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effect of three water status level and two harvest date 55 and 64 days after veraison (DAV) on phenolic and sensory composition of Cabernet Sauvignon win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later harvest date led to wine with a higher alcohol content. Total phenols varied from 1439.66 to 1643.08 mg L?1 with higher values at 64 DAV.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irrigation treatments. For total tannins and anthocyanins,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harvest date. Separation of proanthocyanidins by Sep‐Pak Plus tC18 cartridges showed only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 but not in the proportion of proanthocyanidin fractions. The wines from the most restricted treatment had a better colour and the same aroma of red fruits, persistence, astringency, fullness and bitterness, as the wine from the treatment with highest irrigation. Under the assay conditions, it was possible to obtain wines with a similar chemical and sensory composition earlier and using less irrigation water.  相似文献   

2.
河西地区不同产地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河西走廊产区5个不同产地葡萄园的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分别发酵酿造干红葡萄酒,并对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共检测出107种物质,其中主要成分有58种,包括醇类物质19种,酯类物质18种、酸类物质5种、羰基类9种以及其他7种。对比不同产地赤霞珠干红酒发现其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均有差异,并表现为各自特有的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3.
Phenolic compounds and mineral content constitute important quality parameters of wines. It is probably during ageing, that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olymerisation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s occurs, notably modify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in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se Cabernet Sauvignon wines of different vintages from two regions in Santa Catarina State, Brazil. It was not possible to clearly observe an evolution of the phenolic content and colour parameters in the different vintages of the wines. The ABTS method gave higher antioxidant value than DPPH, which showed higher correlation with total polyphenol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show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ines,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vintage. Also, the study allowed a clear separation of wines in relation to place of vineyards in terms of mineral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4.
5.
6.
选取烟台地区的赤霞珠、梅鹿辄和蛇龙珠葡萄为原料,采用相同的工艺酿造干红葡萄酒,对酒的品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酒中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1-己醇、β-苯乙醇、4-羟基-苯乙醇、甘油、丁二酸单乙酯、1,4丁内酯和丁二酸二乙酯的含量为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赤霞珠、梅鹿辄葡萄酒中2-甲基-1-丙醇的含量均高于蛇龙珠葡萄酒。蛇龙珠葡萄酒中丙醇、1-丁醇、丁二醇的含量较高。蛇龙珠葡萄酒中乳酸含量最高,而梅鹿辄葡萄酒中酒石酸含量最高。梅鹿辄、赤霞珠葡萄酒中杨梅素、槲皮素含量分别为蛇龙珠葡萄酒的5.0倍、6.4倍和19.6倍、44.5倍。蛇龙珠葡萄酒中除对香豆酸外,其余酚类物质的含量较少。梅鹿辄和赤霞珠葡萄酒的感官得分高于蛇龙珠葡萄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赤霞珠葡萄酒酚类物质的产区差异性。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新疆天山北麓产区、焉耆盆地产区与山东半岛产区赤霞珠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新疆天山北麓产区、焉耆盆地产区与山东半岛产区赤霞珠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新疆两产区的原花青素B1、儿茶素、表儿茶素、对香豆酸、总黄烷醇类、总黄酮醇类、总类黄酮及总酚含量显着高于山东半岛产区(P<0.05),焉耆盆地产区芦丁、槲皮苷、白藜芦醇含量显着高于山东半岛产区(P<0.05)。基于酚类物质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超过15时,山东半岛产区样品聚为一类,新疆两个产区葡萄酒样品聚在一起;基于酚类物质的Fisher判别分析能区分山东半岛产区样品,对新疆两个产区个别样品有误判,回代检验与交叉验证合计正确率分别为91.30%和86.96%。结论 新疆天山北麓、焉耆盆地与山东半岛产区赤霞珠葡萄酒酚类物质具有明显的产地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张燕 《酿酒科技》2012,(4):56-58
以赤霞珠、梅鹿辄和蛇龙殊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对其香气成分、多酚物质、有机酸等成分舍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香气成分总量: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多酚总量:梅鹿辄〉赤霞珠〉蛇龙珠;有机酸总量: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3种葡萄品种在1-丙醇、3-甲基1-丁醇、B-苯乙醇、4-羟基-笨乙醇、丁二酸单乙酯、丁二酸二乙酯、咖啡酸、杨梅素、儿茶素、槲皮素、乳酸、酒石酸等成分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在不同转色期分别采用20%、50%遮光的遮阳网对果树树体顶端进行遮光处理。 分析不同遮光程 度及转色时期对葡萄生长过程中花色苷组分及含量的差异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5%转色-完全成熟期进行20%、50%遮光及在100% 转色-完全成熟期进行20%遮光,果皮中花色苷的总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CK)。 5%转色-完全成熟期间遮光主要影响赤霞珠果皮中 甲基花青素葡萄糖苷、花青素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乙酰化葡萄糖苷、花翠素香豆酰化葡萄糖苷(顺式+反式)的含量;100%转色-完全 成熟期间遮光主要影响赤霞珠葡萄果皮中甲基花翠素香豆酰化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香豆酰化葡萄糖苷、花青素葡萄糖苷、甲基花 翠素葡萄糖苷、花翠素香豆酰化葡萄糖苷(顺式+反式)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芳香类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差异是决定葡萄酒风味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赤霞珠、蛇龙珠和玫瑰香葡萄酒的芳香性成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3种葡萄酒中3-甲基-1-丁醇的含量最高,相对含量分别为20.61%、21.00%和15.54%;次之为丁二酸单乙酯,含量分别为17.90%、8.94%和16.55%;再次为乳酸乙酯,含量分别为12.36%、17.01%和12.06%。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特有的检出成分为乙酸异戊酯和丙酸;玫瑰香葡萄酒中特有的检出成分为3-乙氧基丙醇。蛇龙珠葡萄酒中没有检出1-丁醇、4-酮基-戊酸乙酯和癸酸乙酯,赤霞珠和玫瑰香葡萄酒中均有上述成分;玫瑰香葡萄酒中未检测到(顺)3-己烯-1-醇和糠醇。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玛纳斯产区、伊犁产区、和硕产区、哈密产区4个产区2017年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仪,分析研究不同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产区的干红葡萄酒中共鉴定出91种香气成分,4个不同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种类基本相近,但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对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初步确定了4个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特征香气成分,且1号玛纳斯产区和2号伊犁产区得分的关联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以我国宁夏芦花台、云南德钦、甘肃武威、河北昌黎和新疆石河子5个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氯甲烷液-液萃取法提取香气成分和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检测分析,共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其中主要包括醇类12种、酯类10种、有机酸6种。占主体的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是:3-甲基丁醇、丁二酸单乙酯、2-甲基丁醇、苯乙醇、2-羟基丙酸乙酯、乙酸乙酯、2,3-丁二醇、乙酸、2-甲基丙醇。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种类基本相近,但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由于目前干红葡萄酒的酿制方法和技术基本接近,充分了解这些香气物质在葡萄酒不同产地间的差异及其与感官上的对应关系,有助于提高我国各产区葡萄酒品质以及挖掘地方特色干红葡萄酒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毛建利  李艳 《食品科学》2019,40(22):270-276
以赤霞珠葡萄酒为参照分析黑果腺肋花楸发酵酒的香气物质组成并进行感官品评,评价其酿酒潜质,为开发适宜消费者口味的黑果腺肋花楸酒提供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酒的香气物质成分。结果显示:黑果腺肋花楸酒香气物质含量为赤霞珠葡萄酒的2.73 倍,香气物质种类分别为41 种和40 种,其中共有的18 种。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分别占总香气的62.11%和73.87%。依据香气活度值,酯类物质对酒的香气贡献最大,分别为36.57%和22.04%。黑果腺肋花楸酒的主体香气物质是大马士酮、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而赤霞珠葡萄酒则为α-紫罗酮、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和苯乙醛。2 款酒中共有香气物质对香气贡献占比分别为34.20%和21.81%,说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大马士酮和α-紫罗酮对酒香气值的贡献分别为63.22%和76.36%,形成了各自酒的特色。经感官品评,黑果腺肋花楸酒比赤霞珠葡萄酒总得分高2 分,黑果腺肋花楸作为黑色浆果具有开发酿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摘叶、反光膜和摘叶+反光膜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总花色苷、总酚及单宁含量的影响,并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它们综合得分,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酿酒葡萄栽培的最佳模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摘叶处理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花色苷、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4.6%、5.1%、43.2%、46.0%,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且,摘叶处理的最佳(40.99)和模糊综合评价得分最高(0.698 4)。由此认为,在赤霞珠果实转色中期摘叶处理适宜于陕西地区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检测技术分析了法国旋转橡木桶和不锈钢发酵罐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陈酿180d和360d后花色苷的种类、数量,并与CIELAB法测定的葡萄酒色泽比较,结果发现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是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主体花色苷类型,其中二甲花翠素单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乙酰化单葡萄糖苷作为特征峰,分别占其花色苷总量的50%和20%以上;发酵容器影响葡萄酒中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陈酿过程中酰化的花色苷均较其相应的糖苷下降幅度大;陈酿180d的葡萄酒红色色调的深浅主要由花色苷的含量高低决定,陈酿360d的葡萄酒红色色调深浅和花色苷的含量高低无关;橡木桶用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发酵能获得较不锈钢罐更浓的红色和黄色色调以及更深的总色度。为葡萄酒酿造工艺优化和产品质量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快速准确的化学鉴定手段。  相似文献   

16.
赤霞珠和梅鹿辄干红葡萄酒的香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王朝赤霞珠、梅鹿辄两种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液液萃取法提取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两种干红葡萄酒中共检出77种香气组分,根据计算机检索定性并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对组分进行定量,鉴定出70种香气组分。  相似文献   

17.
选用内蒙古乌海地区赤霞珠葡萄品种为原料,采用橡木片浸泡发酵法,酿制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通过测定比较发酵期间、发酵结束及陈酿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并进行感官评定,确定最佳的橡木片添加量,进而提高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结果表明,在葡萄醪液中加入1 g/L的天然橡木片进行发酵及陈酿,最终得到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色度(2.35)、色调(0.84)、单宁(850.5 mg/L)、总酚(1 254.7 mg/L)均有明显改善且酒体较为稳定,明胶指数和盐酸指数最高分别为194.4 mg/L和195.0 mg/L,其感官评分为83分。因此,添加1 g/L天然橡木片浸泡发酵能改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18.
选用某网站3个价格区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材料,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BSE-GC-MS)和超高效 液相色谱法(UPLC)分别对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和单体酚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3个价格区段的葡萄酒共检出45种香气成分,其 中酯类24种、高级醇6种、脂肪酸8种、醛酮类3种及其他香气物质4种。 价格较高的葡萄酒中17种香气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价格与检测 到的单体酚物质中香豆素、山奈酚、没食子酸、咖啡酸、丁香酸、水杨酸以及白藜芦醇含量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2均>0.85。 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在不同价格区段酒样中差异显著(P<0.05),其含量最高分别为1 680.74 mg/L、606.78 mg/L;单宁含量差异不 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浸渍是葡萄酒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研究了发酵前低温(8℃)下浸渍0 d、3 d、5 d、7 d,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单宁、花色苷、色度等品质在发酵结束后0 d、30 d、60 d的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浸渍时间对葡萄酒的单宁、花色苷、色度均有影响。其中,单宁含量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浸渍5 d其单宁含量即达到最高;浸渍3 d的花色苷含量最高;浸渍5 d利于色度提高。实际生产中可结合原料和目标产品选择0~7 d的低温浸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富集赤霞珠果醋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综合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葡萄皮渣酿造果醋样品(SP1)和葡萄果汁酿造果醋(SP2)分别鉴定出48种、20种香气组分。其中酯类、酸类和醇类化合物为葡萄果醋样品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在SP1、SP2样品中酯类、酸类和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8.29%和52.39%,24.63%和35.10%,7.35%和11.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