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微网的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过程中操作过电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微网支持下的可自愈智能配网故障及自愈过程中操作过电压特征,基于智能配网发生短路故障后自动网络重构方案,在PSCAD/EMTDC平台搭建了含典型微电源的微网单元模型与含微网单元的配电网系统模型,对在系统不同位置发生5种常见短路故障后故障瞬间及自愈过程中系统各处的过电压特征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最大过电压值高达3.40pu,可能威胁绝缘安全,需加装保护装置;对于电网最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系统不同监测位置发生故障后最大操作过电压大致范围为2.3~2.7 pu,可为实际含微网的智能配网的绝缘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与用户相连的网络,其故障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因此,利用先进的传感测量与仿真分析技术,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的在线监视与诊断,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快速调整、消除事故隐患是分布式智能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研究了微网支持下的可自愈智能配网故障及自愈过程,提出了一种常用的自愈控制的框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多Agent技术对配电网故障进行检测的方法。通过仿真表明,该方法可以方便、明确地确定出故障的位置,进而在不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快速、灵敏、有选择性地将故障设备可靠地切除。 相似文献
3.
由于传统方法存在控制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导致配网自动化自愈效果不佳,研究提高配网自动化自愈成功率的关键措施。利用最小生成树数学算法,构建配网数字模型;利用简单高效的矩阵算法定位发生故障区间,进而应用并改进智能分布型FA故障自愈方式。实验结果:通过对通信模块升级计划和配电设备报警程序的测试,配网自动化自愈成功率提高至84.09%,成功实现了提高配网自动化自愈成功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现代配电网的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智能微电网技术与柔性配网技术是配网技术升级的有效手段。对智能微网的运行模式、主要应用技术、运行控制框架等关键技术进行概述,分析该领域主要技术发展情况。对柔性配网概念进行介绍,讨论了柔性配网中的关键电力电子设备构成、技术路线及其应用领域。着重分析了柔性配网技术对既有配网运行模式的改善,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围绕启动条件、故障定位逻辑分析、转供电逻辑,提出基于主站与电压-时间型原理的自愈模式,并提出自愈终端布点原则及馈线要求、自愈功能调试流程,实现配网全域自愈功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配网故障自愈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针对配网主供线路故障的新的分析方法。通过采集变电站馈线保护信息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并经模拟故障论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结合几起案例阐明了10-35kV配网铁磁谐振过电压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危害以及发生谐振的原因。外部冲击扰动因素等。最后阐明了预防和消除谐振过电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某县城配电网络现状。分析常规微机保护和配网自动化系统在完整配电网络中应用的不足,根据IEC61850标准体系实现针对整个配电网络的智能化功能,在防越级跳闸的智能网络保护、智能化的“看门狗”、带智能联切功能的快速网络重构、快速的智能保电控制、一体化的输配供运维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FACTS)(即电力电子)设备的开发以及在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系统的应用,电力电子元件和其他高新技术材料成本的下降以及近年来对智能电网的开发,已研发出大量如电力电子智能变压器、故障电流限制器、带储能功能的静态同步补偿器、动态电压恢复器及有源电力滤波器等智能配网设备。部分设备如静态同步补偿器、动态电压恢复器和有源电力滤波器已应用于配网系统,部分设备如电力电子智能变压器和故障电流限制器正处于研发的后期和试运行阶段。智能配网设备的广泛应用将为配电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建设和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该文将主要探讨电力电子智能变压器的基本原理、最新的研发、应用及展望。 相似文献
16.
小电阻接地是提高交直流配电网保护灵敏性、降低过电压水平的有效手段。弧光接地过电压威胁设备绝缘,因而分析该问题对交直流配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搭建交直流混合配网,在10 kV交流侧模拟发生配电网弧光过电压场景,研究了交直流电网过电压水平和故障穿越特性。首先基于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了柔性直流配网仿真模型,构建了弧光接地过电压数学模型;然后,仿真交直流混合配网系统发生故障后非故障相过电压故障响应曲线,分析了交流侧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负序分量造成的弧光过电压穿越特性;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接地电阻条件下交直流电网过电压数据获得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地电阻为6Ω时对过电压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