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龙眼核为研究材料,利用GC-MS分析了龙眼核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共分离鉴定出了40个组分。 相似文献
2.
龙眼核油的GC-MS分析及其超临界CQ2萃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龙眼核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温度、不同粒度对龙眼核油萃取收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35℃、解析温度30℃、萃取压力20 MPa、龙眼核粒度40~60目,在此条件下龙眼核油萃取收率为4.2%.GC-MS分析表明,龙眼核油中含22种成分,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42.07%),主要饱和脂肪酸为棕榈酸(20.45%).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龙眼核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温度、不同粒度对龙眼核油萃取收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35℃、解析温度30℃、萃取压力20MPa、龙眼核粒度40~60目,在此条件下龙眼核油萃取收率为4.2%。GC-MS分析表明,龙眼核油中含22种成分,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42.07%),主要饱和脂肪酸为棕榈酸(20.45%)。 相似文献
4.
研究龙眼核油脂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龙眼核含油率为7.33±0.37 %,该油脂的碘价165.77±0.61 g/100g、皂化值259.19±3.72 mg/g、过氧化值0.023±0.001 mmol/kg、酸值38.74±3.78 mg/g;从龙眼核油脂中鉴定出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42.77%,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达到36%;龙眼核油脂对DPPH· 和ABTS+· 的IC50分别为11.00 μg/mL和14.38 μg/mL,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龙眼核油脂可作为植物食用油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龙眼核总生物碱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浸提法研究了龙眼核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总生物碱提取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优化对总生物碱的提取最佳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参数组合是温度60℃,提取时间2h,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g/mL).在此条件下,龙眼核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2.33%. 相似文献
11.
芡种壳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毛细管电泳法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芡植株各组织器官中均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其中以实种壳中多酚含量最高(183.037mg/g,干基),其次为块根、叶及芡果皮。为分析芡种壳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对芡种壳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并以标准物为对照,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初步定性。结果显示,HPCE法可用于芡种壳乙酸乙酯提取物(EAE)中多酚类物质的分离,其分离条件为: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总长42.5cm,有效长度34cm),电泳缓冲液由200mmol/L硼酸、5.4mmol/Lβ-CD、10mmol/LKH2PO4和27.5%乙腈组成,检测波长230nm,压力进样50mbar,5s,电压20kV,柱温20℃。初步分析认为,芡种壳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基本不含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含少量绿原酸组分。 相似文献
12.
乙酸乙酯提取芝麻糖蜜中木酚素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醇洗法制取芝麻浓缩蛋白的副产物——芝麻糖蜜为原料,探究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芝麻糖蜜中木酚素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芝麻糖蜜质量分数50%,料液比1∶8,振荡强度150 r/min,提取温度50℃,振荡时间45 min,静置时间10 min。在优化条件下,从5 g芝麻糖蜜(干物质)中分别提取1次和2次,木酚素平均提取量分别为6.34、6.49mg,木酚素提取率分别为90.57%、92.71%,木酚素粗品中木酚素含量分别为5.75%、3.97%。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龙眼核原花青素醇提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k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龙眼核原花青素的醇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优化对象。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Y=1.15+0.034A+0.094B+0.004C-0.036AB+0.044AC-0.11BC-0.24A2-0.23B2-0.087C2。响应面分析确定适合的反应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23(mg/mL),提取温度为39℃。预测响应值为1.16%,验证龙眼核原花青素得率为1.12%。结论: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提取条件合理,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可以用于龙眼核原花青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花生红衣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加入AB-8大孔树脂层析柱中,用20%、40%、60%、80%、100%乙醇水溶液依次洗脱,得到花生红衣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组分,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其抑菌活性,确定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花生红衣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组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青霉、毛霉和黑曲霉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5 g/L,且抑菌圈大小随浓度的增加而变大。花生红衣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组分均具有广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杜仲雄花为材料,通过打孔法和倍比稀释法,探讨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及经过硅胶柱分离得到的六种不同极性提取物对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并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供试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黑曲霉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156、0.0156、0.0313、0.0313、0.1250g/m L,对根霉和青霉没有抑制作用。而分离得到的六种提取物按极性不同分别为1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2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3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纯甲醇洗脱所得样品、纯甲醇含氨洗脱所得样品和水洗脱所得样品,其中1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2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与乙酸乙酯提取物活性相似或有增强,30%甲醇洗脱所得样品、纯甲醇洗脱所得样品对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而只有水洗脱所得样品对根霉有抑菌作用。说明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和进一步的硅胶柱分离得到的不同极性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硅胶柱的分离能得到更佳的抑菌活性提取物,为杜仲雄花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奇亚籽油为原料,采用碱催化法制备奇亚籽油脂肪酸乙酯。对比甲醇钠、乙醇钠和氢氧化钠的催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奇亚籽油脂肪酸乙酯制备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乙酯含量和得率均最高;当酯交换温度为80 ℃、酯交换时间为1.5 h、醇油摩尔比为9∶ 1、氢氧化钠用量为油质量的0.6%时,奇亚籽油脂肪酸乙酯含量可达到89.01%。 相似文献
17.
用碱性脂肪酶在正庚烷中催化合成乙酸乙酯,探讨了加酶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及采用不同的碱性脂肪酶等因素对乙酸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乙酸浓度为0.20mol/L、乙酸和乙醇的摩尔比为1∶1.25、摇床转速为150r/min、定时加入一定量的3A分子筛适当移走产物的水分时,最佳反应温度为36℃;产自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高产变株FS1884-1的酶A催化效果为最好;当酶A的加入量为0.30g/瓶(相当于碱性脂肪酶的加入量为1700u/g乙酸)、反应时间为48h,乙酸的转化率已基本趋于稳定,转化率达71.4%。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固液萃取(SL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检测方法。以硅藻土为吸附剂,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对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进行萃取。结果表明,二氯甲烷用量为70 mL,酒样中乙醇体积分数低于12%,萃取效果最佳。EC在200~1 6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9)。加标回收率为91.30%~99.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6%~1.98%,方法的精密度RSD值为1.61%~3.06%。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和精密度良好,适合用于葡萄酒样品中EC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