了金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归纳了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如传统的柠檬酸钠还原法、以两相或多相体系为基础的相转移法以及分两步合成的晶种法等,并对物理辅助制备方法如在制备过程中引入超声场、激光辐射等手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还对金纳米粒子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报道了一种工艺简单、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方法。以蔗糖为还原剂,在水解条件下还原氯金酸制备金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EDX)对合成的金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实验系统的考察了水解时间、氯金酸添加量、反应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纳米粒子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水解时间为20 min,金纳米粒子的粒径随着氯金酸溶液添加量及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在pH为3.5的BR缓冲溶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与金纳米粒子作用,导致溶液吸光度比值改变,且在0.498×10-6~12.7×10-6mol/L范围内,吸光度值改变与8-OHdG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ΔA630/A520=0.081 2c-0.007 13,相关系数r=0.998 4,检出限为0.150×10-6 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48%~3.57%。用于尿中8-OHdG的测定,回收率在96.1%~98.0%。该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超声膜扩散法以氯金酸为原料,用柠檬酸三钠(TSC)在有保护剂PVP保护的条件下还原制备了金纳米粒子。制得的金纳米粒子溶胶采用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得金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制得的金纳米粒子纯度较高,分散性好,基本呈球形,粒径平均尺寸为20nm。  相似文献   

12.
用β-环糊精作还原剂还原氯金酸合成了金纳米粒子;同时,β-环糊精作为金纳米粒子的保护剂,防止生成的金纳米粒子的聚集。UV数据表明,溶液内含有金纳米粒子。TEM实验表明,β-环糊精还原氯金酸能生成β-环糊精包裹的球形金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罗丹明6G(Rh6G)与金纳米粒子(Au NP)相互作用的机理,实验发现,Rh6G能诱导Au NP发生聚集,用几种光谱进行表征,都证明了Au NP与Rh6G发生了相互作用,且现象明显。下一步可根据罗丹明6G能与金属离子发生缔合作用,引进金属离子,实现光度法来测定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因此,Rh6G与Au NP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荣荣  邓子峰 《广州化工》2011,39(23):76-77
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通过有机偶联层胱胺将金纳米粒子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得到金纳米粒子/胱胺/玻碳电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优于裸玻碳电极的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可用于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纳米粒子作为标记物可和多种生物分子(抗体、激素、蛋白质)结合,具有制备简单、化学性质稳定、易于标记、且可实现重复标记等优点,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卢康强  罗秋霞  杨凯 《广东化工》2022,(22):254-257
设计了一个硫铟锌/三氧化钨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降解四环素活性测试的本科生无机化学实验。首先,采用水热法合成一种高效稳定的硫铟锌/三氧化钨复合光催化剂。然后,对硫铟锌/三氧化钨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一系列表征。最后,利用降解四环素来评价制备催化材料的性能。本实验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合物制备的技术路线,并能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提纯方案。此外,实验教学可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更深入地理解表征仪器的工作原理,更好地掌握水热法和离心等基本的无机化学合成方法。前沿科研成果融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实验细节,科学表述实验结果,利用无机化学的相关理论正确指导和说明实验现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姜黄素在水中溶解性差、稳定性差、难吸收、代谢快等缺点,设计开发了红细胞膜仿生纳米载药系统(Au-Cur@RBC)。抗癌药物姜黄素通过疏水作用吸附到利于封装的小尺寸的金纳米颗粒表面,然后通过物理挤压的方式将载药纳米粒子包封到红细胞膜囊泡内。结果表明,制备的金纳米粒子尺寸均一度高,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3.18 nm。金-姜黄素纳米颗粒中姜黄素的包封率为86.85%,载药率为20.25%。通过金纳米颗粒的负载,可显著提高姜黄素的稳定性,金-姜黄素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储存30天后仍保留了52%的姜黄素。同时,暗场显微镜结果表明,红细胞膜涂覆改善了制备的Au-Cur@RBC对暗场显微镜入射光线的折射与衍射能力,从而呈现更清晰的图像。上述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仿生纳米颗粒展示出应用于癌症治疗与成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β-环糊精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对金纳米粒子进行功能化,当溶液中有铅离子存在时,会导致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聚集,体系颜色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铅离子残留的比色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伴随Pb2+浓度的提高,体系颜色由淡红色转变为蓝色或紫色;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铅离子浓度处于0. 01~2 000μmol/L时,R2值为0. 983 2,工作曲线方程为y=-31. 457 3x+6. 398 4,最低检测限为8. 98μmol/L;该检测体系稳定且有优异的重复性,并对4种常见氨基酸和3种常见金属离子具有明显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20.
王红彬  刘一丁 《应用化工》2024,(3):677-680+686
综述了近年来磁-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成像诊断和生物医学治疗上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从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磁-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磁-金纳米粒子作为成像造影剂用于生物医学多模态成像及“无背景”成像、磁-金纳米粒子作为诊疗一体化探针用于医学诊疗一体化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磁-金纳米粒子未来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