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二氧化钛空心微球纳米结构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催化活性高,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制备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技术,其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催化材料领域和光电材料领域。本文概述了几种空心微球纳米结构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并展望了二氧化钛空心微球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板法将纳米二氧化钛粒子负载于氨基化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再经过高温煅烧,最终得到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空心二氧化钛微球。并研究了该空心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降解罗丹明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钛薄膜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具有分级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结合静电纺丝与水热合成制备技术,获得了分级结构的二氧化钛薄膜材料,其是由直径为2~6μm的二氧化钛纤维相互交织构成的厚度为20—100μm的二氧化钛薄膜,其中二氧化钛纤维是由以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线为中心和有序生长在二氧化钛线上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棒组成,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空心微球复合材料的应用性能,采用γ辐射一步法制备了空心微球/镍复合材料。实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将空心微球置于镍盐溶液内,控制溶液的pH值、溶液的镍盐浓度,再加入氧化性自由基清除剂并将该混合溶液置于钴60辐照室辐照,获得了纳米金属镍包覆在空心微球表面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通过XRD、EDX、SEM进行了的结构和形貌的表征,产物核壳结构、由纯纳米镍与空心微球构成,不含杂质元素,同时提出了γ辐射法合成该复合材料的复合机理。  相似文献   

5.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展望了该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不同方法,主要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此外,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在气体净化、抗菌除臭、处理有机污染物、防雾及自清洁涂层等环保领域的应用.同时指出,降低生产成本,制备团聚程度低、粒度分布窄、催化活性高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铁氧体是一类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熔点高、机械强度高等优势[1]。而具有空心微球结构的铁氧体纳米球还拥有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等特点。故尖晶石型铁氧体空心纳米球材料因其在光催化材料、吸波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出的优异性能而被广泛研究[2-3]。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用于制备尖晶石型空心结构的铁氧纳米球的方法——模板法。详细介绍了其特点、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改良式真空潜弧制造系统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悬浮液,改良重点为原有真空潜弧制造系统的压力控制系统、冷却液循环系统、参数控制系统、机台尺寸等部件,获得了可制备出较稳定、颗粒较小的二氧化钛纳米悬浮颗粒的制备条件及颗粒尺寸再现性良好的实验平台.所制备纳米二氧化钛颗粒为锐钛矿(Anatase)结构,在光催化性能实验方面,纳米二氧化钛在光波长360~380 nm时具有良好吸收能力.在吸附实验中,所制备的二氧化钛颗粒的吸附效果优于商用的二氧化钛及氧化锌纳米颗粒.在亚甲基蓝的脱色实验中,所制备的二氧化钛颗粒能在60 min内达到脱色率100%.  相似文献   

8.
正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材料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棒催化剂制备方法。先分别制备出二氧化钛纳米棒和碳纳米材料,再采用冷凝回流的方法完成碳纳米材料掺杂到二氧化钛纳米棒的制备。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二氧化钛纳米棒中碳的不同体积比,能够使掺杂后光催化材料对可见光具有响  相似文献   

9.
以微乳液为前驱体,通过单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钛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氮气吸附解吸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亚甲基蓝和实际印染废水为目标物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的结构可以通过改变微乳液体系进行调控,当微乳液体系中加入混油相(石蜡和正己烷)时,制备得到的二氧化钛呈现出多孔和混晶结构,并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对亚甲基蓝溶液(MB)光催化降解率高达98%,对于实际印染废水光催化降解效果显著。该法制备过程简单,对特殊形貌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提升性能具有重要的借鉴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工艺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国内纳米二氧化钛微粒制备工艺的进展,重点论述了液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相关技术进展。提及纳米微粒的改性技术和表征方法。最后论述了纳米二氧化钛作化工材料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