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微滤工艺处理黄浦江源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微滤工艺对黄浦江微污染源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的出水浊度〈0.1 NTU,对铁的去除率〉97%,对CODMMn、UV254、TOC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MnO2及其中间产物被膜截留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采用草酸和次氯酸钠进行膜清洗可使膜通量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
微污染源水中的污染物以有机物和氨氮为主,采用传统工艺处理时其出水水质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将沸石作为生物滤池的填料,与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后用于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氨氮在0.5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90%;对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在2 mg/L左右,去除率约为60%,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该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主要由沸石生物滤池完成,而沸石生物滤池、混凝沉淀及超滤均能去除CODMn,贡献率分别为49.6%、30.9%、19.5%。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处理与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源污染的加剧,饮用水水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成为供水领域的热点。活性炭是饮用水浓度处理的常规方法。本文简述了微污染源水现状及活性炭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组合工艺流程处理微污染源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由生物预处理、预臭氧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组成的八种工艺流程对深圳水库微污染源水的处理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工艺流程出水水质皆达到了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规定的一类水司88项水质标准的合格率。通过对各流程出水南的全面对比分析和研究表明,在各种工艺流程中,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出水水质最优。  相似文献   

5.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的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市东南区水厂的主体工艺为机械加速澄清池和双阀滤池,受闽江口潮汐反涌的影响,其源水中的氨氮浓度升高并呈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出厂水水质不能达标.采用三段式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处理澄清池出水,考察了其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2.0 mg/L、三个接触室的气量比为5∶3∶2、活性炭滤池空床接触时间(EBCT)为15 min时,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5%以上,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29%~54%)和(50%~64%).与下向流运行方式相比,采用上向流方式可使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5% ~10%.  相似文献   

6.
KMnO4与PAC联用预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工艺,进行了高锰酸钾与活性炭联用去除运河水体中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硫酸铁、高锰酸钾、活性炭投加量分别为20、1.0、15 mg/L时,可将运河源水中的COD含量从113.6 mg/L降到9.66 mg/L,去除率达91.5%;氨氮含量从2.55 mg/L降到0.49 mg/L,去除率为80.8%,出水水质达到了Ⅱ类水源水标准.  相似文献   

7.
高锰酸钾与粉末炭联用处理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烧杯试验和生产应用的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源水具有明显的强化处理效果,能显著降低滤后水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末活性炭可取得很好的强化混凝效果。生产运行结果还表明,少量剩余高锰酸钾可被粉末活性炭还原,而后被混凝过程去除。  相似文献   

8.
常规工艺对高藻、低浊微污染源水的处理效果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气浮与混凝、过滤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了一套新型浮滤池工艺(DAFF),并以济南玉清湖水库水为处理对象进行中试,考察了对藻类及有机物的去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DAFF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工艺,对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UV254、浊度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24%、59.76%、58.62%、85.2%、20.83%.该工艺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适合新建的小水厂及老水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9.
郑涵  姜萍萍 《城镇供水》2013,(4):18-20,39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就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预氧化技术与与饮用水常规混凝工艺组合联用开展了一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氧化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工艺对原水中CODMn,UV254。和浊度的去除;次氯酸钠预氧化时间小5min;高锰酸钾预氧化在11min后反应完全;水体pH值改变不会影响预氧化的助凝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西江微污染源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提出了使用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和聚合氯化铝的联用工艺,试验证明,KMnO4-PAC和KMnO4-粉末活性炭-PAC联用工艺对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率和沉淀效果,源水硬度的调节可以有效提高混凝效果,使用联用工艺时,对药剂的投加顺序和搅拌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微污染水库水为原水,进行了包括增加投药量、降低PH值,投加有机高分子助凝剂等措施在内的强化混凝动态模拟试验。在单元工艺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包含强化混凝单元技术在内的多项组合工艺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混凝剂投量,降低PH值和投加有机高分子助凝剂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混凝沉淀对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率,降低出水浊度和致突变活性,但对可同化有机碳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适合杨柳青水厂生产运行的强化混凝预处理技术,采用小试和中试相结合的方式,对比考察了FeCl3、硫酸铝(AS)以及两者复配混凝对后续超滤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混凝剂投加量下,采用FeCl3进行混凝预处理时,超滤膜出水的有机物浓度最低、膜污染程度最轻;而采用AS作为混凝剂时,中试系统的运行效果最差;FeCl3与AS复配的协同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臭氧预氧化/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O3/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通过30 d的稳定运行考察了系统的除污效能,并通过观察膜表面的微观形态对膜污染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初始阶段向MBR中一次性投加2 g/L的粉末活性炭(PAC)作为生物载体,并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5 h、臭氧投量为1.5 mg/L。结果表明,O3/MBR系统由于超滤膜的截留作用对颗粒物的去除非常有效,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9.3%;对CODMn、DOC、UV254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6%、18.7%和30.1%。尽管臭氧氧化使水中的AOC浓度有所增加,但经MBR工艺处理后,整个系统对AOC的去除率为13.4%,生物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运行结束后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超滤膜的膜孔被污泥层覆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污泥层的表面粗糙不平,这两者均表明污泥层造成了膜污染。尽管该污泥层导致了跨膜压差的增加,但同时也起到了预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氨氮.在好氧区利用金属阳极电解产氧,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在缺氧区利用碳棒作为阴极电解产氢,实现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C/N、电流强度、氨氮浓度、进水流量等对去除总氮均有影响;在流量为3 L/d、无外界供氧、电流强度为19.5 mA、C/N为1的条件下,当进水COD为10 mg/L、氨氮为7 mg/L时,对总氮的去除率可达95.6%,显著改善了水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脉冲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处理城市河道水体的小试,得到了优化的技术参数:曝气强度为4 m3/( m2·h),水力停留时间为2h,停曝比为(6∶4)~(8∶ 2),曝气周期≤2min.在优化的技术条件下,脉冲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氨氮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8.30% ~93.51%)和(21.12%~24.29%),填料上的生物量为265.53 ~ 938.63 nmol/m3,效果均好于传统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且比其节省气量为60%~80%.将扬水曝气与生物接触氧化法组合,开发了脉冲扬水曝气原位水质净化装置,中试结果表明:在水温<15℃的条件下,对氨氮、总氮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5.31%、18%和10%.  相似文献   

16.
以微污染湖水为原水,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单独投加以及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联合投加时原水经混凝沉淀后的除污效果。结果表明,PAC与PPC联合投加能有效降低沉后水的色度、浊度、有机物含量和藻类数等;当投加0.4~0.6 mg/L的PPC反应10 min后,再投加20~30 mg/L的PAC,可获得良好的沉淀效果,对色度、浊度、UV254、CODMn和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0%、80%、25%、26%和78%;与单独投加PAC相比,投加PPC后再投加PAC可减少一半以上的PAC投加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改性凹凸棒土强化混凝处理低浊微污染水源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并将其用于处理低浊微污染水源水,考察了改性凹凸棒土投加点、投加量对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改性凹凸棒土能显著改善混凝性能,大大提高了对浊度、CODMn、UV254、氨氮的去除效果。当聚合氯化铝和改性凹凸棒土的投加比例为1∶(1~1.25)时,强化混凝对浊度、CODMn、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7.02%、47.63%、32.46%和31%,且形成的絮体密实度高、沉降性好。  相似文献   

18.
分别进行了炭砂复合滤池处理Ⅳ类~劣V类地表水的中试和生产性试验,并与常规过滤工艺进行对比.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GAC强化过滤工艺在去除浊度方面与常规过滤工艺相差不大,两种工艺的最终出水浊度都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的要求;GAC强化过滤工艺在去除氨氮方面优于常规过滤工艺;GAC强化过滤工艺存在亚硝酸盐氮积累现象,但其硝化效果较普通砂滤池好;GAC强化过滤工艺的出水CODMn值基本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的规定;炭砂复合滤池的硝化作用比较明显,对溶解氧的消耗量比较大,要加速硝化过程则需进行曝气充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