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湘钢新二烧在维持生产参数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利用烧结机尾部可切换风箱改变烟气导向,在烧结终点前SO2浓度仍较高的风箱段增加导入脱硫烟道的风量,实现了烧结烟气SO2进一步向脱硫烟道富集,从而有效降低了非脱硫烟道中SO2的浓度,得到了非脱硫烟道烟气SO2浓度低于新排放限值的有益结果,对于目前在役的主流大型烧结机为应对新排放标准而对非脱硫烟道追加脱硫设施提供了新的低成本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
 建立逆向气液喷淋反应塔,利用焦化废水进行烧结烟气脱硫试验研究。研究烧结烟气SO2浓度、焦化废水pH值、温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当烧结烟气中SO2浓度为4000 mg/m3,温度控制在2 ℃,焦化废水pH值为9.0时,尾气中的SO2浓度降到118 mg/m3,脱硫效率达到97%。烧结烟气中SO2初始浓度增加可加快脱硫速率,增加脱硫量。升高焦化废水pH值、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3.
铅烧结机成品烟气管道改造1981年铅大修时,为解决烧结成品烟气在输送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均大幅度降低的问题,将烧结机烟罩出口至电收尘入口的烟道取直,由原来的240米缩短至100米,管道由外保温改为内保温,取消了2台排烟机,改造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首套自主设计和制造的烧结烟气活性炭净化系统各种污染物脱除机理、工艺流程和系统装备,主要包括烟道系统、吸附系统、解析系统、活性炭储运系统等。对各主要系统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相关设计和运行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说明,对该系统的技术特点和投运后实际烟气净化效果进行了详细介绍。该系统具有污染物脱除率高、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处理前烟气中SO2质量浓度为412.091~642.811 mg/m3,处理后SO2质量浓度为1.227~7.999 mg/m3,SO2脱除率为98.53%~99.76%;处理前NOx质量浓度为235.451~365.218 mg/m3,处理后NOx质量浓度为92.707~137.663 mg/m3,NOx脱除率为57.63%~69.44%;处理前二英的毒性当量为0.82~5.40 ng TEQ/m3,处理后下降到0.002 3~0.008 9 ng TEQ/m3,二英脱除率为99.43%~99.89%;经过净化后粉尘质量浓度为7.747~11.500 mg/m3。结合生产运行情况对该烧结烟气活性炭净化系统做出了适当评价并对其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梅钢7×105 m3/h烧结机烟气的脱硫脱硝为背景,研究了实际工程应用中臭氧对烟气的氧化和半干法对氧化产物(NOx和SO2)的吸收等问题。结果表明,臭氧喷入点位置对烟道内NOx氧化影响不大,喷射格栅保证了臭氧和烟气的均匀混合。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对脱硝影响显著,NOx的吸收效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高于95 ℃时,脱硝效率为0;而脱硫塔出口烟气温度变化对SO2吸收几乎没有影响。优化后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系统连续运行数据表明,出口SO2质量浓度均值为16.83 mg/m3,出口NOx质量浓度均值为72.33 mg/m3,均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系统运行成本为10~11元/t,与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循环流化床+SCR工艺技术相比,臭氧氧化 半干法吸收协同脱硫脱硝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烟道阀板,用来控制膛炉内压力及烟气排放。该装置主要由箱体、阀板以及密封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指出设备的密封性能是设计的重点,包扩阀板轴两端的端部密封以及阀板与箱体的密封。  相似文献   

7.
某铝厂350kA电解槽上部结构存在集气效果差和下料点分布不均易引发阳极效应等问题。通过节能改造,将下烟道集气改为上烟道集气结构,烟道集气的压力损失由345Pa降低至201Pa,提升水平烟道内烟气流速至14m/s以上,提高集气的效率和均匀性,有效解决烟道积灰的问题。改造升级打壳下料系统,解决原设计下料点间距分布差距较大和采用传统气控分组下料模式不利于均化氧化铝浓度分布,容易引发阳极局部效应等问题。将大梁结构最大挠度值由26.69mm降为26.65mm,保持改造前后整体结构刚度不变。现场实际表明,本次改造在保证大梁结构可靠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了原设计存在的问题,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铜冶炼转炉吹炼摇炉、进料、放渣、溶剂加入过程低空逸散烟气收集难的问题,通过工艺特性分析和烟气流场模拟,开发出具有自抑结渣能力的新型密封小车,并匹配性对集烟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环集烟气中硫的捕集率提高约81.8%,铜冶炼转炉吹炼工艺环保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泰钢180m^2烧结机烟气脱硫工艺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脱硫工艺的比较,认为泰钢180m2烧结机更适于采用旋转喷雾干燥(SDA)脱硫工艺。SDA工艺利用喷雾干燥原理,将石灰浆液经过高速旋转的喷雾装置,雾化成细小的液滴,在吸收塔内与烟气中的SO2反应。泰钢依据烧结烟气特点,选择了脱硫设备的型号及参数,工程投产后,脱硫效果明显,烟气中SO2浓度由1200~1400mg/m3降至200mg/m3以下。  相似文献   

10.
《工业炉》2020,(3)
针对陶瓷行业喷雾干燥塔和窑炉的烟气排放特点,运用旋流雾化技术,构建旋流雾化反应云动力场,基于雾化、湍流和凝并的作用下,提出了一种适应陶瓷窑炉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的处理方案。对某陶瓷窑炉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塔烟气出口SO2浓度由1 200 mg/m3降至5 mg/m3,粉尘浓度从36 mg/m3降至10 mg/m3;窑炉烟气出口SO2浓度由900 mg/m3降至5 mg/m3,粉尘浓度从50 mg/m3降至8 mg/m3,脱硫效率高达99.58%以上;与传统的湿法脱硫工艺相比,能耗降低67.08%,实现了陶瓷窑炉烟气的超洁净排放,具有较好的经济适用性,为推广陶瓷工业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环保排放标准,降低冶炼机组脱硫成本,针对冶炼企业存在的烧结烟气污染问题,对传统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设计了自动喷氨和燃烧加热技术,对脱硫反应环节和热风炉燃烧供热过程进行建模,预测并控制烟气出口SO;的浓度和反应器温度,将干扰因素的扰动降至最低水平。国内多个冶炼企业改造后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模型预测的智慧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每年氨水节约成本10万元,煤气节省120万元,生产效率提高25%,当设备入口烟气中SO2的平均浓度为422.43 mg/m3(标准状态)时,出口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别低于28 mg/m3,能够满足预期的排放要求,喷氨系统的控制效果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有机胺脱硫技术对铜冶炼过程环集烟气的作用机理,详细阐述了脱硫工艺中的SO_2吸收与解析、有机胺溶液的净化等生产过程。通过贵溪冶炼厂的有机胺脱硫工艺与之前活性焦脱硫工艺的对比,可以得出有机胺脱硫在脱硫效率、作业率都有很大的提高,环集尾气排放SO_2浓度可以控制50mg/m~3以下,脱硫效率高达95.92%。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具有效率高、技术成熟的优势,但处理球团烟气需要加热才能达到SCR脱硝的反应温度,导致能耗和运行成本高.氧化球团预热Ⅱ段(PH段)烟气温度在300℃以上,满足SCR反应所需温度,但是烟气中含有的SO2和H2O(g),会对催化剂的脱硝性能产生影响.研究了 PH段烟气中SO2和H2O(g)对V/Ti催...  相似文献   

14.
328m2烧结机脱硫系统处理烟气量为198万m3/h,采用旋转喷雾干燥脱硫工艺进行全烟气脱硫。系统运行后SO2排放≤100mg/m3,脱硫效率≥90%,粉尘排放≤30mg/m3,完全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5.
摘要:建立了高炉或氧气高炉喷吹烧结烟气的数学模型,实现对烧结烟气利用与处理的目的。模拟结果显示:当烧结烟气喷吹温度为1250℃,全氧高炉的炉缸与炉身处各循环200m3/t炉顶煤气时,烧结烟气喷吹量每增加100m3/t,高炉理论燃烧温度降低约134℃,直接还原度增大0.02。随着烧结烟气喷吹量的增加,煤比逐渐增大,炉顶煤气中氮气含量逐渐增大,SO2浓度逐渐降低。当烧结烟气喷吹量达到894m3/t时,炉顶煤气中的SO2质量浓度为214.28mg/m3,与普通高炉相比,降低约1.48mg/m3;氮氧化物质量浓度为45.42mg/m3,低于普通高炉约6.36mg/m3。  相似文献   

16.
常治铁 《中国冶金》2019,29(10):65-70
焦炉烟气中存在的大量SO2和NOx是形成酸雨和雾霾的主要污染物。为了落实当前环保生产的基本国策,对焦炉烟气进行脱硫脱硝除尘处理已成为各大企业的当务之急。主要研究了SDS干法脱硫+中低温SCR脱硝除尘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该工艺效率高,副产品少,抗冲击能力强,是目前国际上一种较为先进的焦炉烟气净化处理技术。采用SDS+SCR工艺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焦总厂8号焦炉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实际结果表明,当设备入口处焦炉烟气中SO2、NOx和粉尘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3.84、439.67和18.43 mg/m3时,出口处烟气中3种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低于30、150和5 mg/m3,满足GB 16171-2012中的排放要求。研究可以为焦化行业的污染物治理提供可鉴方案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阮志勇 《钢铁》2017,52(12):91-96
 为实现铁矿烧结烟气SO2和[NOx]协同减排,采用氨法联合活性炭对烧结烟气进行协同脱硫脱硝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氨法预先脱除SO2后,仅凭活性炭单级吸附就能获得70%以上的脱硝率。氨法联合活性炭法脱硝的机理是由于逃逸的NH3与活性炭表面的C-OH官能团结构发生化学吸附反应,最终生成了N2和H2O。针对目前已有氨法脱硫装置的烧结厂而言,只需在脱硫喷淋塔后直接连接单级活性炭吸附塔,即可达到99%以上的脱硫率和70%以上的脱硝率,不仅可大幅降低设备投资成本,还可解决氨的逃逸和二次环境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study the emission law of COx in the sintering flue gas, firstly, the fuel combustion behavior in the sintering process was studied and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COx was analyzed. Then, the sintering process in the production site was simulated. Sintering flue gas was detected by the flue gas analyzer. Flue gas temperature, negative pressure, and flue gas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 of flue gas parameters and the state of sinter bed wa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CO in the sintered flue gas is temperature. The changes of CO, CO2 and NOx mass concentrations are consistent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of O2 gas volume fraction.CO, SO2 and NOx concentrations have the same extreme time, and the flue gas temperature reaches the fastest rising period. The golden stage of staged treatment of CO in flue gas is from the end of sintering ignition to the rise of flue gas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