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风是一种节能、健康的室内环境营造方式,但是通风工况下室内热湿环境指标的研究尚不完善。在研究现行热舒适评价标准和居住建筑相关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通风条件下热舒适指标的计算分析,建立了通风条件下居住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指标,完善了居住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刘刚  郑庆红 《建筑节能》2007,35(4):58-60
对西安市居民在过渡季节中其住宅的居住热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和整理得出,在过渡季节西安市居民对居住热环境是基本满意的,但对自然通风和照明效果的不满意率较高。因此,对建筑结构及通风进行优化设计对实现绿色与健康的住宅居住热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卧室睡眠环境进行问卷和实测调查,了解了上海市卧室环境热舒适性和室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建立了基于Trnsys平台的通风对睡眠环境热舒适性影响的模型,分别研究了白天换气次数、夜间换气次数、卧室居住人数三个因素对能够满足睡眠环境热舒适性的时间比例的影响,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三因素线性回归的敏感性分析,得到的结论通风可以长时间保持夏季夜间室内热舒适性,并且夜间通风次数对睡眠环境热舒适性影响最大,其次是白天换气次数,室内居住人数。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模拟分析软件Dest,模拟乌鲁木齐地区某住宅建筑在采用三种不同的夜间通风模式的条件下,室温变化情况,分析了自然通风对室温的影响。同时指出白天关窗夜间开窗通风模式的室内热环境更适于人们居住,不但可以满足舒适度要求,还可以免去夏季开空调,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5.
李楠  马季  刘皓 《暖通空调》2016,(7):111-115
通过对非供暖空调环境下人体热适应性的分析,确定体感温度为混合通风系统的调控目标参数。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体感温度范围和评价等级,得出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室外空气温度下满足室内热舒适条件的混合通风量范围。采用实测和软件预测2种方式,对居住建筑混合通风量和自然通风量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需求通风量与自然通风量的对比,得出满足室内热舒适所需的机械通风量,确定了非供暖空调环境下混合通风系统的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非供暖空调环境下人体热适应性的分析,确定体感温度为混合通风系统的调控目标参数。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体感温度范围和评价等级,得出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室外空气温度下满足室内热舒适条件的混合通风量范围。采用实测和软件预测2种方式,对居住建筑混合通风量和自然通风量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需求通风量与自然通风量的对比,得出满足室内热舒适所需的机械通风量,确定了非供暖空调环境下混合通风系统的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7.
从人们追求舒适的室内热环境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通风对人及居住环境的重要作用。对烟囱效应及其原理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提出烟囱效应在高层建筑中的通风降温具有较大的潜力。探讨了烟囱效应的作用,并以一些实例说明烟囱效应的良好效果。建议在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的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中,充分应用烟囱效应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及其热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居住建筑普遍缺乏有效的遮阳隔热措施,仅22.1%的居民对热环境感到满意,居民普遍期待改善室内温度。通过对26~30℃条件下、29℃及30℃辅助机械通风条件下的环境进行热感觉投票实验,结果表明,当室内温度在28℃以下时,开启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室内温度在29~30℃时,利用电风扇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农村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改善重点在于采用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及隔热措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9.
现有热适应模型并没有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在生理和机能方面特殊性。本文在采暖季对寒冷地区119名老年人和106名非老年人的居住建筑热适应模型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热中性温度为21.99℃,低于非老年人的22.74℃;80%老年人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8.06~22.44℃,与非老年人18.56~24.87℃较为接近;老年人对室内热环境和自然通风的满意率比非老年人略低。首选的热适应措施是增加湿度,其次是开窗通风。由于生理机能的下降,应用热适应模型进行居住热环境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生理特点,如通过增加热环境的可调节性、加强自然通风来提升热环境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对一古村落民居建筑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PMV厂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了岭南地区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建筑布局和局部通风构件设计等.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构件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江津白沙镇室内热环境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2005年1月24日~28日在重庆市江津白沙镇进行的室内热环境问卷调查与测试,通过对室内通风情况、设备使用情况以及其它方面的调查和室内热环境总体满意度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到了夏热冬冷地区小城镇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评价指标,并将此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和《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0/5009-1999)中的设计值比较,提出了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室内热环境设计值。  相似文献   

12.
深圳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降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深圳市六种布局不同、楼层不同的居住建筑为对象,调查了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了不同通风工况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以及室内外温湿度,分析了居住建筑在夏季采用自然通风降温的可行性,比较了持续自然通风与间歇自然通风的优劣以及不同遮阳方式的遮阳效果,提出了采用自然通风降温方式的条件及建筑设计中应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以湿热气候为主的川南地区生土民居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川南地区生土民居现状实地调研,分析该区域的生土民居如何利用生土、石材、竹木等自然材料,结合建筑周边环境的气候要素为居民创造热湿适宜、通风顺畅、采光良好的居住环境。分析民居居住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民居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造措施,达到改善川南地区居民居住环境的目的,并且提高川南生土民居的建筑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王万江  陈兆辉  樊辉 《山西建筑》2007,33(13):20-21
采用模拟分析软件Dest,模拟乌鲁木齐地区某住宅建筑在采用三种不同的夜间通风模式的条件下室温变化的情况,分析了自然通风对室温的影响,指出白天关窗夜间开窗的通风模式的室内热环境更适于人们居住,不但可以满足舒适度要求,还可以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居住建筑节能思路及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长江流域的气候特征和居住建筑节能的必要性,以及当前该地区实施的热环境和节能标准,提出具体的适宜长江流域居住建筑节能的基本技术路线;建议长江流域宜确定两个不同等级(舒适性和可居住性)的居住建筑热环境质量保障标准,提出满足该标准的调节阳光、改进通风、隔热防潮、户为单元、温湿分控等适宜长江流域居住建筑的节能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住宅建筑自然通风是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下形成空气流通来达到调控室内热环境的目的,有着节能、环保、健康的优势,有利于优化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居住体验。当前,利用自然通风调控室内热环境已经渐渐成为现代节能建筑设计和生态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建筑稳健、科学、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自然通风的最主要机理就是利用室内外风压与热压以及其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气流组织利用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在住宅建筑设计中通过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变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影响,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目的。本文就住宅建筑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做出相关论述分析并试图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华君  张翼 《建筑节能》2007,35(5):15-17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筑节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在保护环境、节约运行成本、改善考察站的居住环境等方面均有体现,同时也能展现我国的国力及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两站的采暖通风与节能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之处,同时阐述了国外南极科学考察站的部分节能措施,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节能策略,如采用合理的热源及采暖方式,回收柴油发电机的废热,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通风热损失,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6,(6)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居住的生活环境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并开始对居住环境质量有了更大的关注。而采暖通风工程是对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进行有效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有效的采暖通风的工程施工来确保其质量,是采暖通风施工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在采暖通风的技术上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的质量,并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居住生活条件的各种更高需求,促进企业在技术质量的保障下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本文所探讨的重点是在当前我国的房屋住宅建设中,对于采暖通风工程技术的实施应用中质量技术控制的要点,以此促进建筑暖通行业的不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道境 《河南建材》2010,(2):117-1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工作环境、活动场所的综合要求上了一个台阶。不仅对空间的装饰、物件的配置要有一定的水准,更重要的是对温度、湿度、通风的效果更加重视。以下将从建筑环境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常见的生态式通风方式、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建筑通风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重庆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重庆的气候特点和居住建筑的热功能现状,通过2003-2004年重庆100户家庭热环境的调查,得到居室平均温度冬季高于12℃、夏季低于30℃,对比10年前长江流域地区的室内热环境的调查结果说明居住建筑的热环境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达到了可居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