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热冬冷地区新风冷负荷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潮湿建筑气候的特点确定了判定建筑潮湿气候的简便指标,从合理利用地气候资源和有利建筑节能角度提出了夏季新风逐时冷负荷的分析方法,定义了新风焓时数,度时数和湿时数,并以重庆为例,计算了新风显热冷负荷,潜热冷负荷和全热冷负荷,强调了潮湿气候地区由于新风湿负荷大,除湿期长带来的新风冷负荷显热比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杭州地区典型住宅户型为例,利用建筑能耗模拟分析软件DeST-h得到住宅全年冷负荷,并根据最大信息系数法(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确定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窗墙比、设定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换气次数对建筑全年冷负荷的影响程度.通过方差分析法验证了利用最大信息系数法识别建...  相似文献   

3.
结合当代暖通空调技术发展动态和建筑节能工作的新形势,介绍了国外热舒适性评价指标及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阐述了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热环境质量研究现状及其部分成果,指出了气候潮湿地区室内湿度控制和新风负荷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直流式空调机组排风热回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将热管式和热泵式热回收装置相结合的复合热回收直流式空调机组.新风与排风通过热管式热回收器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新风温度降低,排风温度升高,然后再将新风引入热泵式热回收装置的蒸发器,使其所承担的新风负荷减小,将排风引入热泵式热回收装置的冷凝器,夏季可有效降低热泵循环的冷凝...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商场建筑型式的调查和对影响商场空调冷负荷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以建设面积等九个主要因素作为因子的大中型商场空调动态负荷分析模型,对哈尔滨和上海的商场在不同新风控制方式下的新风负荷与空调动态负荷进行了模拟,并对新风控制方式对空调动态负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筑墙体受太阳辐射得热的特性分析,把墙体所受太阳直射辐射得热量进行等效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朝向转换规则,并以上海地区2种不同长宽比的实际建筑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实际建筑与转换后建筑的冷负荷对比曲线,模拟结果显示,转换后的虚拟建筑冷负荷与实际建筑冷负荷有很好的吻合,建筑朝向对冷负荷影响的实质即为不同朝向的墙体面积和窗体面积的改变,在预测区域建筑冷负荷时,可以应用转换规则,把区域内建筑转换为同一朝向建筑进行分析,减少了朝向因素对冷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虑土壤温度以及辐射换热对热桥能耗的影响,利用THERM建立二维稳态热桥传热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得出墙体的温度分布及热流密度,进而得出墙体的传热系数值。根据等效传热系数法将该传热系数作为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代入Design Builder中计算建筑的冷、热负荷,与不考虑热桥时的建筑冷、热负荷进行对比得出热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以夏热冬冷地区4个典型城市南昌、成都、武汉、上海为例,分析了某二层居住建筑中热桥对低层建筑能耗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夏季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增大27.02%~30.28%,建筑冷负荷增大3.36%~4.63%;冬季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增大20.81%~25.00%,建筑热负荷增大6.49%~7.76%。同一季节与城市下建筑负荷变化与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变化成正相关。相同变化量下土壤温度对墙体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大于室外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严寒地区典型商场建筑基础数据,建立冷负荷分析模型,应用HDY-SMAD空调负荷模拟软件对对象建筑进行模拟,进而单独分析各主要因素对空调冷负荷的影响,确定对象建筑单一因素变化对全热冷负荷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状态需要耗费大量能量,利用空气热交换器可以回收部分排风余热,降低新风能耗.空气热回收装置分为显热和全热(含显热和潜热)交换器,二者的能量回收效果取决于气候条件.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新风总能耗及潜热和显热能耗所占比例不同,全热交换器的节能优势只有在新风潜热能耗较高时才能充分体现.选择严寒地区的大同和夏热冬冷地区的上海两城市,分别在冬、夏季对室外空气温、湿度进行了连续31d(744h)的逐时测量.利用实测数据计算比较了两地新风能耗的差异,讨论了全热与显热交换器在上述地区的节能效果和两种热回收装置在应用时需遵守的原则,指出严寒地区最适宜的空气热回收装置为显热交换器,而夏热冬冷地区则适合选用全热交换器.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在夏季半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干湿工况中,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组在承担冷负荷上的不同形式,并指出了风机盘管和风机组承担不同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以及各设备在承担不同负荷时,负荷计算在设备选型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夏季建筑冷负荷的正确预测是实现大型复杂中央空调优化运行、节能降耗的关键。笔者探讨了商场建筑冷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建筑动态冷负荷预测模型的输入,提出了夏季基于新风机组供电频率的商场顾客率间接测量方法,解决了商场内顾客量难以检测的难题。还提出了AFC-HCMAC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算法,实现了大型商场建筑冷负荷的动态预测。仿真结果表明:顾客率在商场冷负荷预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冷负荷预测模型中增加商场顾客率可显著提高预测精度;AFC-HCMAC神经网络预测算法与传统的HCMAC神经网络算法比较,可有效降低神经网络节点数,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公共建筑的电耗已接近城市建筑电耗的50%,而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33%~45%.大空间是公共建筑的特点,减少大空间的能耗是降低公共建筑能耗的关键.大空间按照规范设计一般是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为了提高大空间节能效果,应针对不同大空间采用不同空调系统.对于体型复杂,空间大小不规则,空间高度大于5 m以上的大空间仍采用常规一次回风(无再热)全空气系统;对于体型比较规整,房间吊顶净高在4 m左右的大空间宜采用新风换气机加风机盘管空调系统.通过对武汉450 m2大空间,净高4 m的办公室应用新风换气机加风机盘管系统的夏季工况分析,对照常规一次回风(无再热)全空气系统,证实新风换气机加风机盘管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全热回收装置节能42.84%,且当室外设计参数朝着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加的方向变化时,节能效果及室内参数将朝着有利于全热回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既要考虑室外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也要适应不同建筑冷负荷变化.通过研究典型城市室外气候条件对建筑冷负荷、间接蒸发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蒸发冷却空调制冷量的影响,提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冷源选型、空调设备二次空气选用等设计要点.对比分析得到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制冷量并非随建筑冷负荷呈规律性变化,需考虑峰值负荷时蒸...  相似文献   

14.
空调房间和建筑设计冷负荷的节能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在空调房间末端冷量可调的空调系统,对制冷容量选择具有很大影响的室内冷负荷应当以空调建筑中所有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量大值为依据,并以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为例,就空调房间设计冷负荷和建筑设计冷负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以日为周期的夏季新风(包括渗透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方法(简称新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法)。按逐时湿球温度和逐时焓值的综合表达式计算出了全国几个主要城市的夏季空调室外空气逐时湿球温度和逐时焓值。最后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地区办公楼建筑为例,采用能耗分析软件eQUEST进行全年逐时、逐月的建筑冷、热、电负荷预测,通过探讨eQUEST软件模拟计算建筑负荷的特点,分析了eQUEST软件使用方法;并选取该办公楼建筑的典型月电负荷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耗电量进行对比,评价了eQUEST软件模拟计算的可靠性结果表明:eQUEST软件能够快速预测建筑全能耗、其操作步骤的简便、具有友好的输入界面,对建筑全能耗分析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是较为实用的快速能耗分析软件但是,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值仍存在偏差,这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加以修正,如在建筑能耗模拟中采用动态的建筑参数设置值(包括人员密度、新风量、设备能耗、照明能耗、湿度等).  相似文献   

17.
经过调研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京为例)梅雨季节住宅建筑室内热湿状况,并分析3种不同建筑能耗计算模型(整体建筑热湿空气流动耦合模型HAM,传递函数模型CTF,有效湿渗透深度模型EMPD)的准确性。数值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编写,使用调研数据进行验证,进而使用梅雨季节典型气象参数模拟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在2013年梅雨季节,多数时间内建筑室内温度高于28℃,相对湿度高于70%。数值模拟结果显示3种能耗模型对室内温度模拟的差异较小,而对室内湿度的模拟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CTF模型误差最大。结果显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当房间换气次数小于2 ACH时,围护结构对于室内环境湿缓冲的作用明显,选择合适的吸放湿材料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以日为周期的夏季新风(包括渗透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方法(简称新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法)。按逐时湿球温度和逐时焓值的综合表达式计算出了全国几个主要城市的夏季空调室外空气逐时湿球温度和逐时焓值。最后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分析常用的几个通风性能评价指标,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提出一种改进的通风性能评价指标——实际新风换气次数nROAC,即将新风换气次数集成到排污效率中,综合考虑了送入室内的新风的量和通风系统气流组织排除污染物的能力.最后将实际换气次数与排污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实际换气次数能更好地反映通风系统的空气环境性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提升,化工企业的节能降耗成为紧迫必行的任务。通过在对一实际过程的换热网络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取热、冷工艺物流,在给定的最小传热温差(20℃)限制下运用夹点设计法合成具有最大热回收的新换热网络;采用断开热负荷回路、取消热负荷较小的换热器达到减少换热器个数、简化网络的目的;由于热负荷转移造成了某些换热器传热温差违反最小传热温差限制、甚至出现传热温差为负值(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况,采用能量松弛法恢复这些换热器的传热温差至给定的最小传热温差。经过调优后换热器网络总换热设备个数与原实际网络的相同,但与原实际网络相比,热、冷公用工程均节省1220k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