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文章以河北省经济统计及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托,对河北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变过程进行了描述;运用就业弹性理论,着重对以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带来的就业弹性下滑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对经济发展与就业拉动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河北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人才需求合理结构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是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社会经济有了飞速地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在对宁夏就业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就业的问题和特点,并通过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综合探究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间的协调关系,对于宁夏以及各地级市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结果表明,宁夏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人数均逐年增加,但失业人数也呈波动性升高;女性就业人数主要集中于教育、制造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中;宁夏第一产业劳动效率低,应迁出部分劳动力,但第二、第三产业较高的劳动效率具有进一步吸引劳动力的空间,这对解决宁夏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就业产业结构是一种以第一产业为主体的低级就业结构,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虽然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很远,但其发展前景一直看好。 相似文献
4.
外来劳动力与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互影响,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而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宁波的外来劳动力与宁波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宁波外来劳动力结构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湖北省中长期发展目标,必须抓住入世良机,调整湖北省的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步伐,提高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笔者通过对湖北省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和结合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对湖北省如何提升产业结构提出了具体的构想,并着重从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中美贸易矛盾正在日益加剧。本文从中美贸易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张鑫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8,28(4)
结合马鞍山市经济转型升级日益加速,各类企业用工需求增加的现状。通过对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择业、就业的自主意愿。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层次的待就业劳动者实施招工信息、职业培训、创业帮扶、舆论引导等公共就业服务,善加运用培训补贴、贷款扶持等政策工具,当是有效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之道。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河南省出口产品及产业结构的现状,认为河南对外贸易还存在着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趋同、出口效益差等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对出口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以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及与之相应的产业结构,同时对加快产业升级、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湖北产业结构升级测度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测定产业结构升级的Moore结构变化值和产业结构平均变动值模型,提出了测度产业结构升级速率的加权平均变动速率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及产业结构超前系数,通过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对湖北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了定量测度与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湖北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人工智能成为其核心技术.智能化发展会使劳动力市场发生结构性改变,产生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同时会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文章从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入手,结合劳动力就业情况,分析人工智能对江苏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在新形态的就业背景下,提出应对人工智能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并进一步研究该省的产业结构中第几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强。选取了江苏省1990年至2012年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比较分析、ADF单位根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等方法。最终发现,在1990年至2002年期间,江苏省第一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强;而在2003年至2012年期间第二产业对江苏省的就业吸纳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郭树民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9,(3)
文章基于模块化产生、应用的背景及其运行机制,对全球产业模块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产业碎片化、竞争加剧、低端锁定以及创新代价。以期对相应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丹东市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以丹东产业结构的现状为背景,以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理论基础,在分析丹东产业结构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丹东产业结构的目标定位与发展重点。在研究丹东支柱产业的转移方向时,提出对现有的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只能维持发展;对客车制造业和绿色食品工业应大力扶植;将旅游业和对朝贸易逐步培育成丹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丹东高新技术产业中,应重点对凤城的硼铁资源进行高科技开发,使其成为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产业升级能力评价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3个维度,界定了产业升级概念,并根据产业升级的内涵,对湖北省产业升级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湖北省产业升级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湖北省产业升级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产业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8年末建筑业的最新统计资料,本对建筑业的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策略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产业融合是信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建立了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以我国为例开展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融合和信息产业结构有序度都有大幅提高,产业融合与信息产业结构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牛鸿蕾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87-89,96
作为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徐州产业建设将成为江苏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之一.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徐州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增长情况,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模型,对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供新一轮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