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驻极体环保菌素A贴剂的透皮给药机制,利用药剂学技术制备了环孢菌素A贴剂,通过栅控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将聚丙烯(PP)薄膜制备成初始表面电位为500 V和1 000 V的驻极体,并将环孢菌素A贴剂与驻极体复合后得到了驻极体环孢菌素A贴剂。借助于开路热刺激放电(TSD)技术研究了不同初始表面电位的驻极体对环孢菌素A贴剂的热释电特性。结果显示:1环孢菌素A贴剂中基质和模型药物分子处于弱极性和非极性状态,其开路TSD电流谱中出现相应的弱小低温偶极峰群、高温偶极峰群和空间电荷峰;2不同初始表面电位的正极性驻极体能提供稳定的外静电场以作用于环孢菌素A贴剂,500 V驻极体作用时间为10 h时,环孢菌素A贴剂的40~60℃低温偶极电流峰迁移至40~70℃温区,且峰形展宽和峰值相应增加;3随着驻极体作用时间的延长和作用电压的增加,驻极体外电场能使更多的环孢菌素A贴剂内极化分子分子极化程度增加并沿外电场方向排列取向。可得结论:驻极体可引起环孢菌素A的极化,环孢菌素A的极化程度随驻极体外静电场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驻极体可实现对环孢菌素A贴剂中的模型药物的可控释放。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5-氟尿嘧啶(5-FU)贴剂和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抑制增生性瘢痕(HS)生长的机制,将常温电晕充电制备的正极性聚丙烯(PP)驻极体的充电面与制备的5-FU贴剂的背衬层相结合,制成了不同等效表面电位(分别为1 000 V和2 000 V)的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然后将5-FU贴剂和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分别作用于创伤SD大鼠创面,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SD大鼠创面自然愈合4周时间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2)5-FU贴剂和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通过减少瘢痕组织内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量来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3)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疗效优于5-FU贴剂,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疗效与驻极体的等效表面电位大小成正比。因此可得结论: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可有效增加模型药物在皮肤内的储存量,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驻极体对胰岛素溶液中胰岛素的渗透性和聚集态的影响,利用高压真空镀膜法制备了单电极聚丙烯驻极体,借助常温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法制备了不同初始表面电位、不同极性的单电极和双裸面驻极体。通过等效表面电位衰减测量和蛋白质电泳技术检测了驻极体透过胰岛素溶液后的等效表面电位衰减规律和驻极体对胰岛素聚集态的影响,并利用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胰岛素药效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驻极体连续作用48 h后,不同极性和初始表面电位的单电极驻极体透过胰岛素溶液后的等效表面电位衰减量均低于相应的双裸面驻极体组,其中±1 000 V单电极驻极体表现出更优异的电荷储存稳定性;经过驻极体连续作用24 h,胰岛素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溶液的聚集态并未发生改变,均以单聚体和二聚体为主;-1 000 V驻极体作用后的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可得以下结论:±1 000 V驻极体透过胰岛素溶液后其电荷储存能力较优;驻极体的作用并不改变胰岛素自身的结构;驻极体可望用于制备驻极体胰岛素透皮吸收新剂型,为胰岛素透皮吸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便快捷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4.
提高聚丙烯薄膜的驻极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以低温等离子体对聚丙烯薄膜进行表面处理,在针对板电极上做了电荷注入试验,改变试样的温度、外施电压和注入时间,研究了试样的电荷注入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提高聚丙烯薄膜的电荷储存量43%,电荷的热刺激衰减半值温度8℃,使聚丙烯驻极体的等效表面电荷密度达到特氟隆驻极体的水平,因而对驻极体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红外多次内反射光谱,二次离子质谱和光电导测量证明,聚丙烯薄膜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试样表面形成了更多的 C=O 和 C=C 基,提高了聚丙烯的结晶度,极性基团的出现和结构缺陷的增加,形成了电荷的深陷阱。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表面电位的正极性驻极体对胰岛素降糖效果的影响,以糖尿病大鼠为动物模型,以聚丙烯(PP)薄膜为驻极体材料,通过电晕充电系统将聚丙烯制备成表面电位为500 V、1 000 V和1 500 V的驻极体。将经不同表面电位驻极体作用12 h时间后的猪胰岛素经皮下注入糖尿病大鼠体内,观察了正极性驻极体对胰岛素降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正极性驻极体作用后的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优于无电场处理的胰岛素;正极性驻极体处理过的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依次为,1 000 V驻极体作用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优于500 V驻极体作用的胰岛素,500 V驻极体作用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优于1 500 V驻极体作用的胰岛素;正极性驻极体提高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具有"有效电压作用窗"。可得结论:合理使用正极性驻极体具有提高胰岛素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软阈值方法的改进A1/A2极化干涉分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极化干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极化干涉的特殊性入手,分析了干涉相干系数在极化干涉分类中的作用,并且系统分析了基于相干最优优化后的相干系数进行极化干涉分类过程的原理,总结了现有极化干涉分类算法在阈值选择方面存在的不足,阐述了硬阈值方法和软阈值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它们之间的区别,最后提出基于软阈值方法的改进A1/A2非监督极化干涉分类算法,解决了极化干涉分类现有的分类空间中的阈值问题。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分类结果,做出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8.
9.
制备了高长径比的树突状PbSO4,并将其作为铅酸电池负极材料。与近球形PbSO4相比,树突状PbSO4可以显著改变负极活性物质的孔隙结构,提供良好的离子传输通道,降低充放电过程中的浓差极化,从而提升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1,放电深度为100%时,采用树突状PbSO4的电极的放电比容量可达111mA·h·g-1。以容量下降到最高放电比容量的80%为基准,与近球形PbSO4相比,采用树突状PbSO4的电极的循环寿命提高了43.4%。 相似文献
10.
从气体放电微观物理过程出发,提出了一种负极性衰减振荡冲击电晕的数学物理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碰撞电离、带电粒子迁移、空间光电离、电子与中性粒子的附着和带电粒子的复合。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推导了同轴圆柱电极中的空间光电离公式。该模型可用来计算同轴圆柱电极中双指数冲击或衰减振荡冲击的负电晕伏库特性,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对比基本吻合。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衰减振荡冲击下的伏库特性表现出明显的螺旋回环,这也是其与双指数冲击的主要区别。外施电压下降阶段,由于空间电荷的感应作用,内导体表面出现电场反向,有可能产生反极性电晕。利用提出的模型对反极性电晕过程中空间电场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三相复费率电能表以microchip公司PIC16F877A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以珠海炬力的ATT7022A作为计量芯片,实现了复费率计量、电能管理、事件记录、自动抄表等功能,从芯片的主要功能、主要硬件电路的组成、主要模块的作用以及电能表的软件系统等三方面给出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镜像蓝宝石谐振器法中,测试头和校准头配对蓝宝石的选择装置,以及镀金铜板微波表面电阻RsN的获取.并从6个蓝宝石中选择出2个作为配对蓝宝石,得到了镜像蓝宝石谐振器法测试中常数A和B的值,其中A= 4.44×10-6,B= 1.05×10-6,并采取分别使用测试头和校准头测试同一片高温超导薄膜的微波表面电阻值Rs HTS的方法,验证了A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碳负极纵向面密度均匀性对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负极纵向面密度差从1.52mg·cm-2降低到0.12mg·cm-2时,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由81.9%增加到88.9%。以纵向面密度差分别为1.31mg·cm-2和0.35mg·cm-2的负极所制备的电池,其2C放电容量分别为0.2C放电容量的93.1%和96.5%,经157次1C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分别为初始容量的80.6%和88.9%。在负极制备中监测电极的面密度的变化,可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利用新型高效的双极性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对常用有毒阻燃剂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进行了降解试验。研究了在双极性脉冲放电不同条件包括放电电压、气体体积流量,填料球粒径,溶液电导率,TBBPA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以及负载TiO2光催化剂等对TBBPA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双极性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系对TBBPA有着良好的降解效果。放电电压越高,降解效果越好;在一定范围内,气量变小,降解效果更好;填料球粒径越小,降解效果越优;溶液电导率越小,TBBPA去除率越高;负载TiO2光催化剂能够明显提升放电等离子体对TBBPA的降解效果。在降解过程中,TBBPA被分解为小分子,并且存在脱溴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